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纸质媒体是否会消失

2020-12-08 15:51
山西青年 2020年13期
关键词:电子产品纸质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18年秋季新闻学专业研究生进修班,北京 10087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消费能力的增长,智能手机、电脑、Ipad 等电子产品在新世纪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技术的日新月异将我们裹挟进一个以网络数字为载体的生活软环境中,这就是所谓的新媒体环境。它的资讯量大、快捷、简单易操作、内容新颖多彩等优势让报刊杂志、户外屏幕、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逐渐暗淡。

一、新媒体的概念

通常我们所说的新媒体主要指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新形式媒体。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

二、纸质媒体的价值

2014年岁末,《壹读》杂志的淘宝店上登出一则广告,宣布纸质《壹读》将停刊。于此同时,华商传媒集团的《钱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风尚周报》、现代传播的纯文学杂志《天南》、专业数码游戏刊物《数字通讯》,还有《教育与出版》《都市主妇》均与2014年12月出版最后一期纸刊。[1]人们试问:新媒体时代下纸质媒体会消失吗?

新媒体以势不可挡之势占领着人们接受信息的各个终端。网络在不知不觉中将人们的阅读体验向纵深拓展。我们正在经历一场视听盛宴般的狂欢。欣喜过后则是冷静的思考。在新媒体与人们阅读体验相遇的激情期,纸质媒体可能会面临一些发展困难,但未来长远趋势,纸质媒体不会消失而且将更加成熟稳健。

(一)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不利于人体健康

智能手机、微型计算机、ipad等电子产品进入我们的生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相互交流的主要来源,我们每天的有效时间已经大部分被占据。研究显示,现代人平均每天看手机150次。人们在享受电子产品带来的方便快捷和前所未有的精神愉悦的同时却忽略了它给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

1.电子产品对人的辐射会损害人体健康

对于长期接触电磁波辐射的群体,即使功率很小,频率很低,也能诱发体内意想不到的病变,应引起警惕。多种频率的电磁波,特别是高频波和较强的电场,对人体的直接影响后果是在不知不觉中导致人体的精力和体力减退免疫机能低下,会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影响人体的循环、免疫、分泌和代谢功能从而导致疾病,严重的会诱发癌症。

2.电子产品发出的“蓝光”易造成视力障碍

手机、电脑上反射出来的蓝光有的是有害光,这种有害蓝光可以直接进入视网膜,长时间看手机或电脑会造成眼部周围细胞萎缩,记忆力减退,眼干眼涩,痒痛,肿胀,更严重的会造成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近视,青光眼,最终导致失明。

3.电子产品对人体肌肉骨骼的不良影响

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易引起人体骨骼肌肉的疼痛。其中颈部最严重,约占72.96%,主要表现是僵硬、疼痛。肩部30.73%、腰部26.98%、手臂18.69%。究其根源是身体长时间保持某一姿势,造成肌肉的不平衡,破坏了肌肉合理的受力情况,导致局部的不舒适。如不及时改善这种情况,形成长期的疼痛和关节的不稳定,就会蜕变为局部功能障碍,形成疾患影响健康。

此外,长期使用电子产品还会导致下巴变形、皱纹、皮疹、伤及听力、干扰睡眠和社交障碍等不良影响。

(二)阅读纸质媒体是人们长期形成具有仪式感的传统

自从人类发明文字后,书籍便与我们形影不离。在我国,远溯唐代的《进奏院报》到今天的《人民日报》;国际上,从公元前罗马人所创办的《每日纪闻》至今,人类是一个在纸张文化熏陶浸润下成长的生物群体。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知识载体的书籍、报刊、杂志等纸质媒体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古代,文人们在读书前经常要沐浴更衣一翻以示对先贤著作的敬重。纸质媒体能够让我们了解国内外新闻和政策导向;或将书中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和深度挖掘使之有机的纳入个人学问体系;阅读亦是一种人们的休闲方式,品一茗清茶,手卷中散发出淡淡的书香,人们感受着阅读带来的那份宁静和安详。而现代人通过电子产品的阅读更多是“碎片化”和快餐式的浮光掠影,很难形成长期记忆且更深入的思考。

(三)舆论引导、议程设置需要凝练准确的信息

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随着大数据的引入日益个性化、动态化。“算法”决定我们身处的“拟态环境”和舆论场。社交媒体上推送的各种软文和链接更是大众性情的狂欢。追噱头、蹭热度,只图一时之快。而真正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冷思索和推动社会进步、揭示社会问题的重要新闻因缺乏趣味性和功利感而易被人们忽略。传统的纸质媒体则依靠强大的编辑力量对社会环境进行议程设置,它们挖掘社会热点问题,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立场鲜明。媒体人运用新闻专业主义的职业素养和经世济民的人文情怀,深刻洞悉时代韵律,把握社会发展动向,及时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化解社会矛盾,消除人们的思想误区,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在物理形态上,纸质媒体握在手中的踏实感和长期形成的品牌价值更具权威性和可信度。新媒体虽然在报道新闻的速度上具有绝对优势,可是瞬息多变的刷屏令人眼花缭乱,它的不确定性更像“进行时”而非“完成时”,缺乏稳定的理性判断,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却难以形成统一的舆论导向,这是新媒体的弊端。

