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及改革

2020-12-08 18:37:20徐科朋吴家虹杨凌倩黄莹华
山西青年 2020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心理

徐科朋 薛 宏 吴家虹 杨凌倩 黄莹华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 桂林 54100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运用心理科学方法,对大学生心理各层面施以积极影响,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发展、适应,且能帮助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它以培育良好的性格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目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开展多年,但其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可提高空间,本文将对当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革意见。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

(一)流于形式,定位不清

国内大部分高校即使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在校内安排了这门课程,对其也不算注重,仅仅将其设成公共选修课草草应付了事,往往课时少、课程内容繁杂、教学内容对于教师有一定难度,还有时间安排散乱、班额控制不严谨等问题。这样一来,不少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便只能空有其形,无法落实。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可能有一定投入,但还是形同虚设,似乎是应付检查,为了工作而工作,仅仅为学生去建立一份心理档案,而对其结果却缺少相应的合理分析,既不能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也导致教育课程丧失其意义。

(二)学生应付心理明显

许多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相关内容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机也弱,上课签到应付,刷微信、玩游戏,分心于手机而对课程学习内容无甚关心,上课听不进,也学不好,无异于“隐形逃课”,身坐室内,心却在网络中畅游,教学目标难以达成,学习效率低。课堂中频频出现学生不想学、不愿学等严重厌学现象。

(三)课程设计陈旧,缺乏针对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但是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对学生的心理情况分析不够。教师也难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多层次的教学内容,可能与实际脱节,对不同学生问题的回答也显得较为简单笼统,不能很好地读取问题背后的信息,课程显得单薄且偏于程式化,缺乏针对性。就算是相同教师对不同班级学生以一模一样的方式与内容进行授课,也总会出现教学效果差距甚大的现象。

(四)教学模式单一,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般以大班教学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人数多,在教学过程很难开展心理辅导等示范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局限于课堂内,忽视了心理健康与外界的联系,不能有效地结合学生实际问题仅仅个别指导和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绝大部分高校内被设为专业课,学校可能觉得通过这种设定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受到重视,但该课程中仍然在使用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和考察方式,失去其学科特点,不受学生欢迎。

二、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程改革

心理健康教育不按照四年一次开课设置,将原来的集中授课变成四年分散授课。在每个大学生心理变化时间段内,进行专项领域授课(例如,大一新生期进行大学适应相关主题课程等)。同时根据课程设置周期性心理健康访谈,增加与学生的交流互动。

(二)师资建设

针对大学中开展心理学公共课的教师人数缺少、教师能力不足等问题,学校应扩充师资力量,加强该课程的师资建设,减少教师压力,便于实施小班教学。同时加强专业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通过教学观摩、专家指导、教学研讨、教学比赛等,提高教师的教学经验与专业技术水平。这也为教程和教学方法改革提供基础。

(三)倡导多元教学

应该加强师生互动式教学,每个主题的教学过程中都应补充学生体验与实践内容,尤其对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要尽可能给予安排,不能忽略。该课程还乐意通过课堂教学、互联网教育平台宣传、舞台表演等多重途径引导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内容联系学生需要

教学内容的选择以理论为基础,以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需求为出发点,以应用为目的,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优化、人格发展为标准。课程内容设置要做到既有专业理论又不与实际脱节,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自我意识、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指导,来为其建好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基础。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