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健身气功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它承载着中国数千年的养生文化和健身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参与其中。健身气功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养生功法,动作缓慢不失力度、操作简单、简便易学,无论室内室外都可以进行练习,加之目前健身气功新功法的普及,以及健身气功的不断创新,不断吸引乌当区市民的欢迎和喜爱,健身气功不仅可以增强练习者体质,也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同时,能够提高道德修养,达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最主要的是帮助我们了解和传承我国的养生文明。本研究通过对健身气功在乌当区开展现状进行分析。因此,探讨乌当区健身气功推广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尤为重要。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乌当区健身气功的开展工作有所帮助。
健身气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古代原始健身气功逐渐演变为导引、吐纳、食气,独立运用于健身和医疗保健,成为我国医学五大医疗技术的一部分。后经诸子百家,儒、道、佛、医纷纷研究应用,世代传习发展成为一项养生健身方法。对健身气功概念的定义主要两次,第一次定义了健身气功的概念是在1996 年:群众通过参加锻炼,达到强身健体,养生康复目的的气功,属于健身气功。2000年再一次界定了健身气功的概念“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组成部分”。[1]
邓人月、陈皓在《健身气功的推广现状分析及推广策略研究》中认为随着健身气功推广工作的开展,目前国内群众已经对健身气功有了较为理性与科学的认识。群众参与健身气功学习和锻炼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增进自身的健康,但是同时很多群众也存在对健身气功功效的认识不够清楚、不够全面、不够科学的问题。目前,国内健身气功的推广主体仍然较为狭窄,主要局限于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存在推广主体“ 供不应求 ”的问题。而且,目前健身气功在国内推广的群体主要集中在中老年群体,在其它年龄阶层推广的程度还不够理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健身气功的普及层面。[2]华东师范大学李志成在《上海市社区老年群体健身气功锻炼现状及对策研究》中认为:1.习练健身气功的女性人数远远高于男性且为主要参加者。2.社区老年群体推广健身气功符合我国现实国情适合我国现阶段体育投资群众体育的需要,简单易学、易练、易推广。3.在健身气功指导人员方面即缺乏数量应落实措施,加强素养提高,锻炼设施满足不了需求,需进一步加强完善。4.社区老年气功开展还需要朝着科学性、系统化方向发展。5.在健身气功开展动机方面主要是驱除疾病,强身健体。[3]武汉体育学院郭强在《健身气功在城镇居民健身运动中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中认为:1.习练健身气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早晨、晚饭后和节假日:因场所少,健身人口多,目前城镇居民主要在住宅周围、公园等公共场所进行健身气功的练习。2.我国城镇居民对健身气功的了解程度整体不高城镇居民参与健身气功锻炼的态度和认识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3.中年人是健身气功锻炼的主要参加者与发动着,练习着随经济增加而增加。[4]宋金超在《贵州省健身气功段位制推广策略研究》中认为推广健身气功段位制能够促进贵州健身气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构件健康中国有着重要意义,健身气功段位制的推广策略健身气功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强调调身、调息、调心合一的整体练习,具有安全可靠、简单易学、健身效果显著等优点,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独树一帜,广泛推广健身气功,对于建立可持续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起到促进作用,是实现“健康中国”宏伟蓝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契合了“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新主旨。[5]陈会会在《贵阳市健身气功推广模式研究》中认为贵阳市现有的健身气功站点推广模式,管理机构不健全,内容和渠道较单一,辐射面较窄。贵阳市健身气功的站点和习练人数虽不断增加,但年龄结构不均衡,人们对其认识度仍然偏低。贵阳市缺乏专职的健身气功管理人员,裁判员和辅导员的数量和质量有限,且资源分配不均,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6]王松在《贵州省健身气功开展现状及推广研究》中认为贵州省健身气功发展状况良好,但场馆、基础配套设施条件有待提高,专业带头人培养力度有待加强。加强各级体育系统对健身气功活动的管理,扩大赛事范围,完善制度建设;政府牵头,为贵州省健身气功锻炼群体提供更多的比赛、活动机会,营造更好的锻炼平台。[7]
