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建困境及解决途径

2020-12-08 04:42:47
魅力中国 2020年31期

(中共锦州市委党校,辽宁 锦州 121000)

在2020 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中明确指出:“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而“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因此,必须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基层引领作用。

一、我国农村党建工作在脱贫攻坚时期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党建工作较以往而言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面临当前脱贫攻坚重要政治任务的部署,党建引领仍显不足。要想发挥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必须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村党组织软弱涣散,在农村各种组织中的领导作用发挥不出来

关于农村基层党支部的运行规范、工作职责,除了有《党章》等相关专门文件规定之外,2019 年中共中央还专门印发了《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自此,农村党建工作有了更为明确的规章制度。但是,在实际操作之中,往往还存在着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的情况。由于广大农村大多数是“熟人社会”,在村党支部的日常工作中,往往存在着以人情代替规章的情况存在。对于农村党支部运行的相关规范,还大多数存在于文件纸面上,并没有落实到实处,由此造成了村党组织的软弱涣散。

(二)党支部成员素质上的差别

据笔者调查,当前农村基层党支部成员大多数为初中及以下的文化水平,接受过高中及高等教育的农村党员占比很少甚至没有。鉴于此,大多数农村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更多的是对文件进行照本宣科式的解读。而落实到基层党支部的实际工作中,还出现了个别党员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的情况。

(三)后备人才储备不足,农村党支部年龄结构严重失衡

在当前农村基层党支部工作中,后备人才成为当前面临的一大问题。在当前农村,大多数的党员年龄偏大,老龄化问题极为严重。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当前农村留不住青壮年,外出打工的现象较为普遍,一旦离家,跟村子里的联系较少,更不愿意参与到村子事务之中;另一方面,当年龄到达一定的界限,广大农村青年为民办事、服务乡村的意识也就淡薄了。当然,村委干部的物质补贴较少,也是当前农村党员不愿意加入组织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农村基层党组织运转经费不足,缺少活力

在农村基层党支部工作中,无论是基层党支部开展活动,还是正常村委班子运转,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农村基层党支部运转的经费主要由乡镇拨款。但是乡镇也没有独立的财政资金,一旦乡镇资金不足,往往采取压缩党建经费的方式加以弥补。而农村基层党支部作为最基层、最庞大的部门,往往首当其冲。

二、推动农村党建新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一)转变基层党支部工作方式,提升基层领导水平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农村基层党支部必须重视工作方式的转变,以担负起更大的历史使命。当前,转变农村党支部工作方式,主要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要把广大村民的需求摆在第一位,时刻以广大村民的满意与否作为村委工作的根本标尺,坚决杜绝人情往来,坚决杜绝感情用事;其次,要重视农村基层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要实现党支部活动要求与群众需求相统一,切实以支部活动作为团结广大村民的重要法宝;三是注重程序合法与乡风民俗的融合,坚决杜绝一刀切。

(二)加强政治学习,切实做到基层党员素质的提高

农村地区缺乏开展政治学习的条件,这是客观事实。但是,针对这一困境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加以弥补,以达到更好地效果。首先,可以实现农村党员教育的远程开展。借助互联网大平台,可以在广大的农村开展相应的理论培训,并可以由上级党委部门加强监督。其次,可以逐年以片区为单位在县级党校开展轮训工作。县级党校是党组织开展党员干部提升理论素养的重要部门,一般都具备素质较高的理论教师,在有条件地区,可以开展相关的轮训工作,实现理论老师与基层党员的面对面。最后,切实发挥“学习强国”等理论学习平台的作用。

(三)制定“上通下达”的理论机制,保障基层党建有序开展

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应重视制度建设。首先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对于能力强、素质高的同志,应给与一定的激励举措,对于奉献终身的老党员应该给与一定的保障。其次,要正确厘清村委事务。对于村两委事务要分清,坚决杜绝眉毛胡子一把抓。

农村党建的好坏,直接关系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发展。当前,农村党建工作仍是一个新课题,不同地区都在开展具有地区特色的研究。只有在不断实践中,升华具有一般特色的党建工作,才能促进广大农村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