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苗
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快速转型,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这种背景下,随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提出,国家决定大力发展社会工作。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战略部署,至此,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助人活动在西方社会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而在中国的发展却相当迟,至今也只有近二十年的历史,因此可以说社会工作是一个西方文化的产物。然后社会工作不仅在西方发展了近百年,而且又在西方文化土壤中不断孕育发展成熟并扩展,现如今又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在中国社会转型期传入中国,因为社会工作不管是源头还是发展都深受西方社会及文化影响,在传入中国后不免出现跨文化问题,他所汲取的文化精华与中国本土的主流文化有所差异。为了解决这种跨文化问题,我们需要慢慢让社会工作的发展更符合中国国情,适应中国本土文化,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因为社会工作它产生于一个与中国社会、经济和宗教背景完全不同的社会,因此不可能将西方社会工作的一套完全搬到中国来,社会工作在中国必须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
自然无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种观点,出自道家学说,认为宇宙万物的存在及发展都是自然而然的,不受任何意志的支配。案主自决是社会工作的伦理原则之一,是指社会工作者要尊重案主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由案主对自己的事做出决定。在此原则下社会工作者主要扮演解释者、示范者和引导者角色,案主才是做出某种决定和解决问题的主导者。目前国内关于案主自决原则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儒家思想和集体主义在主导,认为这使得案主自决在中国的实施中面临着工作者自身的困境、本土化的困境以及案主本身的困境(袁潇潇)。而少有将案主自决原则与道家思想联系起来研究,其实自然无为思想与社会工作实务案主自决原则有诸多共通之处。我的研究将会将自然无为思想与社会工作实务中案主自决原则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他们的联系。这是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分析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分析案主自决原则。借此,从微观角度以道家自然无为思想为切入点解剖出社会工作本土化中伦理原则与中国本土思想的碰撞,希望有助于实务运用,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
我将简单描述社会工作实务中遇到伦理难题的情况,并具体从实务案例中找出遇到案主自决伦理难题时的具体操作进而分析社会工作者如何处理以及行为背后的所遵循的观念、原则和价值观等。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并结合文献法、访谈法和个案研究法,描述性分析之后进行归纳推理,对过程进行抽象提炼,找出社会工作实务中处理案主自决伦理难题与自然无为思想的碰撞以及结果。希望有助于实务运用,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
1.接案
通过初次接触,我们得知案主张女士今年59岁,大专学历,原在国企上班,已经退休很多年,每月退休金六千多,经济条件算较好。多年前已与丈夫离婚,与前夫生有一独生女儿,现在一直是一个人住。她是通过社区委员会推荐来的,张女士觉得自己目前的生活很有点艰难,是希望得到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帮助的,有改变目前生活状态的意愿,但是同时对于改变缺乏信心。
2.预估与问题诊断
(1)服务对象资料收集
途径:观察和访谈、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周围他人口述。
资料:通过社会工作者的观察和访谈,我们得知案主前夫顾及以前的感情,每天中午来案主这里陪伴案主说说话并给她做顿午饭,但案主的女儿很早就让案主不要和前夫来往,要不然就和案主断绝关系,案主既担心女儿知道现状和自己断绝关系,又离不开前夫如今经常的生活照料。生理方面的话,案主身体状况较差,患有癌症,癌症三年前做过手术,但是最近有出现复发的迹象。心理方面的话,可以了解在案主虽然年龄较大但是头脑很清晰,案主年轻时热爱唱歌跳舞等,爱好广泛,但是现在基本上都不接触了,不太乐意与陌生人接触交流,自我防卫机制算比较强。社会方面,案主认为自己目前上了年纪再加上长期治疗服药,身材变形,不好看,不太愿意走出家门社交。同时在整个访谈过程中案主悲观情绪明显,“哎,我不行”、“可咋办啊”等话语总是挂在嘴边。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案主测量的分值是43,大于41,是患有抑郁症的。通过周围他人口述,我们了解到案主出生在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家庭,从小到大家里人比较宠爱,自己学习成绩又好,一路走来基本没受过什么挫折。现在居住的小区,居民对于案主的存在很陌生,案主邻居都与案主没碰到过几次面。
