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非遗”视野下山西晋南蒲州伞秧歌的审美意蕴

2020-12-08 11:30赵丽运城学院
艺术家 2020年4期
关键词:花伞秧歌非遗

□赵丽 运城学院

一、蒲州伞秧歌的起源与发展

蒲州伞秧歌起源于山西蒲州,在当地又被称为“亮宝”,即拿出自家的金银财宝亮相,有“晒宝”之意,是晋南地区传统习俗舞蹈节目。每年进入正月后,由族里或社里几位领头人率领,先集资后分工合作,制作“亮宝”所使用的道具——“花伞”,目的是在民俗节日和传统庙会上进行敬神歌舞表演,庆祝一年的五谷丰收。

蒲州伞秧歌源于蒲州古老的敬神及社火庆祝活动,现已发展成为蒲州人民群众参与社火文艺表演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随着时代发展,蒲州伞秧歌的创作内容和表现形式也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已突破了部分传统表演模式[1]。在努力实现让广大人民群众尽情欣赏蒲州伞秧歌原生态美轮美奂的舞蹈动作的同时,如何彻底解决花伞的沉、板等技术问题,让表演者手中的花伞成为理想的舞蹈道具,蒲州花伞的省级传承人胡曼老师为此作出了突出贡献。蒲州伞秧歌的配乐突破了过去打击乐器伴奏的局限,创作出不少具有蒲州地域音乐特色的舞曲,增加了蒲州伞秧歌的艺术魅力,丰富了当地人民的传统文化生活。

二、蒲州伞秧歌的舞蹈形态

(一)表演形式

“蒲州伞秧歌”的独特之处在于表演者手中的花伞。蒲州伞秧歌多以一名秧歌舞者带领一队舞者为主要表演形式,舞者为表演人数少则十人多则上百人的表演集体,既有各种集体舞,也配有双人舞、三人舞等多种类型的表演形式。蒲州伞秧歌以主场者为头领,此人举一把三层高约三米的大伞,即表示他为“伞头”,其余大小不一的花伞则用来表示其他演员所扮演角色职责或身份的不同,巧妙的区分开表演者身份及角色。而蒲州伞秧歌的表演者多为小桃花脸装扮,在表演时又会时常与现场围观者做拍手、耍俏皮鬼脸逗人一乐等互动表演。因此,可以说蒲州伞秧歌是一种具有时代感且易于被大众接受的“非遗”民间舞蹈。

(二)表演风格

蒲州伞秧歌在进行舞蹈表演时手中的花伞升开似张伞,降合如花朵,上下颠闪、平、立旋转,大甩大摆,闪闪发亮,咯吱咯吱作响。同时,表演者踩着“路径”“三闪”“乱劈叉”等锣鼓点,前进、后退、自转,多变的舞蹈造型和丰富的舞蹈画面极具晋南风格,豪放激情、简练欢快、幽默诙谐、趣味十足,极具民间艺术观赏价值。同时,该表演还会根据表演角色的不同需要手持手绢、伞、棒、鼓、钱鞭等各种道具,在锣鼓、唢呐等各种吹打乐器的伴奏下尽情表演舞蹈,因此,蒲州伞秧歌的表演风格可以说是节奏感强、律动感强、趣味性强且地域特色明显[2]。

(三)表演道具

蒲州伞秧歌的主要表演道具为“花伞”。“银活伞”是以妇女的金银首饰为主,把项链、镯子等饰品牢扎在每根竹条的尖端和适当部位;“青瓷伞”是以青瓷小餐具为主,将面粉捏成并蒸熟的鱼虫花鸟,上好红绿色彩粘在小碟子中央,然后将每个小碟子牢粘在每根竹条的尖端,其余像酒盅、勺子也分别粘在竹条上面;“鸡蛋伞”是以鸡蛋壳为主,是最省钱但又最让人担心的一种花伞。这些伞上沾满绿色装饰物的若干绿色竹条,长有八尺,配上红绿色的纸穗、丝带、小镜子、绣球和铃铛等这些装饰物,看起来五光十色,竹条因物质轻而呈上弯下曲,形似一个伞状。

三、“非遗”视角下蒲州伞秧歌的艺术特征

(一)“民族性”——浓郁的北方特色

蒲州伞秧歌的舞蹈和表演形式、动作都以大开大合为主,它夸张却有趣生动,诙谐幽默,令人捧腹大笑[3]。蒲州伞秧歌作为晋南民间舞蹈艺术,呈现出北方地区特有的粗犷、奔放、热烈、质朴的特色,这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生活生产方式、历史条件和人们的生活习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动态性”——乐与舞的有机匹配

晋南民间舞蹈在与音乐的结合上有其独特的形式。舞蹈音乐既有声乐也有器乐,它们各自与舞蹈形成不同的匹配关系。蒲州伞秧歌展现了民族声乐、器乐与传统民间舞匹配关系的一种基本形式,即歌舞相间,或是由舞蹈者一边舞一边唱,或是舞时不唱,唱时不舞,在舞蹈告一段落之后,停下来进行演唱,唱完之后又开始舞蹈。演唱内容不限,可与舞蹈有关,也可毫无关联,演唱者可由舞蹈者兼之,蒲州伞秧歌体现了乐与舞的有机匹配这一舞蹈艺术特色。

