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曲剧院演艺有限公司,河南 洛阳 471000)
新编现代戏《守望》的剧本创作当是一个较为漫长的创作过程。首先,这个题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对我的感动较深,以致于她曾使我几度疑惑限于我的创作经历、创作水平——我驾驭不了她。故此感动梦萦魂牵,放弃时隐时现。最终还是因“创作就如同与作品谈恋爱”——“我爱她”占据上风。我斗胆冒昧的开始了“谈恋爱”。
第一次接触这个题材是2015 年清明时节,时任洛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机关党委书记田贵增同志组织的“清明节扫墓祭奠缅怀英烈——偃师市寇店佛光峪十三位无名烈士墓瞻仰学习活动”。有两个感动点同时感动着我。一是耄耋之年的裴麦闹老人45 年义务看守十三位无名烈士墓的先进事迹;再者是当年为抗击日寇保家卫国而英勇献身的十三位无名烈士的感人故事。
这还得从当年的抗日战争说起。1944 年3 月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1944年9 月至1945 年9 月,以皮定军司令员和徐子荣政委率领的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挺进在偃南山区,对盘踞在西口孜、佛光一带的侵华日军大反攻,“取得了豫西人民值得骄傲的胜利”。1945 年1 月2 日,“佛光峪大战”中,八路军抗日游击队35 团6 连2 班13 名战士为掩护部队转移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当年,为掩护大部队转移撤退,十几名队员被敌人包围在一个宅院内,经过惨烈厮杀全部队员身亡。当时,子弹打完后,砸毁机枪,用手榴弹石块与敌人拼杀,最后,也都倒在血泊之中。这一天,这几位战士粒米未进,滴水未饮,在他们的掩护下,部队全部安全转移。虽然这场壮烈的拼杀,换取了一场转危为安的胜利,这是一场了不起的胜利,是豫西人民值得骄傲的一次胜利,这十三位烈士立下了特殊意义的战功。他们是维护和平的守护神,是大国复兴的钢铁脊梁,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是威武不屈的爷们!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当时没有找到任何能证明他们身份的遗物,以致于到后来也一直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也没有找到他们的家。当地人把安葬这十三位英雄的墓地称为“十三位无名烈士墓”。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一个人做好事,坚持一阵子不难,坚持一辈子,没有信念的人做不到。裴麦闹是当年目睹并亲临安葬这十三位英雄的人员之一,他与八路军抗日游击队有特殊的感情,他以几十年的诚实守信,坚守信仰,践行了一诺千金的誓言,四十五年如一日,义务看守十三位无名烈士墓,他忍得住孤独,扛得起责任,感天地,泣鬼神,被评为“感动河洛十大人物”“河洛文明市民”“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四十五年义务看守十三位无名烈士墓”无名英雄。基于以上两种感动,我想创作一台戏(一个剧本)来表达我对烈士的怀念和对裴麦闹老人的敬重。