(2)服务对象问题的预估与诊断
案主的主要问题缺乏社会支持,难以融入社会。案主长期独自生活,身体状况差,其本身自我防御机制较强,还情绪波动悲观,女儿对案主前夫憎恶排斥,让案主陷入两难境地,亲人不在身边的同时又不愿意与周围人接触交流,缺乏社会支持网络,进而导致案主更加孤单和悲观,焦虑不安,陷入一个死循环。
3.制定计划
当然此过程案主是全程参与的,通过会谈,案主也知道自己存在的需求和需要改变的地方。
介入目标:教育案主定期复查,接受自己;改变案主的两难处境;鼓励案主与周围的人多接触沟通,多交朋友,有效社会融入;缓解案主孤独悲伤感。
介入计划:主要是会谈为主,辅以心理辅导。案主求助时的主要意愿还是以改变现状为主,可是她存在多重问题,有生理的,有心理的,还有社会和家庭方面的,要解决这些问题,满足案主需求并不是能立马实现的,要有个循序渐进、各个击破的过程。为此,社会工作者需要做的是通过会谈引导案主,毕竟这是案主的事情,案主也有自己的想法,她也知道如何去处理,所以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引导案主自己解决问题。
4.开展服务
社会工作者前后对案主进行了8次家访会谈,历时两个月,并在期间为案主引荐了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的主任,陪同她了参加了一次舞蹈活动。
5.评估与结案
评估:主要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结果前后对比,话语评估和重要他人评估。社会工作者主要借助抑郁自评量表(SDS)再次对案主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分值为32,案主的抑郁状况明显得到很大改善,同时社会工作者会从专业角度对案主最后一次会谈的话语进行评估。
结案:在个案的服务目标基本达到后,张女士老年人情感慰藉与社会支持个案可以做结案处理了。案主孤独悲伤感得到缓解;案主的两难处境得到改变;案主慢慢增加了与周围的人接触沟通,多交朋友,社会支持网络更加坚固,社会融入得到有效改善。经过社会工作介入,张女士,也就是个案案主的情况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改善,作为空巢老人,张女士更多的是需要社区的关怀,结案后社会工作也要定期进行回访。
1.案主本身具有自然无为思想
对于张女士这个个案,社会工作主要采取的是会谈的技巧。以上有将比较典型的第三次会谈呈现了出来,从会谈中,我们可以看到,案主本身认为自己年老而带来的身材走样和生病等是正常现象,是生命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事情,是符合规律的,看的出来,案主本身是具有自然无为思想的。案主接纳自己后,变得豁然开朗,不知不觉觉得自己的生活好了起来,并决定开启新的生活
2.社会工作者启发案主自决
在这个介入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始终保持着价值中立,以引导者的角色出现。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看起来什么都没干,但是正是因为他的不故意干预,相信案主自身的潜能,对于案主本身带有的自然无为思想的挖掘,启发案主自决,让案主自己发展。
3.案主自决,无为而无所不为
案主知道顺应自然,按规律而行,而社会工作者也做到了尊重案主,使其发挥潜能;案主克制不该有的欲望,没有妄为,而社会工作者也一直保持价值中立和专业行为;最终做到了无为而无所不为,案主自决,促成了改变。在整个服务过程中,案主从一开始对于自己需求的了解,对于自己不合理想法的分析,到后来自己主动改变,自己去敞开心扉与女儿沟通,去释怀过去的种种,再到自己找回以前的爱好重拾生活的信心,走出家门到社区去,与周围的人接触交流,交到朋友融入社会。当然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也起到了不容忽略的作用,案主是主,社会工作者是辅助。在整个案例中,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案主是有优势有潜能的,能够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而社会工作者只是起引导作用,通过专业服务帮助案主挖掘自己的潜能,增强案主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社会工作者受过了的专业训练,学习了专业理论,他的帮助在整个案例中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每个案主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社会工作者要根据案主的具体情况去运用专业理论和技巧,具体情况具体运用的关键在于案主自决,案主是最了解自己的,案主也有适合自己发展,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社会工作者切不可越俎代庖,一定要注重案主自身能力的改善和发展,注重案主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