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学院文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对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刻,这与社会人才的素质要求完全不同。而以人为本的理念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理解和关爱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新教学方法和技术,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大学生成功的核心。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实施与生活和社会现实相适应的教育,有助于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教师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教育具有不同情况的学生,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并成为优质的学习者。培养诚实、拥有独立人格和追求生命价值的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诚实是道德素质的重中之重,没有诚实就谈不上道德。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正确选择价值目标。
新学生入学时,教师必须向他们介绍学校的历史、特点和专业等信息,并进行专业的思想教育。考虑到高中生刚刚摆脱了紧张的高中生活,并且将要开始大学相对开放的校园生活,必须加强早晚自习的管理,开设专业问题讲座,指导学生逐步适应校园环境,调整学习方法。
当前,许多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倡导“以人为本”的原则,但在目前的教学中,教科书仍是重点,传统的教学方法依旧没有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没有得到充分尊重。为了充分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有必要把重点放在思想政治教育上,这不仅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也要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
为了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我们必须充分动员有潜力的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这将对其他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对于一些“问题”学生,我们应给予关怀,保持与学生的交流,成为学生的朋友,以便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思想问题,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教学任务。对于刚入学的学生,高校对他们进行了心理测试,才发现许多学生或多或少都有心理问题。对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咨询。特别是必须以学生存在的问题为基础,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思想。
如果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明确了解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位置,并将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从而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才能满足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三接近”的原则是指接近现实、接近学生、接近生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接近现实是指必须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实际需要上,以帮助困难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和计划未来发展时遇到困难,这就要求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建议或解决方案。贴近学生意味着老师需要做更多的工作,通过不断学习,掌握整个中国大学教育的状况,他们必须充分了解并真正关心大学,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贴近生活意味着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有必要结合现实生活,从现实中出发,不断了解当代学生的心理特征,并通过现实的社会环境来理解学生的困境并采取措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
如果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分层教育的原则,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思维模式的发展产生更大的帮助。同时,分层教学使知识模块化,学生更容易接受,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分层教学的教学内容是循序渐进的,教师可以把一些相对困难的知识点分层,通过模块化,设计有关于小知识点的问题,并指导学生从浅到深地进行思考,然后在进行更深层次的问题的学习。另外,学生的水平是不同的,因此教师不能为所有学生设置相同的主题,对于基础良好的学生来说,不利于提高自己;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这将伤害他们的学习热情。所以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基础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让所有学生逐渐掌握学习内容。
思想政治的教育模式是与相关的许多因素之间的结合,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在这些因素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有以主体为中心和以客体为中心两种教学模式。但是,这两种教学模式都存在一些缺点,最好的模式应该是双主体模式。这种模式暗示着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尤其是其中的学生,不仅是教育的主体,而且还是自学的主体。因此,双主体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和学习者自我提升的结合。在这种模式下,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而且双方某些时候还可以进行关系的转化。随着当今高等教育的发展,我们需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提倡以学生为本。因此,现代大学生需要努力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自学意识,而教师也需要适时转变角色,尊重学生的主观意志和兴趣爱好,培养大学生积极学习和自我完善的意识,并在师生平等和真诚的交流中,促进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在,中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学生不仅可以从学校和教师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学,获得更多的知识。这样,学生在某些领域所学习的知识可能比老师更全面。因此,教师将不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绝对作用,“老师就是权威的概念”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师生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而这种平等独立的学习氛围对于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是必要的。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广的胸怀,在面对知识时激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假设,提出问题,并通过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只有当老师给学生以平等和自由的感觉时,才能充分理解大学生的想法,从而将理论知识逐渐传递给学生,逐渐提高学生的思想与道德观念;在平等的交流和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使学生可以独立思考,最终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优质人才。
“灌输”概念是列宁对当时的俄国工人运动的实际经验进行总结而形成的,这一理论在中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强调统一的标准和模式,然后使用这些统一的标准和模式去要求所有的学生,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这种教育模式显然已经过时了,因为个性是大学生实现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有个性才有创造力。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为学生提供表达个性的机会和平台,促进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培养、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全面发展。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灌溉式教学方法相结合,由之前的教师单方向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转变为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在师生之间进行互动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主观意愿得到表达。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逐渐发展自己的学习技能,并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的教学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将大学生视为不断追求个人成长、不断完善自身道德的个体。基于此,才可以通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拥有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获得更高的整体素质。
过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封闭性,过于重视思想政治知识的科学和规范化,学生们每天都要死记硬背,对理论的实际了解不深。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们已经忘记了学习的真正意义,甚至无法理解学习的乐趣。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还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甚至感到讨厌或害怕思想政治思想过程。以上原因是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为了改变这些问题,必须使思想政治教育摆脱那种无意义的教学模式,向着务实和生活化的方向发展。建议高校在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尽可能使用案例教学,针对性地分析社会中的热点话题,分析这些热点问题的形成原因和社会背景,并将案例研究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教学相结合。这样,不仅引起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重视,而且加深了大学生对与思想政治相关问题的认识和掌握,使最终的教学效果更好。在教学中,教师应选择典型的案例,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便学生充分理解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加深对周围环境和现实生活的了解,更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的全面提升。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坚持以人为本是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必然选择。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新的发展方向,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障碍。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从多角度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教师应进行深入研究,创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