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情境创设

2020-12-08 04:42:47
魅力中国 2020年31期

(安徽省淮北市第三实验小学,安徽 淮北 235000)

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知识只停留在表面认知,而无法真正学以致用,而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更直观的认知学习内容,增强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创设教学情境的意义

小学阶段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兴趣不稳定,通过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可以使枯燥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变得生动化、形象化,能够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并不枯燥和陌生,其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拉近了学生与学科间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路径

(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且复杂,为了充分发挥出教学情境的作用,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可以采用动画、图片、问题等导入方式,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例如在学习“自主选择课余时间”这部分内容时,先通过马拉松比赛项目引出本节教学主题,由于这项比赛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不会感觉到模式,并会产生想要了解和学习的积极性,之后引导学生思考课余生活应该是怎样的,你对自己目前的课余生活还满意吗?通过这个问题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本节学习内容间的联系,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之后进入本节知识的学习,通过课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们了解怎样做才能使课余生活更有意义,从而有效提高本节教学效率。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被广泛运用,尤其是在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中,采用信息技术具有很大的优势。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能够为学生带来全面的学习体验,使学生从视觉、触觉、听觉方面学习相关知识,体验到信息技术的时代性,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真实性,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增强情感体验。例如在学习“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这节内容时,学生们都了解烟酒和毒品对身体是有害的,但是对于其对身体的危害程度并不了解,如果教师只通过口头讲解说教,很难让学生对这节内容学习产生兴趣,为了使学生深刻了解烟酒、毒品的危害,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制作课件,在课上通过视频为学生播放吸烟造成人体肺部病变的过程,使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吸烟对人体的危害,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新时代下,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能够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的体验,这是教师口头讲解无法实现的,身临其境的学习感受,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通过角色扮演,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应试教育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满堂灌教学方式,课堂中师生互动交流较少,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而学生变为课堂中的听众,这样的课堂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并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新课改环境下,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创建高效课堂,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虽然处于发展阶段,但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选举产生班委会”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模拟选举班长,使班级中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有的扮演竞选人员、有的扮演投标人员,在活动中提高学生们的集体意识。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们谈谈自己对班长这个职位的看法,使学生们清楚班长的职责,之后,由竞选人员进行演讲,最后通过投票方式选出班长。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有效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在活动中认识到班委会的重要职责,认识到班集体需要大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创建。

(四)结合生活实际,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小学阶段学生生活经验不足、认知能力有限,如果道德与法治教学以理论为主,则学生的学习难度会增加,不利于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顺利开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随之不断完善,其教学内容体现出生活化特点,这为学生创造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的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并运用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这节内容时,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对身边的环境污染展开调查,以校园中白色污染为调查对象,并分析白色污染对校园环境的危害,在实践中学生们发现花坛中的塑料袋会影响花草吸收养分和水分,焚烧塑料袋时会产生刺鼻的气味,造成大气污染等等,之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种白色污染,学生们提出不可以乱丢垃圾、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总之,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学生们深刻的认识到要爱护我们的环境,提高自身环保意识,并在生活中对身边的家人朋友普及环保知识,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结束语

总之,小学是学生道德行为和法治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时期,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