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衡山路学校,四川 德阳 618000)
音乐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历史悠久兼具感染力,广泛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被人们熟知并运用。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音乐亦是如此,可以说音乐既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包含的深厚历史和文化内涵,也能实现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故此,教师要遵循小学阶段音乐学科的课程要求,重视音乐审美教学,根据教学内容、音乐特色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规划教学计划,不仅要达到学科综合教学目的,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音乐课堂获得知识与体会,徜徉在艺术的海洋中,提升音乐素养。音乐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发展特点,有效运用音乐游戏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生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能及时发现、独立探究、自主解决问题,在自发状态下发挥自身的潜能,提高音乐编创的能力和意识。例如,讲解歌曲《牧童》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歌曲中涉及的角色进行扮演,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小羊在牧童哼歌时会变得安静呢?多数学生针对该问题会保持沉默,有些学生产生疑问,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对表演的情境和角色进行回想;然后鼓励学生编创新歌词,并分小组进行演唱,其中有些学生学牧童的吆喝声,有些学生学小羊的叫声。值得注意的是,音乐游戏只是开展音乐教育的一种手段,在实践环节要恰当利用音乐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要伴随有音乐。
音乐歌曲是对情愫和情景的描绘,如果学生能进入到游戏情境中,则能与音乐融为一体。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在实际教育中要立足于音乐教材内容,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参与音乐游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例如,聆听歌曲《龟兔赛跑》时,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来发挥学生的想象,要求学生思考在这样的音乐情境下如何扮演歌曲中的兔子和乌龟等角色,让学生通过游戏情节的展开来切实感知音乐情绪、乐段等方面的差异,对乐曲结构及其在节奏变化、音程、力度、速度上的表情作用予以了解。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更加了解乐曲,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好奇心旺盛、对多彩丰富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善于模仿和学习。教师可以参考这一点设计教学方案,运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为学生呈现音乐游戏教学内容,由此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降低小学生在音乐知识方面的理解难度。比如,教学内容中出现动物角色时,教师可以将歌曲内容投射到多媒体设备中,通过播放视频、音频,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基本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角色扮演的游戏形式,指导学生自行选择动物角色并跟随音乐表现角色特点,根据自身理解运用语言、动作表现故事情节,这种生动有趣的音乐游戏情景能带动游戏课堂中的每一个人,学生全身心的沉浸式学习效率很高,能有效推进教学进程。
在自身喜爱或擅长的领域,人们往往具有强大的自信,并乐于参与其中,这一定论不分年龄大小,同样的游戏面前,小学生也乐于选择擅长或喜爱的游戏,教师可以将这一特点纳入教学计划指定的核心标准,从趣味性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符合学生性格特点的、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的、他们喜欢或擅长的歌曲和音乐游戏来完成课堂教学活动,以此吸引学生参与到游戏中。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教师对于歌曲和音乐游戏的择取需要遵循多样化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尽可能照顾到所有学生的兴趣点,设置多种问题和游戏情境,运用丰富多彩的歌曲风格来设置游戏,营造出一种充满趣味的、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进而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学习能力。
合作交流能力和探究能力是小学阶段重点的培养目标。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重点提前规划好教学计划,为学生创建一个生动有趣的游戏教学环境,在此基础上发挥指导职能,让学生真正用心去体会和感受音乐,在合作中彼此交流和学习,探索发现音乐中蕴含的真理与美。另外,教师要认真选择音乐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角色感知世界,进而热爱音乐,热爱学习与生活。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标准,激发学生的艺术细胞,为国家所需要的音乐人才打下一个非常夯实的基础。面对小学音乐课程不受重视的情况,小学音乐老师要转变自身想法,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水平。教师采用音乐游戏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帮助学生确立课堂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要明确新课标提出的教育需求,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改善自身教学模式,提高自身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