一旦进入剧本构思,我又犯难了。既想歌颂烈士们英勇杀敌、威武不屈的抗日精神,又想树立裴麦闹老人诚实守信、一诺千金、四十五年如一日义务看守十三位无名烈士墓的劳模形象。所以,在创作中,我们打破常规的创作方法,采用围绕“一个核心人物、两条主题线索”的创作表述方法进行构思结构框架。即以歌颂裴麦闹的劳模形象为主线(或明线)以歌颂十三位无名烈士的抗日精神为副线(或暗线)。在人物设置上,也以裴麦闹为代表的任淑芳(麦闹妻)、李俊英(麦闹儿媳)、李元在、裴世德、贺武臣等人物、事件为正面描写,再以铁旦、铁旦媳等为代表反面人物事件与其产生矛盾冲突并与十三位无名烈士灵魂对话。
1、设置一号人物裴麦闹的诚实守信、守护陵园的人和事与儿媳李俊英的经济发展、修路迁坟的人和事之间的矛盾。
2、设置裴麦闹为坚守陵园历历往事的艰辛与老伴任淑娴既心疼老伴而又爱莫能助的怜惜之间的矛盾。
3、设置以裴麦闹为首的“护坟派”裴世德、李元在、贺武臣等与为“经济发展”修路迁坟的“迁坟派”李俊英、贾经理以及为了一己私利而寻机滋事的“自私派”铁旦之间的矛盾。
在剧本结构场次设置上,是常规的序幕、场次加尾声。序幕采用正面叙事加闪回(倒叙)的方法,把裴麦道的劳模形象和十三位无名烈士的(灵魂)形象及当年的战争场面分别树立并描述在舞台上,与观众产生“第一印象”。第一场忆梦讲述的是“序幕”十年后的一个“清明”时节裴麦闹站在山村外,空旷的山野、荒芜的山坡上,思绪万千——对弟兄们的独白和对当年的回忆的一段唱以及贺武臣出场后两人商定由裴麦闹来照看十三位无名烈士墓(伴唱:一口吐沫砸个坑,此处无声胜有声,一诺千金讲诚信,一座丰碑一生情。)
第二场寻梦是发生在无名烈士墓前一群孩子各自拿着自制的“刀”“枪”捉迷藏、做游戏,裴麦闹到烈士墓前除草修坟的同时,身为村长的儿媳来与公爹商量修路迁坟而产生的风波。
第三场守梦讲述的是裴麦闹、李元在、贺武臣从大山之上的林场、巍巍“磨眼山”的羊肠小道往烈士墓背树、栽树。铁旦的无理取闹也被贺武臣训斥了一顿灰溜溜地“遛”了。
第四场追梦讲述的是在裴世德家中,裴麦道蹲在一边与老人商量,为烈士续家谱的事,经过裴麦闹苦口婆心的相求,裴世德老人答应“把这些烈士们都起个名字,并把他们的名字都记在咱裴家的家谱上,让后辈们世世代代都记住他们”。
第五场“筑梦”讲述的是裴世德、裴麦闹两位老人与贾经理的一帮迁坟派的激烈争斗。裴麦闹的老伴任淑娴在万般无奈的情急之下,想一头撞碑而去,“想图个眼不见来心不乱”,不愿再看到翁媳俩为修路迁坟吵吵闹闹不安然,更不愿听为修路迁坟,“别人家对你俩说三道四有怨言、都把脸翻”和对老伴艰辛的历历往事的怜惜。是重点、核心部分,是老伴任淑娴对裴麦闹一诺千金、四十五年如一日义务看守十三位无名烈士的侧面总结。这也是该剧的剧情对裴麦道的人物刻画的侧面描写达到了高潮。
第六场奔梦讲述的是步入晚年的裴麦闹更加怀念烈士常到烈士墓“走一走,与弟兄们手拉手,看一看,与弟兄们面对面,坐一坐,与弟兄们心相近,转一转,与弟兄们情相连”并与十三位烈士灵魂对话。而此时的铁旦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裴麦闹的感人事迹而感动,也认识到了自己的过失并向裴麦闹赔礼道歉。
远在南方福建的将军皮卫华女士也被裴麦道的事迹所感动,她千里迢迢来祭奠烈士、看望劳模。在烈士墓前,皮卫华将军再次讲述了老将军皮定均司令员对烈士的怀念和当年的战争的残酷及烈士们的悲壮事迹。皮卫华将军对烈士的怀念和对英模的夸赞以及她向烈士致敬、向英模学习的精神再次把剧情推向了高潮,同时也把烈士们保家卫国、驱赶强敌的英勇壮烈和裴麦闹老人诚实守信、传承爱国精神的义举、形象树立了起来。
