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中共单县县委群众工作政策研究中心,山东 菏泽 274300)
市场经济转型逐渐进入到关键阶段,事业单位也在这个进程中不断进行着变革,现代化管理体制无疑成为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重要措施。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来说,现代化管理体制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标准与规范,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不仅是有效提升档案管理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保障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1]。上述背景下,如何推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就成为各个事业单位共同关注的焦点。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制度是最为基础的保障。根据当前事业单位改革发展需求来看,必然需要结合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要求,完善档案管理机制。具体而言,应当充分参考档案管理工作需求,针对现有档案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不断的细化,使得档案管理对应的工作职责能够明确到各个部门、个人,并将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到绩效考核中来,以此来保障档案管理制度的顺利落实[2]。除此之外,为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还应当组织内部开展会议,共同商议档案管理机制的制定,将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纳入进来,针对各个部门在档案管理责任、义务方面进行明确的划分,保障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均能够进行有效的配合,切实提升事业单位档案收集、整理的效率。
科学技术与信息化技术近年来的迅猛发展,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部分事业单位仍旧沿用传统的立卷归档方案,显然无法满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需求。针对上述问题,应当全面围绕事业单位发展趋势、档案管理工作发展动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的措施,完善档案立卷归档标准:一方面,致力于强化档案管理立卷归档时效性,针对立卷归档流程进行细化,融入时间限制的要求,如完成现行文件任务以后,需要在一定时间段内完成立卷归档任务,避免提前或者延后立卷归档的问题发生。另一方面,档案资料本身完整与否,对其最终的保存价值、应用价值影响极大,事业单位应当将完整性作为立卷归档标准的首要任务,分别结合事业单位不同的档案类型,制定规范化的流程,针对立卷方法、网络系统立卷归档、案卷装订质量等进行全面的协调,保障立卷归档的规范性、完整性。
档案著录与分类号同样是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需要事业单位结合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要求,建立健全档案著录与分类号:其一,对于部分内容相对较为复杂的档案资料,需要重新开展组卷处理,针对相互之间存在联系的档案实施组合,同时针对部分欠缺页码、目录的档案,开展目录、编码的编著处理,切实保障重组完成的档案更为标准、规范,以此来针对档案资源进行不断的优化调整,为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奠定基础[3]。对于事业单位档案著录来说,其无论是对档案管理质量来说,还是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而言,均是至关重要的基础工作。因此,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应当全面按照《档案著录规则》,结合事业档案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实际,完善档案管理著录对应的细则,规范档案管理著录有关的流程、行为。除此之外,分类号作为档案资料检索的关键内容,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利用的影响巨大,这就要求档案管理部门全面落实《中国档案分类法》要求,围绕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实情况、信息化建设动态、检索要求,建立对应的分类流程、分类标准,保障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最终效果。
5G时代的正式到来,各行各业在5G技术的影响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必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信息化建设最为显著的特点表现为便捷化、标准化以及规范化,只有充分结合信息化建设动态,不断完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标准,才能够有效推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标准的完善,即根据信息化建设动态,充分结合新兴信息化技术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围绕档案管理流程建立对应的规范、标准,包括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等一系列信息化操作流程,同时也包含文件资料格式、档案归档格式等等,均需要保持规范、统一,使得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之间能够进行无缝的对接,以此来保障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推进。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各项事业的改革发展,档案管理工作也迫切需要进行针对性的优化调整,才能够为事业单位改革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综合参考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实际来看,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无疑成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这就需要我们结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实际、未来发展趋势,通过结合档案管理要求完善档案管理机制、围绕事业单位发展趋势完善立卷归档标准、建立健全档案著录与分类号以及基于信息化动态规范信息化建设标准,保障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