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 乐
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大学生处于快速成长的人生阶段,相比以往任何一个学习阶段,他们拥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和精力。课余,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对自己感兴趣事情积极探索,坚持研究,加深了对所感兴趣事物的了解。兴趣爱好可以帮助我们开阔视野,促进时间规划,培养创新能力,磨练意志品格,帮助树立自信,促进职业发展,对价值观形成、性格塑造及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积极意义。因此,了解当代学生的兴趣爱好现状,研究如何激发大学生兴趣爱好培养意识,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兴趣爱好培养,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培养和锻炼,并在过程中不断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为更好了解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兴趣爱好现状,课题组面向衡阳师范学院14个院系40多个专业四个年级1100多位同学,展开关于兴趣爱好系列问题的调查问卷,了解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兴趣爱好现状。
通过抽样调查我们了解到仅6.02%的学生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93.98%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虽然有一半以上的同学每天会花一定时间在兴趣爱好上,但大多数同学兴趣爱好相对单一且仅停留在了解或熟悉阶段;仅有极少数同学,因为家中经济条件宽裕,长辈有培养学生特长和爱好的意识,自幼便得到良好培养,有自己特别擅长的兴趣爱好,极个别同学有广泛且拔尖的兴趣爱好;近90%同学因为客观条件和环境原因,没有培养兴趣爱好的意识,属于在无意识接触中培养。
近40%的学生通过网络、书籍、资料、视频、公众号、电视、自媒体等多种媒体接触新生事物,并不断接触、探索从而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约10%的学生通过报培训班的方式培养兴趣爱好;仅有约5%的同学通过学校社团招新时,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尝试着去接触,并在社团的活动中,慢慢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同学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和新生事物愿意花时间,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和自学能力,其中,对事物的感兴趣程度和所愿意在上面所花时间呈现一定正相关性。36.63%的学生在调查中表示希望通过参与社团的方式培养兴趣爱好,但他们又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社团在管理过程中有不规范,乱收费情况,而且又没有专业老师进行指导,他们担心进入社团也不能对兴趣爱好培养起到积极作用。其中,少部分加入社团的人也未充分感受到社团对与兴趣培养的作用。
与所有的学习和训练相同,兴趣爱好的培养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成长期后,会遇到瓶颈期。对于不同的悟性和性格学生,所要克服的困难多少和程度会不同,但不论困难难度如何,80%的学生均表示在遇到自学和自我探索难以克服的困难时,他们希望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精力消耗,同时还可以避免因为不断受挫,自信心遭受打击,他们还表示有时甚至简单的指导就能帮助他们顿悟。10%的学生表示兴趣爱好培养需要深入指导,以促进兴趣爱好精通。
调查中65.12%的学生描述自己跟家人有一样的兴趣爱好,而且在家庭环境中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影响最大,其中,少数同学表示他们明显遗传了爸妈某方面的天赋,有3位同学描述自己跟姑姑和阿姨有一致的兴趣爱好,而且天赋很高。80%的同学表示他们和高中室友、大学室友、自己的好朋友或班上同学有一样的兴趣爱好。由此可见,学习和生活环境会对兴趣爱好的形成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半数以上的大三、大四学生表明自己的兴趣爱好方向与自己所学专业存在一定程度关联性。
兴趣爱好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过程中除了情绪上有积极倾向,需要积极投入时间了解相关知识外,还需要主动付诸于行动,从而使兴趣慢慢提升,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安排存在影响,甚至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性。
约60%的学生表示兴趣爱好可以促进学生合理安排时间,使他们非常有计划、有条理的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养成了很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目标明确,并促进自我学习能力提升。但有极少数同学沉迷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网络游戏,生活越来越迷茫。约80%的学生愿意并每月支出生活费的0-20%用于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促进他们合理支配生活开支。
兴趣爱好在培养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和挫折,需要不断探索与坚持,部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选择放弃,但对于大部分不放弃的学生,他们通过克服困难磨练意志、训练品质,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并在成长中积淀成一种能力。近九成的同学表示在兴趣爱好的培养过程中,自己不仅掌握了兴趣爱好,自己的表达沟通能力和综合能力也均得到了提升,而这种能力如若能在适当的场合得到发挥或表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提升自信心。
从心理学上来说,好奇心能够引发人们的兴趣,而浓厚的兴趣则会升华为爱好。所有的兴趣爱好都是从好奇心开始,好奇心和实践经验相结合,便发展为个人的兴趣、爱好。调查中少数兴趣爱好精通的情况均在家人的引导和不断培养下形成,由此看来好奇心的激发对兴趣的培养尤其重要。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其好奇心,促进学生兴趣爱好养成。
在新生的入学教育时,加强学生兴趣爱好培养和合理时间安排意识引导。告知学生大学期间没有课程的自由时间较多,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自由时间培养兴趣爱好,帮助大家相对轻松的度过从高中到大学的适应期,更充实的安排生活,结识更多新朋友减少进入新环境的孤独感。鼓励大家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家合理利用书籍、报刊、微博、公众号及各类新媒体等信息渠道接触新鲜事物,激发好奇心。在入学时心理测试中,适当加入兴趣爱好测试题,帮助学生了解潜在兴趣爱好点,合理利用校园大数据,帮助学生认知兴趣方向。
同时,结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出培养兴趣爱好对综合能力的重要意义。
大学校园社团的出现和发展丰富了大学生活,为同学们提供了交友平台,不同学院的学生可以在社团就某一感兴趣的事物一起进行交流研究。但社团毕竟是学生自我管理平台,存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不足、管理缺陷和不规范。为更好丰富大学生生活,助力学生更好的培养兴趣爱好,学校可以通过团委等相关部门,在社团的组织和管理规范性上提出明确要求,并为各类兴趣社团的规范发展提供必要帮助、指导和政策支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提供一些非盈利或志愿教师资源支持。在社团自我管理的模式中,加入教师指导模式,学生可结合自己的需求,向指导老师请教,导师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并在思想上给予激励和肯定,减少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不必要的精力消耗和受挫。
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情感体验(如成就感、自豪感、满足感等)和教师的引导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个体兴趣的培养。在与专业相关的兴趣爱好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兴趣爱好的促进者,通过情景激发学生好奇心,可促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活跃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和稳定持久的兴趣。
针对学生不同兴趣爱好的创新性和创意性,为具备一定竞争力的学生提供指导,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及各类竞赛,促进兴趣转化为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和能创造价值的创新项目,使兴趣爱好在实践上做到“产学研”结合,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在选修课程中,除了常见通识课程外,增设一定比例兴趣爱好课程,如书法课、摄影课等,让学生们在选修课中接触并培养兴趣爱好,结合各类兴趣爱好的不同表现形式,以灵活的形式对成绩进行考核,实现寓教于乐。
设置部分兴趣爱好社会实践学分,使兴趣爱好培养在社会实践学分中占据一定分值,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爱好,在完成学分的实践中开阔视野,促进时间规划,磨练意志品格,提升实践能力,促进发展。
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日常管理,关心学生日常生活,关注学生兴趣爱好培养,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培养进程,对于少数在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过程中,沉迷其中,迷失自我的不良现象,进行重点关注及时指导,引导改进,促进良好习惯形成。
鼓舞学生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更多有效的信息渠道和必要的硬件环境支持,定期开展不同类型课外活动和竞赛,为大家的兴趣和才艺展示提供平台,促进学生兴趣爱好的多样化发展,营造百花齐放的多彩校园活动文化,让同学们通过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