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守忠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国今后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即伟大的民族复兴道路,中华民族的复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业,而是一个漫长且前面充满了荆棘的道路,当代的高职学生成长于科技与社会大变革时代,只有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才能有足够的信念勇往直前,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适应当前“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打造现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现代高职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探索“互联网+”与思想政治融合的道路上,要着力理念创新、实践创新,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密切结合起来。
众所周知,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一直快速提升,之前的社会发展模式也是以经济性为主导,但是随着我国基本建设脚步的逐步放缓,我们要在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两方面同时努力,而对于高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当代高职的教师、学生处在一个社会变革的大时代,多元文化的涌入对于教师、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人格品质都有一定的影响,健全的人格需要继承原有的文化精髓,并结合当前的文化优点,传统文化的创新有利于帮助教师学生树立正确的品格,对于一些道德缺失和价值观偏离也有纠正作用[1]。因此,在高职思政课程引领协同课程思政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也是“互联网+”时代创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2]。
随着现代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开始深度融合,对于高职思想政治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现代信息技术体系下,信息和资源实现了快速的流动,社会公众思想也出现多元化、丰富化的趋势,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现代信息社会,自媒体快速发展,对于信息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传统思想政治理论传播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实践中,作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互联网+”时代带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的影响,充分利用并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积极扬长避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度和灵活度,适应当前思想政治发展趋势[3]。
思政教育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从长计议,首先是要明确教学目标,然后根据目标调整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完善教学方法,从而制定出一整套的教学方案,但是教学方案不会一次成型,需要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的“打磨”和“积累”才能完成。优化育人课程要从学生的基本兴趣出发,单独的理论知识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是要从当代学生的特点和心理需求入手,丰富教学形式,以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重学生兴趣的趋向性,以引导的姿态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思政知识,并在知识中传递思想。思政课程的开发与优化不同于其它课程,要尊重高职学生的思想与身体成长规律,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根据教学目标不断拓展和延伸,思政教学要承担更多“载体”的功能性,教师们要勇于创新和改革[4]。
一线教师是思政视域下高职思政课程育人路径的重要影响因素,老师要坚持将育人思想贯彻整个高职过程,避免单纯的理论说教,教师要对核心价值观有自己的深刻理解和认识才能在教学中将主要思想更好的传递给学生,学校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以此提升整体教师队伍的水平。我们倡导和建议对思政教师进行职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老师搭建更多的沟通和交流平台,注重职业能力以及思想境界的提升,鼓励老师进行教育模式的突破和创新。同时建立、健全对老师的评价体系,体系的建立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满足“教学思政”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自我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思想教育课程正在与其它课程逐渐的融合,这也是“思政课程”的教育指导发展措施。作为教师要在思政课程教学中不断的摸索和创新,寻找适合“思政课程”的教学路径,优化当前高职思政课程的教学方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