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学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究

2020-12-08 12:28
魅力中国 2020年23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道德与法治道德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新场中学,四川 内江 642458)

一、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传承中国优秀的道德文化

中华文明五千年积累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渊源流长的道德思想文化和道德观念,这些文化和观念都是由不同的著名人物传承给后代的,其中有著名的孔子和老子、墨子等先贤人物,他们给国家带来的都是很多较为深刻的观点和看法,《论语》、《老子》、《孟子》、《大学》等这些影响着数百代炎黄子孙的著作流传到今天,对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着不可衡量的重要影响。这些都可以说明,教师在进行道德思想授课时,应该努力渗透这些传统的文化理念和思想,以便更轻松的引发学生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激情和乐趣。教师们还可以在课下为学生布置阅读经典著作的作业,充分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知识,提高学生们自身的文化底蕴。

例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去阅读《大学》,其中的“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等经典语录,都在表明古代人物对自身品德和文化修养的高度认知,这些名句会带给学生正确的文化思想道路,让学生们有更高的思想觉悟,通过这段话,学生们就会主动思考其含义,只有先认清自己本身,不断的提高自己本身的能力和道德修养与自身的品质,才能有更好的上升空间。

二、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们传承中国优秀的家庭文化教育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提到了有关家庭教育的内容,由于我国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教师更加应该帮助学生们建立起最为良好的家庭责任和自律的意识,除此之外,还要大力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思想意识,在学生能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习时,教师能够做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心理健康的发展。在教学时,教师能够结合优秀的文学著作或者优秀的古代人物写的文章,来启发学生们将家庭、学校和自我教育进行充分的联系,更加完整的促进学生们思想道德进步。

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等等这些相关的名人名言,看似普通,实则蕴含着生活的鸡汤;看似很好理解,实则蕴含着无穷无尽的道理。这些名句是对学生们进行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素材,教师们应该在教学前做好充分的知识了解,在教学中做到更好的知识讲解,在教学后做到更好的传统文化的教学反思,更加为学生们思想道德的提升做出高度奉献,还能提高学生们的情感价值观念。

三、教学过程中还要告知学生应当更好地传承当地的优秀民俗文化

我国土地方圆辽阔,每个地方的文化也各自不同,各式各样,组合起来就是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不同地区的文化也有着自己各自的特点,就是民俗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于当地的民俗文化进行充分的教学,这样会促使学生们的民俗文化意识,联系当地的风俗习惯,多给学生讲解当地特殊的民俗习惯,让学生们有一种亲切感,还能让学生们有着自己的民俗自豪意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还可以让学生们重视当地民俗文化的发展,改善他们的民俗思想观。

例如,不同的地区在过重阳节、端午节、元宵节等不同节日时,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内容,它们的寓意和表达方式也在各地是不同的,在让学生了解当地民俗文化之前,教师可以用心设计具有专题性的课程方案,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和当地民俗习惯、文化相结合,让学生们感到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认同感,让学生在学习民族文化和教学课程进度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和体会到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师在讲解不同节日的时候,还要调动学生们的热情,促进学生的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

四、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传承我国优秀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情感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国家来说,是唯一一个历史连续非常完整的国家,教师应该提前充分做好挖掘历史文化的决心和准备,并且与各学科的专业知识相结合,让学生们拥有学习历史文化的积极性和学习学科知识的兴趣,教师在进行历史传统文化的教育同时,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形成较为正确的价值观念,而且可以充分的培养学生们爱国主义意识和民族骄傲感。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抛弃了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和思想,着重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放一些有关烈士们的光荣事件的视频,利用新教材中的新案例,开展认识先烈们的活动,教师自己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搜集更丰富、更真实的案例去教学,在讲解的过程中,所教学的内容更贴近实际,这样会提升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感情。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们去博物馆相关的地方进行参观,为学生们讲解我国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们内心充满爱国热情。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不断深入改革发展的当下,道德与发展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坚持做到以上几大方面,在课堂中为学生贯彻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道德与法治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