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助人自助”原则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

2020-12-08 18:37:20岳培娜
山西青年 2020年12期
关键词:旷课助人心理咨询

岳培娜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意见的文件,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教育部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明确了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辅导员工作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科学性,同时也是一项长期、复杂而且艰巨的工作。作为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因此,辅导员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其次是经常性地开展谈心谈话,引导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质,增强学生克服困难、承受挫折、调节情绪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大学生处于心理迅速成熟又尚未完全成熟的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后关键阶段。目前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经济、就业等压力越来越大,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导致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如适应不良、学习动力不足、情绪困扰、人际交往障碍、情感挫折等。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传统的说教方式,不仅难以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且容易使学生对辅导员产生排斥心理。这就要求辅导员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技巧,帮助学生更科学的解决心理困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现在很多高校辅导员都是硕士研究生学历,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学习新知识和新观念的能力比较强,加上自身年龄与大学生相差不大,因此更容易接近大学生,沟通障碍相对较小。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以及心理咨询技巧,能够更有效地解决学生问题,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保证学校教学秩序及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优势。

二、心理咨询“助人自助”原则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在对大学生的随机访谈中发现,有近35%的大学生是“三无大学生”:对学习无动力、对生活无乐趣、对未来无目标。这类学生在出现问题后,辅导员做工作时往往反映力不从心,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便是心理咨询的“助人自助”原则。

助人自助,指的是咨询师作为引导者对来访者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反馈,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来访者获得真正的成长,而不是作为指导者直接告诉来访者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法。

(一)“助人自助”原则在学生管理工作上的运用

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处事原则,传统说教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面对大学生心理问题不断增多、极端事件频发的现象,高校辅导员必须加强心理咨询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提高,将心理咨询知识运用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中,提高谈话效率。

现在很多大学像高中一样要求学生上早自习,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也是为了保证第一二节课的出勤率。我们以“旷课”这一普遍现象来探讨心理咨询“助人自助”原则的运用。当学生出现旷课行为,作为学生管理的直接负责人辅导员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谈话。传统的管理方式是批评教育,询问学生迟到的原因,有一部分学生的理由是晚上睡得晚,没有听见手机闹钟。接下来辅导员会进行训斥,为什么不早点休息,为什么同住集体宿舍别的同学可以起床按时上课等等。学生会回答因为睡不着所以睡得晚。这似乎进入了死循环,结果往往不了了之,辅导员以学校纪律要求为由约束学生,并警告不可再犯。然而这样的谈话收效甚微,尤其是对那些“三无学生”。那么如何运用“助人自助”原则进行学生问题解决呢?当学生反映晚上睡不着,而且并没有玩手机或者打游戏,辅导员可继续询问有没有晚上不失眠很快就入睡的时候。学生往往回答说某一天很充实很累时候睡眠质量很高。辅导员则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因素导致了失眠。答案显而易见,那便是大学期间目标的丧失导致的迷茫感和无助感,从而使大学生降低了自我约束,出现违纪行为。接下来辅导员可从自身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与学生一起探讨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和目标,那么旷课等违纪现象自然随之而消失。这就是“助人自助”原则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帮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本质、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助人自助”原则在辅导员自我调适中的运用

不仅是高校,社会以及国家都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重视,但是作为高校学生管理骨干力量的辅导员队伍的心理健康状况却存在严重忽视。辅导员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如何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近年来高校不断加大扩招力度,师资需求激增,尤其是辅导员队伍。对于大部分辅导员来说,尽管对学历的要求已经从本科生提高到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然而高学历并不代表对辅导员岗位所需的知识增加,因为大部分的辅导员都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等相关专业毕业,缺乏相关知识和相关工作经验,对辅导员工作缺乏胜任力。另一方面,目前高校很多辅导员年龄与大学生相差不大,从而在管理学生时缺乏威慑力。以上种种导致部分辅导员出现自我价值感降低、挫败感等心理问题。

从党中央、教育部下发的各种文件规定也可知,高校辅导员既要抓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党团和班级建设、网络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又要抓日常事务管理,处理学生违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评优评先、奖助贷工作,再加上各种突发事件、危机事件、临时性事件等,繁重琐碎的工作使辅导员经常处于一种高压力、高焦虑状态。

许多高校把课堂教学外的事物一揽子打包交给辅导员负责。辅导员绝大部分精力用于处理各种工作,几乎是二十四小时待命。对于大部分80后辅导员,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状态,工作与家庭的严重失衡,容易导致辅导员对工作产生抵触心理,职业倦怠问题越来越严重。

辅导员作为一个社会独立个体,其自身也存在很多局限和缺点,其人格的完善也需要一个过程,对于大部分的年轻的辅导员来说更是如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技能的学习,在帮助学生之前,首先是能够使辅导员更好地认识自己、分析自己,对自我有更好地觉察。当辅导员自身遇到心理问题时,不能一味的回避,或者进行粗暴的对错评价,那么如何运用“助人自助”原则解决自身心理困扰呢?面对高要求高标准高压力的工作内容,辅导员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我们以此为例进行探讨。情绪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每种情绪都承担着相应的功能,帮助我们理解自己的内在需求。我们要把握情绪向我们传递的信息,比如当我们感到愤怒的时候,是在提醒我们拒绝或者远离伤害性体验;当我们快乐的时候,可以帮助我们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找到情绪产生背后的现实刺激后,分析问题的本质,例如说教育旷课学生时出现歇斯底里的愤怒,那么是由于学生旷课行为导致,还是自身原因呢?繁杂的工作使辅导员每天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但并不是每一项工作都能较好地胜任,学生的旷课行为便是工作监管不够的表现。因此,当辅导员对旷课行为表现出过度愤怒的时候,其实是对自己工作能力缺乏的发泄。当意识到问题的本质原因后再进行情绪疏导,接纳自身存在的不足,提高抗压能力。这就是运用“助人自助”原则进行心理问题的解决,探寻问题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合适方法。学习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技巧,不仅为辅导员提供工作技巧,更能让辅导员自身获得成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辅导员学习并掌握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技巧,一方面能够对学生的身心特点有更科学的了解,运用更合理的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使辅导员对自身有更好地觉察,促进人格的完善,提高个人魅力,成为优秀的学生管理者。

猜你喜欢
旷课助人心理咨询
被记旷课
意林(2023年10期)2023-07-10 06:25:26
对社会失望,新西兰学生频频旷课
环球时报(2022-10-11)2022-10-11 17:17:06
助人无需等待
助人为“乐”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助人为乐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生旷课现象多因素分析
——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
罚款治旷课,英国政府成功了
方圆(2014年7期)2014-05-30 10: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