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校内实践育人教学的基本内涵及特点

2020-12-08 12:28桂石见钱朝琼
魅力中国 2020年23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育人思政

桂石见 钱朝琼

(1 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2)

实践育人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依据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教学实施中场域的不同,通常把其分为校外实践育人教学和校内实践育人教学两大类。实际操作中,因校外实践育人教学的可操作性、持续性、广泛性、针对性明显低于校内实践育人教学,难以保证教学的常态化和全覆盖。而校内实践育人教学则因其这些方面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和现实实践中因师生安全和教学经费的困绕逐渐成为更符合、也更便于落实现实思政课实践育人教学要求和改革探索的首选和主打方式,为各高校所大力探索尝试。因此,本文结合对云南8 所高校的实地调研情况谈谈对高校思政课校内实践育人教学的基本内涵及特点的认识。

一、高校思政课校内实践育人教学的基本内涵

对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概念的理解在党和国家的文件中未做出过明确的界定,学界对其的理解也不一。因此,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作出校内和校外的划分也不一定准确。为研究的需要,姑且作出这样的划分。

具体来讲,对于思政课校内实践育人教学概念的界定,学界有不同的认识。如有学者认为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依据教学计划和安排,与理论教学密切配合而进行的包括案例讨论、专题辩论演讲、视频赏析、热点问题研究、校园调查、原著学习小组和课堂展示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1]也有学者指出,思政课校内实践育人教学要“充分利用校园活动,将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求的校园活动,纳入实践教学的课程计划。但是,要注意校园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结合,避免为了完成实践教学,不分性质、不计内容将有关的校园活动统统纳入。”[2]这也就是说,思政课校内实践育人教学就是那些纳入思政课实践教学计划、符合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求的校园活动。还有其他学者作出就是由思政课教学部门及学校其它职能部门在校园内组织的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实践活动等等界定,在此不一一枚举。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及现实实践的体悟,“民办院校思政课实践育人机制研究”课题组认为,不论如何来界定它都必须要弄清楚这几个问题:

首先,它是一种教学,而且是一种与思政课理论教学具有同等地位但又不能等同的、应该贯穿各门思政课教学过程始终的思政课教学。这一特定的性质决定了,一是这一教学的主题、内容、目的等的确定均必须植根于思政课理论教学,服务于解决现实思政课活力不够、育人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二是它应该与思政课理论教学一样,有规范科学合理的程序与操作要求,有教学大纲,制定规范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实施目的要求、形式方法及评价,切不可随意而为;三是在具体教学中,学生必须是教学的真正主体、主角。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全程在教师创设搭建的校内实践平台和实践情境中,在教师指引、监控下由学生自主完成,但这种教学不是不要教师由学生放任自流进行,从进行平台、情境创设到教学活动方向指引、进行成果评析考核均必须有教师的把控。

其次,它有实施场域范围要求。即仅限于在高校校内实施,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思政课课堂,还可延长到校内课堂外,既可在思政课课堂上实施、也可在思政课课堂外的校园活动等等中实施。由此可见,教学中,不能把思政课校内实践育人教学与理论教学、校园活动画等号,既不能采取专门开设一门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的方式来进行,也不能用其他的专业实践课来代替,更不能用校园活动取而代之。

二、高校思政课校内实践育人教学的特点

从上述的认识及现实的实践中不难发现,思政课校内实践育人教学有着思政课其他类型实践教学所不能完全实现的优势及特点。

第一,能够实现学生全覆盖和活动的常态化。客观讲,思政课实践育人教学中最受学生喜爱、对学生认知情感及综合能力素质提升影响较直接的方式是带领学生外出参观考察等社会实践。然而,这种方式由于受到来自场域、经费、师资、时间及现实师生安全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很难实施,即便能够实施,也是一种偶尔行为,不具备持续性,难以常态化,而且也不可能顾及到所有学生,学生参与面极其有限。在课题组的调研中了解到,被调研的云南8 所院校中,没有那一家能够每一个学期都按时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参观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也没有那一家学校真正能够做到让所有正在上思政课的学生都参加校外参观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所有学校均只能在思政课实践育人教学中穿插有限的带领学生外出参观考察等社会实践,同时,也仅能抽取各班级个别学生参加,根本做不到覆盖全体学生。而思政课校内实践育人教学活动主要就在课内、校内进行,可以说是零距离实践,完全不需要考虑师生交通安全及交通费用、师生外出的人身财产安全及其他社会外来因素引发的事故、协调活动时间、协调指导教师、对接实践场所等等问题,也因此可完全保证实践活动持续进行和让学生全员参加。

