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舒婷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甄贤小学,广东 珠海 51900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各样的信息知识随处可及,学生需要了解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小学是学生学习能力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学生好奇心最重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也能就此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然而由于大部分教师对于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干预太多,导致学生无法正常自主学习,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严重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所以必须改变这种教学方式。
在小学学习中,语文课程是最为基础的,所有学科都是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才能进行理解。阅读理解是基本语言能力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个能力。在基础汉语教育中,学生必须不断地对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开发,从而使自己能够进一步的对其他课程进行理解。在课堂上建立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平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致力于学生的阅读和思考,并提高班级的管理质量以及课堂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学生对小学学习汉语的热情,使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学习达到高效率[1]。
过去的传统语文教学十分古板,只是一味地将知识教授给学生,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而现代教学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做到学以致用。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设计情景,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阅读,同时需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在阅读的过程中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形成自己的感悟,并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造阅读情境,把学生们带入这个情境中,让学生成为主动的一方进行阅读。比如,教师在教《精卫填海》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阅读,然后给学生们播放精卫填海的动画片,在看完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其实在看视频的时候,就是把学生带入到这个情境中,通过生动的视频内容,学生可以对课文有更好的理解,从而也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2]。
教师在教导学生阅读时,还可以举办一些阅读活动,每个星期开一次阅读交流会。在阅读交流会上,学生可以将这星期自己看完的课外书或者故事之后的感受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讲述最好的同学可以获得奖励,这样就能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从而能够主动的进行阅读。比如,学生看完《海的女儿》之后,可以给同学们讲讲这本书的优缺点,看完这本书的感受等等。教师要让学生们畅所欲言,活跃交流会上的气氛,这样对提升阅读兴趣有很大帮助。
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小学语文学习十分重要。学生通过阅读进行学习,可以提高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自己的眼界,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作品都是通过精挑细选过后才能够被选入,所以这些作品必定是符合目前时代发展的需求的,也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学思想。教师可以通过语文课文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树立起正确的理想和目标。这不仅是新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未来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例如在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设定一个问题:是什么事让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然后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地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刚才的问题。同时在理解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分别饰演角色,从而让学生理解当时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目睹了中国人遭受欺凌时的心情,并重点解读这篇文章中体现出来的爱国之情,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所表现出来的对国家的那种爱[3]。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一些美妙的诗句,如“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这些诗句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教师需要让学生理解作者当时写作的背景,让学生通过写作背景来理解作品所要表达出来的意蕴,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在学生的一生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