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文超
金华市文化馆,浙江 金华 321000
经济事业的发展让人们有了日益富足的物质生活,也促生了更多的精神文化需求。群众文化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快速发展起来的,在众多的群众文化实践当中舞蹈非常常见,同时也深受群众喜爱。如何对群众舞蹈进行恰当的编排创作,是目前文化馆在助推群众文化发展过程当中需要着重思考与探究的问题,因为在这一过程当中必须把握时代脉络,了解群众对于舞蹈艺术的实际需要,同时还需要持续提升群众舞蹈的创新性和多元性,保证编排创作更加有效。
群众舞蹈在群众文化当中占据重要地位,深受人们的青睐,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方面作用不容忽视。群众舞蹈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社会性。文化馆群众舞蹈不同于专业舞蹈,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当中诞生,带有鲜明的社会性特点,在丰富以及满足群众的精神需要以及情感需求等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二是业余性。群众舞蹈大部分是在群众的业余生活当中开展的,以休闲娱乐为重要目的的文化实践活动,而在该活动的具体表演环节,不必有过多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性动作,可以让人们结合自身理解完成表演,满足群众的生活需要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所以显现出了非常突出的业余性特征。三是地域性。不同地域群众的生活与人文环境都有着极大的差异,于是在舞蹈的内容与形式方面也表现出了很大差别,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其舞蹈当中的民族特色表现得更加鲜明。也是因为这一情况的存在,群众舞蹈显现出了地域性特点。
文化馆群众舞蹈的编排创作面对的是广大群众,要满足他们的文化娱乐需求,于是整个舞蹈的创编都需要把贴近群众生活作为一个要点进行把握。群众舞蹈不必过多专业性,最为主要的要求就是贴近群众和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于是早在创编舞蹈之前,就要深入群众的实际生活,了解群众普遍关心与关注的内容,经过真实的体验与调查之后,再完成编排与创作。只有这样创作的群众舞蹈,才能够贴近并且适应群众,提高整体的编创水平,同时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与主动参与。
革新舞蹈结构并有效凸显群众舞蹈主题是文化馆在编排创作群众舞蹈过程中需要牢牢把握的要点。具体来说,在舞蹈的编创环节,舞蹈结构以及主题是最能展现舞蹈情感的内容,所以做好结构与主题革新是非常必要的。在文化馆的舞蹈编排创作环节,可结合群众普遍关注的事件展开创作,选取健康向上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的主题,在牢牢把握主题核心的情况之下,熟悉舞蹈结构与层次,以便用舞蹈展现群众的生活,提高创作效率。在这一过程当中,不仅要满足中老年人的需要,还需要兼顾到年轻人群体,提高他们参与群众舞蹈实践的热情。
为优化文化馆的群众舞蹈编排创作,对单一化的音乐形式进行积极变革,丰富内在形式是非常必要的。音乐和舞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音乐也给舞蹈表演带来了强有力的支撑,只有保证音乐恰当,才能够助推舞蹈编排创作。对此,文化馆在群众舞蹈的编创当中,要注意对音乐内容以及音乐形式进行丰富与拓展,这要考虑到音乐风格与舞蹈的契合度,增加舞蹈内容与音乐的匹配度,又要确保所选择的音乐和群众生活相符,简洁明快、活泼生动,得到群众的青睐与好评。
道具是群众舞蹈实践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恰当运用道具能够为舞蹈表演带来较大的辅助作用,并把舞蹈衬托的更有风格特色。那么文化馆在编排创作群众舞蹈的过程中,要想从整体上提高编排水平,为舞蹈增色,就要善于利用道具,并结合舞蹈风格与内容的呈现要求设计针对性强的道具,丰富舞蹈的表现力,提高整体的创作质量。比方说,在少数民族风格舞蹈的创编过程中,所设计的道具就要带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这样才能够和舞蹈艺术相辅相成的。
群众舞蹈是目前群众文化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对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种有效表现。正是因为有了群众舞蹈的快速发展,让人们的精神生活日益富足,也显著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让群众文化发展走向繁荣提高了群众的身心素质,也为国家文化事业的繁荣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人们对群众文化要求不断提高,同时鉴赏能力日益提升的情况下,给群众文化的编排创作提出了极高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文化馆要加强对群众舞蹈的编排创作研究,提高创作层次和质量,以便引起群众共鸣,迎合群众审美,提高群众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