积极心理学在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2020-12-08 04:42:47
魅力中国 2020年31期

(宜宾市一中,四川 宜宾 644000)

积极心理学将研究重点放在了人的幸福心理上,它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更关注人类的积极心理发展状况,其研究目的是追求人类的和谐发展。这恰好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不谋而合,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到班级管理中能够丰富班级管理的理念,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本文也将从以下四个角度探析积极心理学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在充分把握高中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有效落实管理工作。

一、放大优点,给予希望

每一学生身上都有着闪光之处,但是在高考的重压下学生们逐渐失去了活力,失去了兴趣。为了让每一位学生“活”过来,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让学生对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充满希望,而不是以分数来划分学生,班主任就必须善用积极心理学,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带领学生一起描绘未来的愿景。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充满希望下获得无穷的动力,从而积极的投入到高中学习与生活中。

首先班主任要制定“学生档案”,将学生们的信息记录在档案之中。档案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也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教师可以通过筛选学生的档案,了解学生的兴趣取向,基于学生的需要开展对应的班级活动,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其次班主任可以制定“优点卡”,让学生们填写自己的优点,做好记录。并且在合适的活动中给学生展示优点的机会,让学生们充满自信。

如我在制定收集优点卡时发现我班某为学生他交了空白的优点卡。于是在课下我找到他,告诉他我决定让他担任我们班的“文艺委员”负责板报的书写工作。该位学生十分诧异,我告诉他,实际上它自己身上有着很多优点,他写字整齐,总是第一个到学校。在我与这位学生谈话后,他从新交上了他的优点卡,里面内容满满。并且积极参与到了板报绘画中,不再似以前那样不自信。这边是积极心理学的独特作用,让学生们认识自我、重拾自信。

二、善用谎言,有效激励

高中阶段的学科学习相对来说难度较大,很多学生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跟不上教师的步伐,变成“后进生”,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也会将学习成绩作为重点的管理内容。因此为了有效的转化后进生,实现有效的班级管理。班主任可以利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善用谎言”帮助学生重建学习信心,传递给学生合适的学习方法。谎言能够给学生以目标,也能够发挥激励的作用。当然班主任所说的谎言必须具有一定的可完成性,这样才能够被学生所接受,“善意的谎言”才能够可持续应用在班级管理中。

如英语教师反应我班一位女同学英语成绩越来越差,课堂上总是不认真听讲。我通过了解发现该位女生父母对她缺少关心,无暇顾忌她的学业,她也因此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情绪。于是我和她在交流中巧用了谎言策略,和她打了个赌,相信她只要在一个月内沉下心来学习,父母一定会主动回来看她。实际上这是一个谎言,但为了让他变为现实,我在背后和她的父母进行了多次的沟通和交流。终于实现了家校联动,将谎言变成了现实。该位学生也在投入的学习中书写了一份满意的英语答卷,并且成为了英语课堂的“积极分子”。

三、学会宽容,富有弹性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千万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会导致无法返回的后果。作为一名班主任,自身必须具有积极的态度,要具有一颗宽容的心。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教育学生时要富有弹性,能够变化自己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够通过爱和包容来感化学生。

如我班有位“转学生”,很多人都说这位学生是因为打架斗殴被其他学校开除,才转来我们学校。但我在了解事实后发现这位学生打架其实事出有因,他充满正义感,是为了帮助另一位学生。因此我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和这位学生约定过往“一笔勾销”。并且与班级学生约定,不能戴有色眼镜去看待这位学生。我让这位学生担任我班的体育委员,这位学生热情阳光、正义开朗,很快与学生打成了一片,迅速融入了新班级。这边是包容的魅力,这便是爱的作用。

四、树立榜样,星级管理

为了让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朝着德、智、体、美、劳全面方向开展,真正将积极心理学贯彻落实于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以采用了“榜样示范”的方式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树立班级“明星”,落实星级制度。罗·阿谢姆曾说过“一个榜样胜过树上的二十条教诲”。

为了让学生们彼此学习、彼此成长,看到自己的积极长处,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我要求学生们评价出自己心中的班级之星,评选的项目非常多。有的学生是“文学创作之星”,有的学生是“文明礼仪之星”还有的学生是“体育之星”、“劳动之星”等等,每一位学生。我还采取了一月换届评选一次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成为“候选人”。在这样的激励模式下学生们不断的向榜样学习,不断的完善自我,在模仿、比试中获得了自我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积极心理学强调人性本善,它要求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学生,更要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挖掘学生身上的潜在能量。班主任只有参透了积极心理学这一教育理念,将其转化为班级管理行动,班级管理才会充满艺术,管理效能才会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