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第二小学,内蒙古 阿尔山 137400)
“道德与法治”课是素质教育的代表性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这方面经验带来诸多问题。因此创新教学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学经验方面的不足。培养当代小学生的素质能力,教师要有机融合采用多种现代化教育方法,通过图像、文字投影的方式,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立体,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一,通过故事创设情境。对于小学生而言,有趣的故事情节能更好地吸引其注意力,更好地将其引入学习情境中。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故事成为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载体,使小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将个人情感与知识结合在一起。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成为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开发者与接纳者。在使用故事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提高故事内容的创新性,让小学生通过学习,更好地去观察生活、感恩生活、认知社会,成为道德与法治的宣传员。第二,通过图片创设情境。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添加一些有趣的图片,就能有效地加深小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激发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第三,通过多媒体视频创设情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调动小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性,进而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构建更加高效的课堂。
第一,材料新,注重教学问题生活化。众所周知,儿童道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生活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只有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所以,教师要将目光转向学生的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环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发现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积极性。第二,内容新,注重教学过程真实化。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的是针对儿童道德成长的需要,引导学生认识规则,明辨是非,落到实处,最终内化为自身的良好行为。所以我们的教学过程要真实,选取学生真正面临的困难,提出真实的困惑,表达真实的想法,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课堂中创设的情境,应当是真实的生活场景,是真情境;课堂中出现的思辨性问题,也应当是真问题、真思辨,不是作秀,更不是形式主义。第三,手段新,注重教学方式多样化。低年级学生自控力、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都比较弱,教师可穿插使用故事、儿歌、动手游戏等多种方式,达到教学目的;不断深入探究,力求课堂活而不乱,在提前预设的同时,做好随时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准备,不拘一格灵活教学。
新课标的要求是要建立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学习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扮演课程知识的引导者,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节奏,由原本的教师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转变为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这也是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自由掌握课堂教学节奏,能够把握课程知识重点,以增强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的道德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这也是为社会人才的培养做了良好的铺垫。以人为本的思想主要是针对教师来说的,这也是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基本教学观念。通常来说,相比于学生对教师知识层面的“佩服”,更多的是对教师的“敬畏”,这也是目前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经常见到的现象。但确定学生的主体位置以后,学生就会在这种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由原本的对于教师的敬畏转变为对教师的尊重,从而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师生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教师也应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重点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于学生不理解的课程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对其进行深入解析,尤其是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需要结合生活实际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关键点,更好地梳理课程知识结构。同时,能够通过了解学生动态来设计更多的教学活动,以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教学效果。
新课标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作了精确的定位,把它纳入了小学教育体系的必修课程之中。高质量的教学内容不仅是相应素质教学的表现,还是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既优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又实现了教学内容、方向、宗旨等内容的优化。一言以蔽之,在教学中,教师应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将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学习《中华一家亲》这一课之前,教师可以预先为学生布置一项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要通过网络搜索、书籍阅读等方式选定一些经典的诗词与故事内容等,并在了解相关知识深刻内涵的基础上进行诵读、研究。等到课堂教学正式开始,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经典朗读活动,具体而言,学生先自由结组一一在同组同学面前朗读,并推选出朗读较好的学生当代表,然后各小组代表轮流上台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朗读,具体朗读内容包括《出塞》《春望》《示儿》等爱国诗词。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被经典朗读活动所营造的爱国、护国、团结等精神氛围所感染,从而对即将学习的课本知识产生强烈兴趣,优化了学习效果。
有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是能够全面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道德与法治教材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历,生活经验,以及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不断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会到遵守道德的重要性,促进学生道德成长,成为有益于社会、国家、人类和谐发展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