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蕾
乌鲁木齐市体育运动学校,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生活化教学方式是目前为止,各个学科都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与课堂知识联系起来,简单化数学内容,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吸引学生兴趣,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第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生活化教学将数学知识与中职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使得数学知识不再枯燥、乏味,中职生能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此外,中职生会觉得数学知识十分熟悉,离生活很近,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物,可以培养中职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积极性[1]。第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数学这门学科与语文、英语等其他学科不同,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需要运用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想象力。数学教师即使一个知识点讲了许多遍,学生也不一定能够消化、理解知识点。然而,如果教师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数学知识具体到生活物品、实际经历当中,学生就能够很直观的感受数学知识内涵,明白数学知识点。第三,开展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普通高中的数学教学内容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很少涉及数学实践,但是中职数学的教学对提升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生活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提升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活化的课堂导入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积极地参与到数学课堂当中,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中职数学教师要注意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相关的课堂导入语。例如,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1-1“集合的概念”,这一节课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导入课堂情境:xx超市新进了一批货,有苹果、书包、薯片、巧克力、西瓜、中性笔、QQ糖、火龙果、笔记本,这些东西应该怎么归类呢?很显然,苹果、薯片、巧克力、西瓜、QQ糖、火龙果属于食品类;书包、中性笔、笔记本属于文具类,其中食品类又可以再细分,苹果、西瓜、火龙果属于水果类;薯片、巧克力、QQ糖属于零食类[2]。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导入“集合的概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节课程内容。
中职数学的部分概念、公式都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伸、拓展,有些概念是从个别延伸到普遍。为此,教师如果能够将这些概念、公式融入生活,那么学生理解起来会更加方便。以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为例,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过了等式,但是有时候生活当中不全都是等式,也会出现不等式,有一些生活实际问题不能解决,学生对如何解不等式十分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个flash动画:有一个天平,左右两边什么都不放则天平持平。之后,左边的托盘上放了一根香蕉,记为a,右边的托盘上放了一支笔,记为b。已知a>b,天平朝左倾斜。此时,左右两边放入一个苹果,记为b,天平依旧朝左倾斜。给学生展示这个flash动画,学生可以得出如果a>b,那么a+c>b+c,揭示了不等式的其中一个基本性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中职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为学生讲解例题、布置习题的时候,可以选择生活化的数学问题,以便学生理解题意,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6-2“等差数列(一)”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出以下例题:张三、张三的父亲和张三的爷爷3个人的年龄是一组等差数列,三人的年龄加起来总共是120岁,爷爷的年龄是张三年龄的4倍加5岁。求张三和他的父亲、爷爷的年龄。年龄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概念,而问张三、爸爸、爷爷的年龄就更富有生活气息了。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是十分熟悉的,学生的解题积极性就很容易被调动起来[3]。可以先设父亲的年龄为x,d为公差,那么张三的年龄为x-d,爷爷的年龄是x+d很快就可以列出算式:(x-d)+x+(x+d)=100;4(x-d)+5=x+d。解除x=40,d=25。得出最后的结果为为张三15岁,父亲40岁,爷爷65岁。在例题中融入生活,方便学生了解题目要求,有利于学生更加轻松地解决数学问题,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促进中职数学教育的发展。
如果一直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针对这种情况,中职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注意在实践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因素,丰富数学实践活动,提高中职数学教学的实用性,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一个数学知识比赛,数学知识融合中职生的专业知识,吸引学生参与,既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又能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一举两得。或者在学习概率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开展一个数学实验活动。中职教师准备一个盲箱。里面放3个红球(记A1、A2、A3),5个黑球(记B1、B2、B3、B4、B5),2 个白球(记 C1、C2),2 个黄球(记D1、D2),1个蓝球(记E),每个学生都可以摸一次球,摸完球以后要放回。记录每位学生摸到的球的颜色。几轮实验以后,可以得出结论,摸出每个球的概率都是一样的,为1/13;当同样颜色的球越多时摸出来的概率就越大,所以摸出黑色球的概率最大,其次为红色,再次为白色和黄色,概率最小的是蓝色。通过实践证明概率的相关理论,学生可以更加清楚概率的相关知识,懂得赌博的不可取,生活中面对一些游戏“骗局”,如“打游戏的过程中抽卡写着50%的概率能够获得,然后抽了好几十次都没有抽到”的时候就可以留心,不要上当。总而言之,开展数学生活化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使得中职数学教学更具实用性[4]。
综上所述,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在中职数学中的有效实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效果十分显著。因此,中职数学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在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融入生活化,做到在课堂导入中融入生活化因素、在概念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因素、在例题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因素、在实践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因素,将生活化数学教学的优势发挥出来,不断研究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措施,提升中职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促进中职数学教育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