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华东师范大学弋阳实验学校,江西 上饶 334400)
小学生的学习几乎都是无基础的,而且进入小学之后有课堂纪律,学习要求等,这些都会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阅读学习造成影响。并且在以往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都是以基础知识为阅读教学的基础,学生参与性差,也没有深入的情感感受,所以阅读能力的养成也都是基础知识的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从情感、文化上入手,以阅读审美为中心,教授阅读的方式,保证综合能力的提升。
对处于基础阶段学习的小学生进行阅读能力培养,可以让其自主学习有具体的方法和思路,增加对知识的有效理解认识,也能在能力的提升下获得语文学习感受上的提升,使其愿意进行自主性的阅读理解,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阅读能力还能让学生更好的深入到知识教学过程中,深化人文体会,促进核心素养的建立和应用,有助于之后的学习和发展。阅读能力的养成还能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有语文综合能力的成长,学会表达自身情感,加快知识的学习积累。因此,小学语文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即落实教学要求,也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1]。
对于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上需要以审美为基础,保证学生能够做深度的阅读理解,吸取语言建构知识,获得真身的感受,并有个性化阅读意识的建立,而在策略方法上也要以这四点为方向,确保能力培养具有实效性。
小学生因为基础薄弱,所以在语文的阅读中基本都是浅层阅读,做表面知识的理解认识。这种阅读方式虽然符合学生的特点,但是不利于未来的发展和自主学习的需要[2]。所以在能力培养中要结合情感教育,使学生可以深度阅读,随着基础知识的学习有综合素质的提升。例如,在《开国大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用视频等素材激发学生的情感感受,让其能够有情感上的认知,诱发进行课文深层次思想的挖掘,这样学生不仅能做深度的阅读理解,还能有自身的体会,有个人素质的提升。
语文课文的阅读学习就是要吸收其中的基础知识,但是部分教师只注重其中语言建构知识的分析,却没有引导其进行内化,影响了阅读方法的全面性。所以,教师要将语言建构与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结合,使小学生在其中能够建立全面的阅读方法。在策略实施中,主要是以读写结合进行为主[3]。例如,在《四季》教学中,在识字教学之后,让引导学生去分析课文中对四季的描写形式,并组织学生进行仿写,以实践行为做语言建构的培养,实现有效阅读理解的引导教学。
对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落实审美建构,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理建设为依据,提高阅读教学的作用,也让学生能够有思维能力的提升,完成对文本思想和文化的汲取。能力培养教学中的审美建构需要分为两个阶段,以《示儿》这首古诗的阅读教学为例。首先教师要为学生介绍陆游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使对学生可以在阅读中体会到陆游的报国之情,并针对四句古诗组织学生做讨论交流,寻找陆游思想感情的表达。然后教师就要结合实际生活,对学生的审美建构向内心建设引导,促进心理建设,使古诗的德育作用得到发挥,也让阅读能力得到实际的锻炼。
阅读能力的培养还要注意学生兴趣的形成,只有不断的积累和实践才能有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发展个性阅读,为学生介绍一些有意义的书籍,并指导学生做课外阅读理解,建立读书笔记,从而让阅读能力得到实践的练习,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使能力可以随着学习而得到进步。比如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指导学生做经典作品的阅读和互动交流。
结论:总而言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就能在课文阅读中获取到更多的基础知识,有语言素养的提升,获取审美和文化的认识,有思维、审美、文化素养的成长,并且能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有助于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但是,在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针对教学策略的实践做反思,以此对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优化,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也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