第二,组织方式灵活,可操作性强。组织思政课校外实践育人教学的要求高。组织中,不论是采用各思政课教师组织各自教学班进行的组织方式还是由思政课教学部门统一组织进行,都需要统一协调时间、场地、交通等问题。而且涉及的时间不是一二小时,往往至少是半天;涉及的学生也不只是一个教学班级,涉及的可能是思政课教学时段完全不同的至少是4 个教学班级不少于400 人的校外实践育人活动(课题组在调研中了解的实际情况是80%以上的思政课教师每个学期至少均承担4 个人数在100 人以上的教学班的思政课教学任务),也或者是一个年级的学生,或是遍布所有思政课开课班级和年级的百名及其以上学生,期间可能会涉及到占用多门专业课教学时间的问题,协调工作量较大;教学场地等教学资源的规模、使用时间等有限且不具有可控性,需要根据社会实践教学资源的情况安排实践活动。这些因素决定了思政课校外社会实践育人教学难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和学生时间灵活安全进行教学实践。在现实操作中,思政课校外社会实践育人活动实施的现实性和操作性均不强。如社会调查、红色旅游、研学旅行、社会志愿服务等学生可自行利用假期进行的思政课校外社会实践育人教学,虽不受时间、经费、场域的限制,但监控难度较大,能够有经济支撑能力和有机会参与的学生为数不多,实际落实难度大,最起码的效果也难以保证。与此不同,思政课校内实践育人教学则因其时间、距离、教学资源等可控及较广泛的外延,操作中灵活性大,便于组织,便于操作。

第三,活动主题目标明确,针对性强。从理论上看,思政课校内实践育人教学是一种思政课实践教学,其开设的最初用意就是为着提升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对思政课获得感而来的。因此,从其产生的本意和根源来看,本身就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从现实实践看,思政课实践育人教学形式多样,有校外的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志愿服务等等,也有校内的阅读经典著作和重要讲话、赏析经典影视作品、演讲辩论、专题讲座等等。但据课题组的调研,两大类思政课实践育人教学中,由于校外实践资源具有确定性和定型化的特点,特定校外实践教学资源的教育意义和功能也应该是有限的。而现实校外社会实践中,出于减少教师工作量等等各方面的考虑,绝大多数学校思政课校外社会实践育人教学常常是所有课程采用同一个主题到同一个实践场所做同一件事情。这种校外实践活动很难做到恰如其分地服务于思政课各门课程教学需要和学生需要,难以体现教学针对性。而思政课校内实践育人教学活动则几乎都是由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教学部门的统一大主题和统一规范性要求下,结合每个学期每位教师自己所教授课程和学生专业实际选取与学生所学课程和学习生活相关的话题展开实践。实施中,通常有确定详细具体的实践主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取并确定具体实践内容和实践方式展开实践,形成实践成果。因此,思政课校内实践育人教学活动针对性更强,活动主题目标更具体明确。

第四,能实现更有效监控指导,落实也更有保障。调研中了解到,当前云南各高校思政课校外实践育人教学组织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主题目标内容不明确的情况。而且思政课校外实践育人教学常常要到校外场所,多数在假期进行,组织中更多是学生自行进行,实践成果提交时间和评阅时间较集中,一般是上学期的实践任务上学期期末安排,下学期开学第3 周全体学生提交班级思政课任课教师,教师在2 周内完成评阅任务。由于绝大部分学校缺乏成果检测等方面的手段,教师成果评价又是在教学过程结束后进行的事后评价,难以对学生的实践行为给予约束,加之思政课教师个人能力水平的不足及普遍工作量较大等因素,对思政课中学生校外实践育人教学过程及成果创作的指导监督很难落实。但校内实践育人教学活动则不同,它通过由教师在教学部门统一大原则和话题下根据任教班级学生和任教课程来落实,实践通常有更明确的主题内容,有具体的实践计划、实践要求,而且基本都是由各班级思政课教师承担具体实践活动的全程组织任务。调研中了解到,很多思政课教师为保证活动的有序实施,把学生全程参与活动细化为若干环节,并对各环节作具体要求,把学生参与整个活动的情况纳入学生思政课平时成绩的考核。显而易见,这些情况使得整个教学活动有了必要的监控指导,也保障了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