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三河市第八中学,河北 三河 065201)
采取“1+X”群文组合方式展开的阅读延伸,即在学习单篇课文的过程中,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文章,使独立的课文教学获得最大可能性的阅读拓展,促进经典诵读、海量阅读与教材阅读同步,实现广读博览、发展智力,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而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1+X”阅读过程,立足巩固课内习得的阅读知识,注重拓宽知识领域,陶冶情操品行,提升综合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素养储备。
“1+X”的阅读过程,充分发挥文化的教化力量,注重阅读积累,在传承与弘扬中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促进文化素养与道德素质持续提升,促进学生形成兼具世界眼光和现代意识的思想,培厚文化底蕴,为未来做好相应储备,健康、和谐地全面发展。具体目标包括三个内容。
1.培养阅读兴趣,促进广泛阅读,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2.科学选择阅读,丰富阅读体验,提升内涵领悟能力;
3.彰显阅读个性,体验审美乐趣,为健康成长奠基。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阅读方式已悄然发生改变,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数字化阅读既方便、快捷,又表现出碎片化、快餐化特点。如何在海量阅读信息里实现阅读效益最大化,是当前语文教学面临的巨大挑战。因此,关于“1+X”阅读的研究应需而生。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比较偏重精读,在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等方面的指导略显单薄,结果是多数学生因只会精读,随之出现阅读速度慢、阅读方法单一等问题。语文阅读教学迫切需要在提高阅读选择力方面进行教学改革,“1+X”阅读的契机因此应时而生。
“1+X”阅读是基于语文学科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对于彰显语文课程文化特色,营造书香课堂,提高文化素养具有实践意义。教材所提供的阅读素材主要是课文,而课文数量有限,依然需要教师们在阅读教学中“加码”,以不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1+X”阅读过程中“读”是基础,读得流利、完整即可视为基本完成学习任务。“思”是关键,可以通过开展“与作品作者对话”的活动,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认知、理解与评价。在“1+X”阅读实施中,阅读文本从一篇增加到多篇或整本书,阅读内容从简单拓展到多元,阅读方式从一篇一篇阅读发展到一组一组阅读,进而又发展到一本一本阅读。为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通过师生共读、同伴助读等形式帮助学生关注自己的阅读理解、评价、感悟等思维活动,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意识的培养,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促进阅读思考更加充分、深刻,在阅读体验中不断提高鉴赏能力。“1+X”阅读过程在方法指导上很难做到整齐划一,因此要更多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品质。
批注是一种对自己的见解、鉴赏与评价随时做好阅读记录的行为表现。这种读书方法,有直入文本、直观表达自我感受的特点。可以是对颇有感触的阅读内容进行圈点勾画;可以是对疑难词汇、俗语、作品出处的查阅记录;可以是对阅读感悟、产生疑问、触发联想、鉴赏评价等内容的随笔记录。
读书笔记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美文摘抄、词汇积累、警句辑录、写故事梗概、读后感、人物简析、归纳写作特点等等。随着读书笔记的积累,还可以加强分类整理,例如,从阅读收获的角度可以分为摘抄类、札记类等;从阅读题材的角度可以分为文学类、哲学类等;从阅读体裁的角度可以分为小说、诗歌等。
实际阅读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应该重点突出、讲究实效。每一篇文章不一定都要精读细赏,而需灵活调用浏览、泛读、速读、精读等不同方法。在阅读中,要指导学生学会根据不同文体、不同读书目的,采用合适的读书方法。例如,议论文阅读,如果阅读目的是为写议论文积累论据,那么名言警句、典型事例都可精读;阅读文学作品,如果阅读目的是为了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那么对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就应该精读,而次要人物及事件就可以略读。
实践证明有一些拓展阅读篇目会存在相应阅读难度。例如,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开展“1+X”阅读活动,其中一篇选文《滑铁卢的一分钟》所涉及的人物、时间、地点等背景资料都是学生比较陌生的。这就需要及时补充相关的辅助介绍,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清晰了解其历史事件、人物等内容。
“重复阅读”大多应用于解决文本阅读中对字词的自动化识别,随着阅读次数的增加,通过反复阅读,增强阅读流畅性,促进阅读的理解率。在“1+X”拓展阅读中,实践重复阅读的理念,主要是针对那些蕴意深刻的文本,通过重复阅读,实现理解层面的不断深入,体会其内涵与价值。为此,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创造“重复阅读”的机会,促进“温故知新”,鼓励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阅读习惯。
总之,1+X,是指以现行统编语文教材的学习为宗旨,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为目的,以精读课文有效延伸或单元主题有效延伸为主要路径并进行文本统整的阅读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