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技师学院,山东 济南 250031)
根据现代市场经济的需求,需要当下人才具有人文精神、诚信品质、科学意识等综合素养,还要具备经济学、法律、会计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会计学专业的学习目的是应用于实践,表明此专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另外,会计专业还强调知识与能力之间相互配合、品行与道德素质共同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正是培养学生具备综合素养的教学模式,并且涉及的知识领域也较为广泛,满足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教育部门根据国家人才需求方向,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创业意识”为教学核心,从而培养出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而会计是各行各业都需要的人才,并且是促进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理应响应国家号召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相融合,培养出创新创业人才,满足国家教育改革要求。
由于各行各业都需要会计专业人才,选择会计专业的学生逐渐增加,导致其面临就业竞争激烈程度提升。就目前市场环境而言,创业单位、中小企业提供了较多会计就业岗位,会计专业毕业生不只是成为了就业者,还成为岗位创造者。另外,缓解就业压力的另一个措施是自主创业,要实现自主创业需要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引导与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帮助学生快速走入创新创业队伍中。
为让学生创新素质、创业能力得以提升,应积极促进二者实现深度融合,而实际中的教育却存在着分离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在会计教育中,创新理念贯彻不到位、内容结合不当,其他不了解会计专业知识的教师负责创新创业教学;教育内容只是单纯根据会计学专业而设置,无法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
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充分发挥作用,需要根据会计专业及涉及的知识领域创建课程体系,还要编制适合的教材、建设专业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机会等,而要实现这一过程需要资金支持。目前,学校教育资金来源较为单一,只能依靠学校仅有的资金来源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导致经费预算较为紧张,造成专业教育队伍建设不佳、创新创业机会创造能力低下、创新创业计划无法实施等。
教师的素质水平对于二者融合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其关键因素在于教师会计专业素养、创新创业教育能力以及创业经验,现阶段,部分教师存在素质水平不足的问题,且缺乏实践中的创新创业经验,导致两者融合的效果较差,难以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要培养会计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需要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学专业教育有效结合。会计学知识与技能是实现创业创业的基础内容,是扶助与支持创新创业过程的重要元素。因此,可采取如下措施有效结合:利用会计专业教育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学生创造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项目成长过程,并通过实践掌握会计学专业知识如何应用于实践中;借鉴良好创业课程体系,将跨学科与专业、开放式、多方互动的教育体系融入自身课程体系建设中;在教学中,应利用会计学专业导论、创新创业课程体验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从中了解创新创业内涵、会计学专业作用,从而形成创业意识;在创业活动体验中,让学生注重创业计划、融资过程、风险资本、理财等环节,并分析出可行性。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具备充足的资金,应采取多主体、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措施。当地政府应明确教育对当地发展的重要作用,应为学校设立创新创业资金,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前期资助支持,还可以引入银行、企业、社会团体等领域创设创新创业基金,给予有潜力的学生资金支持。另外,学生也应增加家庭资金支持,获取更多的创业资金,促进创业项目成功。
教师是实现会计学创新创业教育达到教育目标的重要角色,学校应要求教师参与全国、省级等创新创业教育资格培训,并获取相应的资格认证,并将掌握的教育专业知识合理应用于实践教学活动中,以促进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深度融合。另外,学校应聘请企业家、技术创新专业、创业投资者担任教学顾问、实践教学顾问,能够参与到实际教学中,从而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风险,并根据问题与风险设计相应的预防方案,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综上所述,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是当下人才需求标准,会计专业应以人才标准为教育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有效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在具备创新能力的同时,掌握多学科知识,为创业过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创业实际发展历程,并分析出创业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促进创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