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 凡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电诊科,辽宁 沈阳 110024)
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症状,当其发展至一定程度则会形成创伤性周围神经瘤,其临床特点是会发生持续性的顽固疼痛且不易愈合,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升[1]。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解决创伤性周围神经瘤的最有效方式[2]。现阶段,高频超声广泛用于周围神经创伤以及肿瘤等病变的评价当中,为创伤性周围神经瘤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提供了有力依据。本文详细分析了高频超声在创伤性周围神经瘤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7年12月-2018 年12月收治创伤性周围神经瘤患者共计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变化在18-76岁,平均年龄为(35.66±2.78)岁,病程变化5天-2年,平均病程为(0.98±0.02)年,致伤原因有刀砍伤6例、割伤11例、电锯伤8例、其余5例。纳入标准:(1)病程资料齐全,经临床病理、影像检查确诊为创伤性周围神经瘤;(2)已经具备手术指征;(3)患者及家属明确此次研究风险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一定的手术禁忌;(2)存在合并肿瘤或者恶性肿瘤;(3)患者存在一定精神障碍,无法配合此次研究。
2 方法:所有纳入病例术前均使用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型号:ATL-3000型,生产厂家:武汉金莱特光电子有限公司)进行扫描判定,采用高频超声探头,频率为7- 10 MHz。检查时沿着神经走行方向进行扫查,注意进行上肢检查时应让受损一侧靠近检查者,手臂神经走向位置要尽量对准超声探头;检查下肢神经时通常为俯卧或者仰卧位置;检查过程中检察人员要注意力度,不能力度过重可能导致神经受到压迫后发生变形,也不能过轻会导致神经行走观察的不连贯性。
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主要观察和判定以下指标:(1)神经走行的连续性、损伤平面、肿瘤的体积、边界情况、形状以及相应的位置;(2)与邻近肌肉相比回声强弱及与相邻神经间的关系;(3)肿瘤血流分布情况(注:操作时掌握好探头压迫力度,避免发生低血流回声信号消失情况);(4)结合最终的手术及病理结果判定超声诊断的符合率,并分析出创伤性神经瘤声像图代表性特征;(5)正常神经图像特点:正常横切面为椭圆形或者是扁形的“筛网”状结构,神经外膜与束膜回声形成“筛网”状的高回声框架,而且内部神经束呈现低回声状态。观察其纵切面可见回声类似肌腱,为条索状,神经外膜表现为细线状的高回声,而神经束膜呈现平行排列的细线状高回声,神经束则通常是均匀一致的低回声状态。臂丛神经的声像图与其他周围神经稍有不同,神经束膜结构不明显。整个神经干呈现均匀一致的低回声,神经外膜的细线状高回声也不如四肢周围神经明显。周围神经的神经外膜以及束膜内毛细血管十分丰富,通过声像图发现通常没有血流显示,或者会出现少许点状的彩色血流信号。如果神经干出现明显血流信号则表示异常。
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有数据均带入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0进行分析。
5 结果
5.1 手术确诊结果:30例患者经手术证实均为创伤性周围神经瘤,其中正中神经损伤8例、桡神经损伤6例、尺神经损伤9例、腓总神经损伤7例。
5.2 高频超声检查结果:通过检查发现,30例患者中有16人为外周神经完全离断,观察超声图像发现其神经包膜以及神经束线性回声发生连续性中断,神经近端出现直径增粗形成的肿瘤样变化,瘤体内出现低回声,正常神经点以及线性回声不可见;14人为外周神经的不完全损伤,经过检查发现不完全损伤患者的神经外膜存在条状的强回声,而且神经束的线性回声发生了一部分中断,从而导致其内部线性回声不清晰。同样在损伤的近端部分存在明显的膨出,即长径大于前后径,且无论是近端还是远端都存在一定量的膨出,线样的低回声存在与近端与远端之间且相连。经医师判定其属于创伤性神经瘤的典型特定图像。对照最终的手术结果可知符合率为100.00%(30/30)。
创伤性神经瘤是指外周神经受到损伤后,当两段在断离后相隔较远时,或者有瘢痕、其他组织在两端间进行阻隔,或者截肢等情况下远端完全切除后再生的轴突无法到达远端与新的增生结缔组织交织会形成卷曲团状,也就是所说的创伤性神经瘤,其临床特点为发生经常性的顽固性疼痛。通常发生神经损伤的原因有割伤、切伤、砍伤等,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最终神经瘤的发生。
在创伤性周围神经瘤的诊断和鉴别中,超声是最为常用的无创性影像检查技术。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超声波衍射能力较弱,其直射能力与波长成反比,波长越长则其直射能力越弱,反之亦然。所以当超声穿透物质密度固定时,超声波则可以进行直线传播[5]。此现象可以表述为超声波具有很强的方向性,主要是因为其波长短于一般的得声波,遇到不透明物质时其波段强度不会减弱,可以穿过,因此可以将此特性用于超声探伤领域。如果可以对周围神经损伤程度进行有效且准确的分级,则进行临床处理时指导意义非常明确。此意义主要在于,针对不同的损伤类型及程度其治疗方式,当神经损伤至无法自行恢复程度时候就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外科类修复,否则损伤部位会形成神经瘤以及瘢痕,以上情况会使得损伤的远端神经以及其周围的肌肉发生萎缩,严重会使神经相应的所有功能失效;轻度的神经损伤机体可自我修复,不需要外科手术进行干预。所以,通过超声将损伤类型分类具有重要意义,同样对于神经瘤的分级判定同样重要。
随着超高频探头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以及金属探测技术的不断进步,超声用于神经瘤损伤探测技术愈发成熟。高频超声作为评价周围神经损伤的常用技术目前得到了临床医师的广泛认可[3]。针对创伤性神经损伤病例,应用高频超声检查在神经损伤判断及创伤性周围神经瘤早期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4]。创伤性神经瘤的超声图像具有其典型特征,通过超声可以十分清楚的显示创伤性神经瘤的形状、大小、以及在身体中所处的部位,尤其是与周围神经的关系同样可以有效显示。创伤性神经瘤的典型症状是残留神经段出现疼痛,因此通过高频超声可以有效的明确疼痛原因是因为残留端神经皮肤瘢痕还是与可以滑动的肌腱发生的粘连有关[6]。高频超声的最大优点是可以显示具体的神经瘤方位和大小等,在医师制定相关手术方案时可以作为有效参考,从而确定切口的位置、大小等,为手术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本文研究可知,检查创伤性神经瘤患者其图像符合典型特定图像,对照最终的手术病例结果可知符合率为100.00%(30/30)。
创伤性神经瘤根据其受伤程度可以分为完全损伤性神经瘤和不完全损伤性神经瘤。完全性损伤神经瘤其判断标准较为明确。对于不完全创伤性神经瘤,其具有不用于完全性损伤的特征,比如其瘤体回声状态通常为梭状或者驼峰型的回声,且较低,通常近端和远端同时会出现部分膨出,虽然两端间有一定的低回声相连,但是检测内部血流信号并不明显。这一显著性特征有助于区分创伤性神经瘤和非创伤性神经瘤[7],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本组研究中,高频超声检查结果提示,30例患者中有16人为外周神经完全离断,14人为外周神经的不完全损伤。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应用于创伤性周围神经瘤的检查准确率较高,可以有效判定损伤程度等,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值得大范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