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翠娟
(西安城市建设职业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4)
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是当前学科发展的趋势,但是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很多学科交叉融合仅仅只是一种生硬地结合,其背后存在着知识支撑力度较弱的情况,这一问题也存在于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之中。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主要是由管理学、经济学以及教育学三种学科交叉融合形成,最早是在20 世纪90 年代形成,发展至今尽管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但是其本身的知识结构方面仍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而当前研究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知识结构的有效性是解决其本身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对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进行知识结构维度分析,能够更好地了解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知识结构的构成、功能以及能够更好地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
价值本身指有用性或者实用性。对于我国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来说,这一学科的产生是在我国政府行政权力的干预下产生的,因此我国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本身带有很强的仓促性。在发展之初,主要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具有较高实际操作能力的行政管理干部,以解决在教育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因此,我国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知识结构从价值维度来看,其知识来源是“在教育中遇到了新问题”,比如教育中出现的经济问题、管理问题等,而对于这些问题的回应就是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
相较于价值来说,效用指的是有用性程度,原本是经济学领域中的概念,指的是所有对人类有用的商品共有的属性。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来本身存在的一个前提就是从理论转变为实践的效果如何,即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需要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回应,同时还需要回应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在以往的教育经济学以及教育管理学中,对实际教育问题的回应往往会将自身置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即两者都过于重视技术路线,忽视了教育本身的人文特征。因此,从效用维度来看,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效用长度更高,更能够契合教育、管理以及教育者的目的。
众所周知,人类知识来自人类本身的经验,而经验则来自实践。从实践维度来看,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是在教育问题不断发生变化的基础上诞生的,其本身所关注的问题是知识从何处而来以及向何处而去,指出了知识存在的基础。其中,对于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来说,其知识的直接来源就是在教育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以及冲突,具体体现为在教育和管理等方面的实践中遇到的经济和管理两方面混合而成的更为复杂的问题。也正是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各个学科的原理,如经济学原理、教育学原理等,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
无论是从实践维度、价值为度还是效用维度来看,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出现都是为了解决在教育管理以及教育经济中出现的复杂问题,因此需要加强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知识结构的有效性。
要想提升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知识结构的有效性,需要构建合理的研究范式。具体为:首先要加强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促使他们能够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将教育、经济以及管理三种学科进行契合,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为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提供支撑。其次,应该对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中教育、管理以及经济三方面内容比例进行调整,适当增加管理和经济所占比重,以此来保障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知识结构的合理性。最后,应该强化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发挥出其本身的作用。
从上述内容可知,知识结构是实践的产物。从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知识结构来说,要想实现价值取向和效用的有机结合,需要形成三个层级的知识结构内涵。首先,对于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研究需要从实践出发,将实践内容作为整个学科的支撑,凸显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特色。其次,要将教育经济学和教育管理学作为工具,以教育管理领域知识为基础,充分融合经济发展趋势来对学生进行指导。最后,在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中要将教育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效用展现出来,提升学生的学术性写作能力,同时积极研究在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要想加强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知识结构的有效性,就需要制定更高的定位目标。在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初期,在硕士、博士层面并没有开设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专业,其最高学位为本科。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南开大学在2005 年首次开设了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硕士专业,之后又在此基础上开设了博士专业。就目前来看,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