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天元 山东艺术学院
艺术源于生活,与生活密切相关。影像一开始是记录事物的手段,后发展成为一种单独的艺术门类。影像的风格与艺术家对生活的感知有极大的关系,并且由于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等的不同,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认知与感受也各有不同,反映到他们的艺术作品上也有一定的差别,从而导致了影像创作风格的不同。与此同时,不同的拍摄和剪辑手法也是造成影像艺术创作风格不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艺术家在拍摄和剪辑影像时,会倾注自己的思想、情绪,并将其传达给观众,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韦斯·安德森是一位极具个人特色的独立电影导演,我们每个人大概都可以轻而易举地从他的影片里辨识出其特有的艺术创作风格,如中心对称且令人沉醉的构图。对称镜头对于韦斯·安德森来说就像签名,这已成为他特有的标志。这种构图在观影时也十分令人享受,画面多而不乱,这种严谨被精心设计过的电影画面让人过目不忘。可以说这是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我们也可以单纯地将其理解为完美主义者的强迫症。不论如何阐释,最终的结论都是一致的,即规整、协调的画面带来的不可忽视的强烈视觉冲击。但韦斯的镜头也并不完全是绝对的对称构图,为了不让画面显得刻板无趣,不给观众造成视觉上的审美疲劳,在完全对称的镜头中,他巧妙地设置背景、摆放道具,使其对称中又带有一点小小的随意,让画面看起来更贴近于生活,更加生动、真实。
韦斯·安德森的电影时常能让人掉进色彩的油漆桶里,高饱和的色彩碰撞、冷暖色的搭配、过渡色的牵引……就好像一个巨大的色彩童话世界。2014 年的《布达佩斯大饭店》以粉色等暖色的建筑物为基调,将本是压抑、紧张的故事情节舒展开来,让观众在故事情节与视觉上形成冲击,更好地突出了颜色的作用。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在遗产争夺战一幕中,画面上高饱和的、夸张的滤镜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低饱和度的古典色调,这种复古古典的审美设计,让整个画面庄重严肃起来。在男主人公入狱时,韦斯将画面整体调成了冷色调,侧面烘托出监狱的冷淡与人物的心情。
当你走进韦斯·安德森的世界时,你会发现他还执着于细小事物的特写拍摄。在韦斯的影片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俯拍的特写镜头,起初笔者以为是个别影片的需要,后来发现在他的所有影片中,俯拍细小事物的镜头是整个影片中必不可少的。韦斯·安德森对细节的把握,以及对模型制造的把握都非常拿手。他的每一部电影,包括他的布景和服装的具体细节,以及他所引发的一系列表演的情感细节,都让人沉迷。对于道具的运用和摆放位置,每一个细小事物都是画面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各有各的用处和意义。这些精确到位的安排一一体现出韦斯·安德森高强的细节把握能力。
长镜头是写实主义电影美学的重要实践过程,它主张人物的真实性和生活的真实性。在韦斯·安德森的长镜头里,一方面展现的是同一场景内和同一个空间内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或与发生事件的关系,另一方面更好地表达出了人物各自的神态、情绪,留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他常常运用长镜头,把人物规整地放置于画面中央,这个时候人物背后的背景摆设,就成了画面的中心,我们不自觉地就会把视线从人物延伸到本是配角的布景上去。
平移镜头是影片拍摄的常用手法之一。韦斯影片里的人物经常被上下或左右平移至其他处,或镜头水平从其他处平移至人物,就像国画中的横向卷轴,也让人印象深刻。在《布达佩斯大饭店》越狱一幕中,左右平移从狱警到人物到悬挂的钥匙,再平移到人物中来回地切换,使画面更流畅也让人身临其境。
在深入探究了韦斯·安德森构图、色彩、细节及镜头特点后,我们对韦斯·安德森的镜头美学风格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刻理解。艺术创作风格的形成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如何利用构图在创作中寻找突破,如何利用颜色去隐喻人物或背景给故事发展带来的想象,如何在细节与特写上展现自己对事物的严谨性把握,如何利用镜头手法更为清晰地表达故事情节,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等,这些都是需要慢慢斟酌的。创作者唯有反复思考,合理运用,才能将作品的主题思想与创作风格结合起来,使之更完整、更直观地传达给每位观众,并使其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