(三)“传承性”——祭祀活动到文化娱乐活动的转变

作为晋南具有代表性的“非遗”民间舞蹈,蒲州伞秧歌的流传主要是通过身口相传,是在集体中传播发展的。而蒲州伞秧歌早期又称“亮宝”,是在重大节日或者祭祀中,家家都将自家的“宝贝”即各种金银器物等贵重物件拿出来亮相,以此表达诚意,祈求神灵保佑来年风调雨顺。随着民众审美意识和审美标准的提高,蒲州伞秧歌也逐渐转化为庆祝丰收、自娱自乐的文化娱乐活动而不断改良和发展,成为现代大众喜爱的一种多功能舞蹈表演形式。

四、“非遗”视角下蒲州伞秧歌的审美意蕴

(一)蒲州伞秧歌舞蹈文化的发展

蒲州伞秧歌起源于蒲州古老的祭祀和传统社火庆祝活动,是一种典型的自娱性文艺活动。蒲州伞秧歌发展到现在,主要分为两种类型:自娱表演类和专业表演型。自娱类文艺表演主要是人民群众在逢年过节按照传统习俗,敬鬼拜神、供奉祖宗、庆祝丰收,满足百姓文化生活需求的一种文艺表演。另一种是受过一定舞蹈专业训练的演员在特定的舞台上用主题鲜明的舞蹈作品来进行表演。值得一提的是在蒲州伞秧歌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过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表演艺人,许多蒲州伞秧歌艺人为蒲州伞秧歌发展付出了毕生精力,使得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建设获得了延续和发展。

(二)蒲州伞秧歌舞蹈艺术的改变

蒲州伞秧歌有别于其他种类的秧歌,它有着自身的独特风格。编舞者与时俱进,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舞蹈文化的基础上保持其独特性,同时又具有时代创新性,能够让观众耳目一新。这种改变表达了现代意识对艺术效果的追求,使蒲州伞秧歌在表演过程中,摆脱了舞蹈动作重复枯燥乏味的劣势,使其舞蹈表现力更加丰富。编舞者对蒲州伞秧歌舞蹈动作幅度上的综合调整,使舞蹈动作变化发展的内在心理逻辑过程呈现出多种新的可能性,打破蒲州伞秧歌传统基本动作不断变化的“可预期性”的传统美学设计原则,一反观众对舞蹈动作不断变化的主观心理状态期待。蒲州伞秧歌舞蹈动作幅度的不断加大,无疑是蒲州伞秧歌传统舞蹈动作结合现代艺术意识的又一次重要发展。

改变舞蹈动作幅度不仅是为了能够增强现代蒲州伞秧歌传统舞蹈的语言表达力,而且是为了能够让蒲州伞秧歌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国现代秧歌舞蹈者的一种内心生活体验和舞蹈意境上的追求。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它经过当代编舞者的再创作会显得面目全非,没有了原汁原味的感觉,但它所展示的新形态具有了更加强烈的现代舞蹈艺术特性和音乐艺术性,也与我们现代人和现代舞蹈审美者的意识更加紧密靠近。要想让蒲州伞秧歌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民间舞蹈艺术,就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

(三)蒲州伞秧歌的艺术价值

蒲州伞秧歌不是一枝独秀的个人艺术表演,它是一种有组织、有纪律的集体表演形式,且舞者众多,角色分工明确,动作繁多,舞姿优美流畅。蒲州伞秧歌的精彩演绎,不仅使其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还使其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和与众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响应周恩来总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指导方针,蒲州伞秧歌表演队伍多次应邀参加全国民间艺术表演大赛,不仅屡次获得比赛大奖,还把“蒲州伞秧歌”文化推广到了全国各地。蒲州伞秧歌的艺术发展与文化传承,不仅丰富了我国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继承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内容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蒲州伞秧歌发源于田野,发展于民间,经过劳动人民的参与和改造,展现了极具魅力的活力和生命力。蒲州伞秧歌是蒲州人民集体智慧和创造精神的体现,具有较高的审美欣赏价值和重要历史文化价值,既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社会文化生活,同时起到了构建精神文明的作用。

结 语

蒲州伞秧歌是山西典型的非物质舞蹈文化遗产,但由于生活环境不断变化、老艺人数量逐渐减少等原因,蒲州伞秧歌表演活动出现了难以正常开展、表演走阵、动作逐渐被简化的不良传承发展趋势,急需有效传承与发展。通过对传统舞蹈表演艺术的各种审美和文化特征的综合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一个国家民族的舞蹈审美特征意识及其发展的历史轨迹。伞秧歌作为晋南一种民间舞蹈表演形式,需要在保持原有传统风格的同时丰富其现代舞蹈艺术内涵,使蒲州伞秧歌在有效继承的基础上顺应时代需求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花伞秧歌非遗
雨天的歌
新黄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金湖秧歌的传承和发展
富平村里唱秧歌
昌黎地秧歌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