如剧目一开始就用幕前合唱:“不知你家在哪儿,也不知你叫啥,我知你为了谁,也知你为了啥,吃饭穿衣得温饱,孝敬亲人爹和妈,为了心中的情和爱,想有一个安稳的家”来向观众交代主题:即抗日战争是为了保家卫国、保护生命、维持生活、不受外来侵略,同时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在中国的土地上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侵略,中华民族神圣不可侵犯。而伴唱:“一口吐沫砸个坑,此处无声胜有声,一诺千金讲诚信,一座丰碑一生情”更是对裴麦道坚定信念的肯定和赞扬。
再如第三场守梦中的合唱“护林人守墓人本本分分,佛光村安乐村村村相邻,当年的帅小伙已白了双鬓,为守山为守墓各尽各心。”则是为了突出身居佛光村的裴麦闹和住在安乐村的李元在都有一颗爱护烈士保护烈士的热心以及“当年的帅小伙也已白了双鬓”,也就自然而然的引出了“修坟栽树”一场戏。
又如第四场追梦中的幕后合唱:“一轮圆月云隙透,四目相望语不休,皆为烈士续家谱,相对无奈愁对愁”。是为了强调裴麦闹为烈士续家谱的事,通过与裴世德老人苦口婆心的相求,裴世德老人答应“把这些烈士们都起个名字,并把他们的名字都记在咱裴家的家谱上,让后辈们世世代代都记住他们”。
在接下来的“弟兄们呀:从今天起,大家都是一家人,都姓中,你们也都有自己的名字了”后的合唱:“一次经历一生痛,铁骨铮铮泣声声,从此烈士有名姓,裴家倾尽毕生情”是为了裴麦闹对烈士们的感情以及把烈士们的名字续上家谱后的自我安慰和世世代代铭记烈士保护烈士的情感。
当然剧本中的无伴奏童声“土墩子,土台子,围着一群土孩子,棍棒当作枪杆子,拿起刀枪打鬼子”以及“皮司令带神兵,来无影去无踪,打得鬼子心胆惊,钻到被窝不敢动”和铁蛋的无伴奏数板“奇怪,奇怪,真奇怪,活人天天坟地来,培土种花瞎鼓捣,不明白”“ 窝囊,窝囊,真窝囊,管闲事管到我头上,给他个颜色他看看,算老账”“稀罕,稀罕,真稀罕,活人整天在陵园,把烈士当成祖宗敬,神经蛋(迂阔蛋)”等都和合唱一样起到了其应有的或承上启下的连接或突出人物性格的点题或强调故事情节的曲折等作用。
这里所说的“重点”和“核心”不是绝对的,应该是相对“必要的”或“不可缺少的”唱段。如第一场忆梦中的裴麦道的唱,就是“基本铺垫”和“初步交代”。第二场寻梦中的李俊英、魏淑娴、裴麦道的唱剧情故事中的矛盾发生、发展所需。第三场守梦中李元在、贺武臣、裴麦道的唱及对唱则是为了表达对战争的回忆、更是对烈士们的敬畏和怀念以及突出修坟栽树的意义。第四场追梦中的裴麦道、裴世德两人的唱主要是为了表达裴麦道“把十三位无名烈士写入家谱”让裴家、让更多的人保护、尊重烈士的意义。第五场筑梦中裴麦道与老伴的对唱、特别是任淑芳的唱当是重点核心唱段。裴麦道的所作所为的“好”,自己说不如他人说有说服力,他人说没有“老伴”说更真实可信。更何况这些话都是“反”说!“老伴”任淑芳把对“老伴”裴麦道的心疼、疼爱视为“眼不见、心不乱”,把“老伴”裴麦道数十年如一日“天天守夜夜伴,日守夜伴成年累月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一年又一年”守护烈士墓的点点滴滴 和“为烈士守陵园,你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受了多少累,做了多少难”的艰辛表达的淋漓尽致——这是核心唱段。
第六场奔梦中裴麦道的唱以及他和十三位无名烈士灵魂的对唱都是为了突出对人情、人性的表达——裴麦道力求做到无怨无悔、十三位无名烈士也瞑目于九泉之下。当然,十三位无名烈士“抗日救国”“保家卫国”的壮烈精神和裴麦道数十年如一日义务守护烈士墓的劳模形象得以升华——这当是该剧的最高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