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霍城县江苏中学,新疆 霍城 835200)
高中历史是对世界以及我国从古到今的社会发展进行系统性教学的科目,是学生掌握社会发展规律、了解世界的窗口,同时也是学生面对高考必须掌握的一门知识。上好高中历史课,是每个历史教师的责任,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高中历史教学朝向“生本位”发展,即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作为知识的拥有者和学生学习的领导者,担负了几乎全部的教学责任,学生历史知识掌握的程度、历史思维发展的程度以及考试成绩的高低,几乎全由“老师教的好不好”来决定。但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历史教学需要将教学责任转移,即要求学生自己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定的主动性发挥空间。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点在于教学本身是符合学生发展实际的,一切超出学生领悟能力、学习能力的教学,都不能说是尊重学生的教学,是以客观的教学目标实现为目的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因此,高中历史教学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就必须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还应该使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需要,使学生对自己的知识能力的提高形成自主的、深刻的认识。
高中历史教材是由教育部编写的,教学大纲是根据教材而定的,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单纯围绕教材进行,那么就很难引发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意识。很多历史教师采用“抽课”的方式请学生讲课,这虽然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意识,但是学生的能力水平有限,课堂教学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编教材,那么,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完全符合他们自己意愿的,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意识自然而然会提高。例如,教师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课教学之前,请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分小组自己寻找资料,按照政治制度的不同角度进行教材编写,然后拿到课堂上共同学习,并请每个小组根据本组所找的资料编写题目,进行随堂测验。学生寻找资料编写教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复习学习内容的过程,而使用自编的教材进行复习课学习,也能够使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提高。
学生能够进行主动思考,是学生主体性体现的另一种方式,这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来达成,采用“辩论赛”式的教学方法,能够实现这一目的。例如,在教学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时,教师可以提出下述思考问题:“有人认为‘:光荣革命’是一场妥协,是历史的倒退。也有人认为:它是一场进步的资产阶级革命。那么,你认为该如何评价‘光荣革命’呢?”随后可以让学生就这两种观点展开热烈的讨论,学生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各抒己见,在争论过程中表达对此次革命的理解与看法,同时,学生也可以举出很多例证材料证明自己的论点,从辩论当中让学生逐渐学会用不同的眼光看待和分析历史。这不仅能够很好的深化学生对于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与领会,这同样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进行历史思维构建。
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主导权通常掌握在教师手中,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的主要方式是考试,尽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主体性,但是教学评价仍由教师进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仍然不能发挥到极致,因此,学校和教师有必要改善教学评价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反馈。例如,在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教学之后,学校可以组织各年级的学生开办“中国政治建设”展览,请学生通过撰写报告、论文、演讲稿、拍摄照片等方式,总结历史学习的结果。低年级的学生能够从高年级学生提供的展览品中体会到他们对知识的深刻认识,进而对自己的学习产生反思;高年级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展览活动,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这实际上是一种教学评价方法,但是,学生在此类教学评价过程中,能够实现有对比性的自评。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性,需要教师给学生足够大的自主学习和发展的空间,这其中有可能会出现学生的学习目标偏离现象,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主动学习行为的引导;另外,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历史教学形式比较多样,这需要教师对学校教学资源加以充分利用,而不是局限于课堂。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需要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教学评价的改善三方面实现,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希望本文能够为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