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青少年地方史教育对吉林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影响

2020-12-08 04:42:47
魅力中国 2020年31期

(吉林市满族博物馆,吉林 132011)

吉林市是中国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钟灵毓秀,人杰地灵,1994 年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多年来,吉林市这座古老的城市,总是以“北国江城”、“雾凇之都”的自然优美形象印入人们的脑海,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往往被人所忽视、遗忘。吉林市新一代青少年更是对这些历史的了解少之又少,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面临窘境,直接影响吉林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加快历史名城建设和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做好历史文化的宣传工作,让更多人了解并欣赏这些历史遗珠,更好的发挥吉林市历史文化名城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青少年作为吉林市历史文化渊源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其掌握程度和喜爱程度对吉林市历史文化建设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但多数吉林市青少年对地方史和地方传统文化只有一知半解的认知,对乡土文化缺乏基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这对吉林市历史和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本文试图通过对吉林市青少年地方史认知情况的调查结果,全面分析青少年对地方史和乡土文化的认知程度及其原因,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从而进一步提升青少年对地方史和乡土文化的认知和热爱,全面提升吉林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吉林市青少年地方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青少年地方史学习缺乏应有的重视。受应试教育和观念局限,地方史的学习既没能纳入青少年正常的学习范围,又未能受到课外教育的青睐。地方史缺乏相应教材和师资配备,教育阻碍颇多。地域不仅仅是简单的“空间概念”,更多的是心理和文化局域。地域文化影响下的历史文化资源正是这种情感的载体,对其恰当的利用和发扬,可以让学生对地域文化有系统而全面的感知和解读,从而形成由心而发的心理认同感,树立传承地域文化的意识,培养积极宣传地域文化的习惯。因而,只有重视地方史的教育与学习,才能从根本上培养青少年的地方文化自信与认同,为地方历史文化宣传另辟蹊径,从而推动吉林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进一步发展壮大。

学校未将地方史教育纳入常态化教学内容,缺乏对在岗教师地方史、地方文化方面的培训计划。应试教育背景下,升学压力与考核压力之下学校的教学与考试内容往往局限于应试课标之内,历史教学限于中国近代史、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史,而对吉林市地方史的教育是十分缺失的。缺乏地方史相关课程内容,缺乏对老师地方史方面的培训,地方史在校园教育中严重缺失。

地方史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地方史在家庭教育中往往是代际传播,由老一辈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以讲述和实操的方式传递给晚辈,这种代际传播具有局限性和偶然性,因为每一位长辈对地方史和地方文化的掌握程度和传播兴趣都存在很大差距,而且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这种传播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也非常的强。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就导致青少年在家庭中所受的地方史教育参差不齐,甚至准确性严重缺乏。

青少年学生缺乏对地方史自主学习的欲望与能力。在人们的定向思维当中,地方史往往和地方志紧密联系起来,给人晦涩难懂的错觉。而事实上,地方史不仅仅包含地方发展史,而且还包含历史遗迹、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等内容,内涵丰富且充满趣味。吉林市各大旅游景区、各个名胜古迹其实都与吉林市的地方史紧密相连,渊源、历史事件上都相当有趣。民间的一些生产生活习俗也是历史上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演变而来,探索起来也都十分有趣。

提升吉林市青少年地方史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学校、家庭和学生对地方史教育的重视。科研机构加快、加深对吉林市地方史的研究、归纳和总结工作,以全面、系统的史实资料编制符合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地方史教材和课外读物;市内各大景区、旅游景点加强相应历史文化宣传力度,引领游客特别是青少年团体在欣赏自然景观、娱乐休闲的同时了解和学习这里的历史渊源和历史故事;

二、学校应加强对地方史教育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强调地方史重要性的同时积极对在岗教师进行系统、有针对性的培训,迅速建立起一个既了解地方史又能将地方史融入中国史的教师队伍;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为青少年学习地方史服务。

三、家庭应把地方史、地方文化学习纳入家庭集体活动当中,邀请、鼓励家族中有阅历、有热情的长辈为晚辈讲述地方史、传统文化与习俗。老一辈人不仅是吉林市地方史的见证者者和传承者,更是地方文化与习俗的践行者和捍卫者,老一辈人讲述亲身经历过的历史、习俗相当形象、逼真,比教科书更加生动、贴切、具体,更容易让大家联系到现实生活。青少年通过听老一辈人讲述地方史,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对故土产生深厚的情感,从内心激发出对地方史和地方的文化认同,从而产生文化自信。

四、积极发挥社会、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鼓励和支持青少年学习地方史。吉林市作为重要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与“文化”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历史与文化永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定的史实资料是文化产生的依据,但由此产生的文化的影响力和作用力往往大于历史。社会和媒体应积极宣传学习地方史,引领民众尤其是青少年从地方史着眼,追本溯源,积极挖掘孕育传统文化的历史沃土,从而提高青少年学习地方史的积极性与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