综上,有关社区健身气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对社区老年人健身气功开展的研究少且片面,目前主要在上海湖南等大中城市的社区有研究,中小城市、学校和农村地区的推广研究不多见,贵州省内更是少见,通过中国知网检索贵州省有关健身气功的研究仅有六篇,硕士论文一篇,期刊五篇。本课题将以健身气功在乌当区中老年人群体中的开展,从实践时间、方式、管理及指导等方面着手,以丰富和促进健身气功的研究。
健身气功动作舒缓、操作简单、对场地要求不高,运动负荷低,在乌当区中老年群体中开展健身气功具有积极地作用:有利于健身防病,内外兼修,延年益寿,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瑰宝,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珍品,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通过在社区的开展加深中老年群体对其的认识。
根据调查显示,乌当区健身气功练习者的性别比例失调,其中女性多于男性。通过对健身气功群体的访谈得出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健身气功的动作舒缓、柔美。而女性喜欢的则是婉转柔美的运动,健身气功柔和舒缓的特点恰恰符合女性的审美。而男性则更喜欢阳刚美,更喜欢有挑战性的运动。认为粗放大气的运动更适合男性。
根据调查显示,习练人数最多的是60 岁以上,其次是45—59 岁,人数最少的是20 岁以下的人群,乌当区健身气功习练年龄不均衡。通过走访调查得出主要原因是:年轻人认为健身气功动作缓慢、柔和,不符合现代年轻人的风格加上上班太累,回家后不想锻炼,还有一些是因为家务繁重没时间习练健身气功,退休后中年人群闲暇时间较充裕,使得习练人群主要为中老年群体。健身气功动作缓慢、柔和,运动负荷低更适合中老年群体。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习练健身气功群体的主要职业是管理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师,农民最少因为他们认为每天干活已经属于锻炼,所以参与人数较少。大多数人参加习练是为了增进身心健康,预防疾病,休闲娱乐,缓解生活压力,运动量适中,对场地设施要求不高,因此有较大一部分中老年群体参与锻炼。
有些了解占30.1%,不了解的占55.3%,有接触过的占11.6%,非常了解的占3%,由此可以看出不了解健身气功的占主要部分。了解健身气功的主要途径是社区宣传、网络视频。由此可以知道健身气功在社区开展情况一般,社区站点宣传不到位,导致大部分人不了解,且有部分人是通过自己看视频学习,可以看出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导致动作不规范。
练习人数最多的功法是八段锦、易筋经。练习的地点主要在公园、社区广场、住宅小区空地、因为这些地方离家较近,较方便,而俱乐部和体育场馆要收取费用,所以很少去或不去。由调查结果可知练习种类单一,场地不够规范,练习场地人员较多活动种类复杂容易受到影响或打扰,专业场地收取费用易打击习练者的积极性。
1.练习性别失调,女性多于男性。健身气功动作节奏舒缓柔美,因此女性习练者较多。
2.习练者对健身气功不够了解,理论知识不足。学习方式主要是看视频或是社区宣传,缺乏专业指导员的培训,动作不规范。
3.场地设施不规范,习练地点不固定,习练人数不集中。
4.社区站点少,专业指导员较少。乌当区仅有五个站点分别是038 金秋指导站、新添办事处健身站、新云小区健身气功指导站、东风镇健身气功指导站,老干局大院健身站。且每个站只有两名指导员,甚至一人兼两站指导员或多站指导员等问题。
5.练习功法种类较少,主要是八段锦、易筋经。社区宣传方式单一,主要依靠指导员集体教学,
1.传统的推广模式不能完全适应乌当区健身气功开展的需要,政府应完善管理机制,推陈出新尝试新的开展模式,以站点为中心,向周边群体辐射,拓宽健身气功推广渠道,加强宣传力度,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在社交平台,网站,电视广播,社区宣传栏进行宣传。健身气功队伍在公园、广场、小区进行义演宣传,开设讲座,提高习练者对健身气功的了解,对社区居民发放书册,让习练者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了解健身气功。
2.完善习练设施,改善站点环境,规范习练时间地点,因住宅小区、广场,公园人较多且复杂,习练时易受干扰。体育场馆、俱乐部定时免费开放,并提供专业指导员,规范习练者的动作质量,提高习练者的积极性。
3.提高社区指导员的技术水平,加强社区指导员和裁判员培训和认证,社区站点增派指导员。指导员创编适合各年龄阶段习练的功法。
4.多举行健身气功赛事和公益性活动,并完善竞赛机制和奖励办法,提高锻炼者的积极性。增加社区站点间的交流切磋,提高习练者技术水平。
健身气功的作用不仅在于健身防病,内外兼修,延年益寿,而且通过健身气功修炼陶冶人的性情,涵养道德,开发人的智力和激发人体的潜在功能。在疫情期间,居民不能外出锻炼,而健身气功不受场地限制,可在室内习练,在此期间习练健身气功不但可休闲娱乐,还可预防疾病提高免疫力,在此紧张情况下,可调节居民紧张情绪。因此在乌当区中老年群体中开展健身气功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