(四)新媒体亟需一场社会治理适应人们的阅读节律

新媒体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当下人们适应它的过程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尽管对其监管和治理同步启动,但其大数据和绝对个性化的特征,仍然不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含金量。与此情况类似的是上世纪90年代网吧的出现,那时人们对上网的热情已经达到痴迷的程度,网吧应运而生。当时由于缺少监管,街头巷尾、胡同民宅,随处隐匿着无证经营的小型网吧。一根网线,十几台电脑,投入少却能带来不菲的回报。许多未成年人因此患上网瘾,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一定危害。当然这也和人们对网络这一新生事物的初始热衷度有关。在此情况下政府下决心整顿网吧业。治理行动成效显著,那些隐蔽在角落里的小网吧被一网打尽。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人们对网络的热度趋于理性,如今的网吧已经成为规模化的正规娱乐场所。网瘾也不再是一个社会聚焦的热门话题。另一事例是至今方兴未艾的共享单车。它的兴起一度引领潮流,人们骑车出行的成本和交易方式在改变,本质却没有变化,为什么能够获得如此高的关注度,以至于成为一种时尚?这是人们出行方式的理性回归。绿色环保且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自行车重新得到大众青睐。尽管目前共享单车处于瓶颈期和也遇到一些管理问题,但它的前途是光明的。上述事例说明,新媒体今天的盲目扩张和长期过度使用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是不可持续的。随着人们对电子产品的体验和认知不断深入,我们的行为将更趋于理性。人们阅读和获取信息的生物节律决定了新媒体海量的视频和图文只适合粗浅的了解性阅读和娱乐。若深入思考知识信息的价值,纸质媒体才是最终归宿。

(五)纸质媒体在市场化环境中的创新和求精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新闻传播和出版业的报社和出版社由原来事业单位向“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转变。三十多年过去,这一改革仍在持续,它所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大量低质的报社和出版社倒闭。新闻出版业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后,能够存活下来的都是那些专业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终端消费品质量过硬、被老百姓认可和喜爱的优质企业。它们不仅经受住岁月的考验,同时也确立了自己的品牌地位。如今,在新媒体环境下,改革的变量有所增加,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新媒体电子杂志停刊的消息亦屡见不鲜。企业要依据市场导向,进行精准定位,优化资源整合,让纸质媒体借助网络融媒体平台实现品质和价值的提升。在新媒体环境下纸媒的发展受到了不小的冲击,甚至是碾压,但是还是应该积极探索“内容”与“形式”等方面的蕴意,始终将自体视为信息的研发者,对产品实施创新措施,对内容价值进行重塑,从而使原创的“内容”演变成用户导向的“产品”。并从产品形象、用户理念、社会合作化思维等众多角度出发,为纸媒在数字新媒体环境下谋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2]

(六)营销推广让用户更喜欢阅读纸质媒体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任何一种商品都需要营销来提高知名度,扩大销售量。首先,在新媒体缤纷多彩的阅读体验环境下,纸媒用SWOT框架掌握自身存在的优势及劣势。与新媒体结合形成优势互补,推出精品力作。纸质媒体可以通过链接等方式让用户同步分享与主题相关的音、视频及扩展深度阅读等延伸产品。引导用户登录相关论坛、社群参与互动,分享阅读体会。这样,既锁定目标群体便于日后精准营销又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如今,商品的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会员卡、积分换购、买一赠一等灵活多样的销售形式让用户感到省钱的同时又物有所值。就渠道而言,书店已经被打造成知识的殿堂和休憩的乐园。清新的环境,或古朴典雅,或绿植环抱,亦或食香四溢,置身其中,不禁让人想起鲁迅先生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人们还可以书会友,拓展社交范围。报纸的渠道要根据用户群来确定。一般,企事业单位和上了年纪的人是报纸的主要客户。他们的特点是订阅而非零售,维持一支稳定的投递员队伍即能满足需求。对于工薪阶层,可以加大优惠力度,如订阅赠礼品等,即满足他们获取信息的需求同时又扩大了报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杂志的受众是学生群体、兴趣爱好者和专业人士,它的内容也是行业中的精华。现代人由于长期使用电子产品写作,对汉字的书写能力逐渐弱化。杂志可以开辟留白区,供人们撰写阅读体会,与书法协会联合举办书法培训和展览,让读者感受中华文字的魅力和意境。读者既能从中体会到更多获得感同时又能为弘扬民族文化助一臂之力,这也是杂志作为文化载体所应尽的社会责任。纸质媒体较新媒体的显著特点是具有收藏增值功能。精美的图书还可装点书房使其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报社和杂志社可以在重大历史事件的时候发行特刊供人们纪念收藏。促销活动应该根据用户群特征有的放矢的推出迎合消费者偏好的福利。选择纸质的书籍、报刊、杂志的人多数具有长期的阅读习惯,这群人的文化素质相对较高,他们更注重品质和舒适度。因此,纸质媒体经营者应以文化、艺术等拓展体验来增加读者的精神愉悦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纸质媒体现阶段在新媒体大环境包围下短期内遭遇发展困境在所难免,但是随着人们对电子产品和新媒体的使用行为趋于理性,纸质媒体的优势将会逐步显现。人们将更加科学的在新媒体和纸质媒体间进行平衡和取舍,使其更好的为人类服务。未来是知识经济时代,纸质媒体在推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方面将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电子产品纸质
如何与“电子产品”保持安全距离?
关于电子产品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为什么要读纸质书
襄阳市区3~6岁幼儿电子产品使用情况调查
基于项目的电子产品制作教学实践与思考
电子疲劳
项目化微课在电子产品制作工艺中的应用
纸质档案管理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