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热点问题研究

2020-12-08 04:42:47
魅力中国 2020年31期

(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引言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因此,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对1992—2019 年CNKI 数据库收录的核心期刊和CSSCI 期刊的相关文献进行知识可视化分析,根据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法律政策逻辑与理论探索路径,探究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热点主题。研究发现:职业教育改革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主题随着国家政策的影响而变化,呈现出多元化探索的特点,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权威学术人物的有力探索,延伸了职业教育改革研究方法的范畴。在此背景下,1+X 证书制度、教师团队建设、教师专业发展、产教融合、专业群建设、职业院校多元办学与开放合作将呈现新的多元化的研究成果,产生新的模式与新的机制。

一、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局格、招生与培养流程比较

纵观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职业院校总是摆脱不了普通高校的办学思路与学校局格的影响。普通高校的局格是:学校—系(学院)—专业,职业院校的局格也是:学院—系—专业,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的局格没有什么两样。从招生与培养程序来看,普通高校只招一种生源——高考择优录取新生,一个层次,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培养程序为:新生入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与答辩—毕业。职业院校起码要招收5种生源,即学考分流类、三二分段类、五年一贯制类、学徒制(应往届高中毕业生、中专生、技校生、职高生、相当生等)类、高考最低档分数类;也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培养程序依然为:新生入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选修课—毕业实训—毕业论文(实训总结)与答辩—毕业。职业院校还需招收复转军人类、农民工类,总共7种类型的新生。这些新生年龄结构跨度大、文化层次参差不齐、社会阅历相差甚远、学习心态与目标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若同一专业的学生用同一专业标准组织教学与培养,是十分困难的。众所周知,同一专业班级,由同一类型、层次的新生组成,有利于教学与培养;职业院校的专业班级,有的是同一层次的新生,有的是几种不同类型、层次的新生所组成,他们的文化层次、心理因素、自身责任担当、学习兴趣截然不同。上同一门课程时,学生在课堂上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消”、有的不感兴趣等,因而出现玩手机、打瞌睡、聊天的现象。

二、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热点问题研究

目前,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是由历史遗留的老问题与经济发展、变化不断产生的新问题积累而成的。在众多的问题中,笔者认为如下几个问题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制约作用,是目前、今后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之所在。

(一)培养体系的问题

2016 年,中国国际商会商业行业商会举办了有9 家企业参与的在线校企对接会,面向全国职业院校提供就业创业的项目和岗位,短短两个小时内提供了扶持100 个教师工作室、开设1000 家门店、招募数十个服务外包团队等至少12000 个工作岗位,但并没有得到职业院校的积极响应。2017 年,又在提出建设1000 个“全网营销职业院校毕业学生工作站”,提供约50000 个岗位需求,结果能够对接的院校和教师依旧寥寥无几。一方面是日益加大的新增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是巨大的能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缺口。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现行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不能适应职业变化与发展的需求。职业教育属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能力教育。国家在20 多年前就提出职业教育应当以能力教育为本。但在现实中,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从传统的学科体系向能力培养体系转变至今并未完成,整体上依旧是传统的学科培养体系。

(二)职业教育及服务主体错位的问题

职业教育的服务主体是企业与学生,因而职业教育服务的主体应当是企业与学生。按职业教育理论,职业能力的培养应建立在真实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完成、工作问题解决这一基础之上。这就需要建立以真实工作任务完成、真实工作问题解决为内容的课程体系。因此,课程的主体应当是围绕企业需求来定位的。能力培养和教学离不开企业岗位这一真实的教学场景,即专业的课程教学也应当是在企业岗位上完成的。学校是以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完成、问题解决所需基础知识、技能为课程内容来进行教学的。因此,职业教育培养体系的教学是以企业为主体、学校为基础的共融教学体系。但从职业教育的现实来看,这种共融体系还未建立起来。全国的职业院校中,有几所院校的专业教育是与企业深度融合、与企业共融实施进行人才培养的?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课程、全国职业院校每年花费巨资开发的数以千计的“精品课程”,有多少按能力培养、对接职业资格标准是以企业为主体、按需要来开发与实施的?有多少课程得到了行业、企业与学生认可的?有多少课程能及时随产业新技术发展更新的?

结语

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人才、提升人力资本的基础,也是支撑现代产业发展的关键。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体系较为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与产业企业紧密结合,学以致用,积累了丰富经验。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尚不完善,在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办学机制与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快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