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集宁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北纬40°01′东经113°10′。集宁作为内蒙古交通要塞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北方重要的军事要塞地和商品集散地的,是丝绸之路和草原茶马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宁区地处阴山山脉灰腾梁南麓,因其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使其生态环境脆弱,由于自然条件的内在原因,绿化景观工程的难度较大,为了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踏踏实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让城市景观变好。近一步提高居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
集宁区在绿地规划分布上采用混合式分布,将块状,带状,点状分布形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绿地规划体系,做到点、线、面有机结合,使居民获得最大限度的绿地接触面,方便居民游憩,同时有利于地区小气候的调节,让城市生态环境条件逐步得到改善,从而丰富了城市景观。
中心城区以白泉山-老虎上-卧龙山三山傍城形成块状景观体,成为集宁区天然的生态屏障和绿色背景。霸王河穿城而过,泉玉岭则位于城区边缘,构成"两河三山"的中心城区山水格局。
以道路两侧绿化带和城市组团绿化隔离带串联形成的横向-纵向生态绿道。三横轴:红海子大街、与南北向的霸王河蓝带相结合,形成集宁区鱼骨状的城市绿地结构和绿道国道、满达东街西街沿街均规划有较宽带状绿地。使得新旧城区正在绿地结构上连成一体,成为集宁区的生态骨架与景观风貌轴线。三纵轴:怀远路、工农路、泰安南路和泰宁北路,纵向分布贯穿集宁南北的的纵行交通系统。
市区以37 个节点分别为城市各类公园用地,附属用地,城市广场,历史人文节点等,形成点状斑块,均匀散布在以景观系统为基础的绿地骨架之上,不同形式风格的节点共同布局,形成城市景观的多样性,点状分布在与居民区适合的范围内,与居住区景观相融合,让人们可以移步一景,感受与自然景观进一步接触。不同位置的不同精光让居民在视觉、听觉、触觉、有不同的体验,不同区域感受带来的不同体验。点、线、面的布局让景观形式是更加丰富,绿道沿着滨河绿化带,带状公园,风景节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网格状系统,将城市与景观融合。点、线、面不同的组合形成生态屏障,绿园环城,绿地斑布的结构系统。景观形式多样性,与城市自然环境的结合让人们更加方便的从居住区到室外的开放空间,三山相扣,纵横交错,星点分布的绿地系统布局,让整个城市的环境得到提升。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绿化实现的首要目的,绿地布局形式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绿化布局要充分结合居民的生活,考虑城市中点状,线状,面状绿地的有机结合,形成空间的连续,功能的完善,合理的布局的环境体系。近年来集宁区在城市生态环境上做了很大功夫,在新小区规划上,配以社区广场。在老旧小区改造上,做到景观改造,最大程度的加大绿地占比率。在危房拆迁再造中,也做到少建或者不建,提高绿地覆盖率,美化环境。
公园,广场,历史人文节点是城市居民日常休闲的主要活动场所,按照服务半径的均匀分布。34个绿道节点,公园,广场,历史人文景点分布在集宁新旧区,这样的公共空间可以为人们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游憩空间,拓展城市休闲空间,形成丰富的社交活动场所。让人们可以实现出门有绿地,出门有广场,在规模上也和周围小区,构筑物形成一定的比例,绿道节点形式也具有多样性,满足居民日常生活休闲娱乐的目的。
城市对产生污染的工业区,绿化的布置就起到了有效的防护,适当规模的防护林带,可以减少污染对环境的伤害,污染区集中在霸王河滨河绿化带周围,在绿化带两侧设置了与道路红线宽度想适应的绿化带宽度。绿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污染对人们的影响,对环境有优化的作用。
充分考虑绿地布局与山体、水系、道路、广场、建筑、植被配置选取等的结合,广场,建筑的不同风格,山、水、路、植物材质配色,让自然景观与人工环境相结合,体现出城市环境独有的特色,景观形式的多样化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让人们身心舒畅,达到美化城市的目的。
近年来集宁区绿地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三山两河”的改造让人们体会到了“青山绕城,碧水环城,绿树融城”的景色,近年来,我市加大对老城区的改造,最大限度的增加绿地面积,修道路,建广场,准确分析居民的需求充分满足居民的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在集宁中心城区也建成了步步见绿,路路见景美丽景致。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环境有较高的要求:重视绿地空间对人的服务,提高景观的观赏性,与人的参与性,互动性、可介入性。让居民可以便捷的利用周围的绿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