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综述*

2020-12-08 19:48:58刘幸娟王士龙
山西青年 2020年5期
关键词:吉林主观幸福感

刘幸娟 王士龙

1.吉林省家政服务业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118;2.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应用心理学系,吉林 长春 130118;3.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

近年来学者开展了大量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从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等视角出发,不断丰富幸福感影响因素的框架,文章从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个体层面、群体层面和社会层面展开论述。

一、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个体层面因素

(一)人口统计学变量

不同的性别的幸福感存在差异,通常女生主观幸福感较高,受教育情况、性格特质、个人经济收入均对个体幸福感产生影响[1]。然而,有研究指出,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个体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程度较低,仅能解释不到20%的变异[2]。

(二)个体情感因素和生活事件

个体情感因素和生活事件也是心理学家们早期研究主观幸福感时的因素。徐淑慧(2013)研究指出家庭氛围、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亲子关系亲疏等会影响到个体主观幸福感的体验[3]。陈作松研究发现,通过锻炼而产生的愉悦情绪可以提升人的主观幸福感。这是因为人们在进行身体锻炼后体内多巴胺含量升高,从而使他们产生快乐的感觉,提升主观幸福感[4]。

(三)积极心理特质

个体的积极心态特质,比如乐观开朗、幽默风趣等,都容易产生积极乐观的情绪,从而会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5]。主观幸福感与三大人格特质(外倾性、神经质、精神质)之间存在关系,外倾性人格的主观幸福感更加强烈,而神经质和精神质人格与主观幸福感成负相关[6]。虽然对个体幸福感的研究很多,但是没有统一的结论,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也没有权威的实证研究工具是造成研究的结果都不一致甚至出现矛盾的主要原因。

二、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群体层面因素

群体层面的研究关注不同群体之间幸福感的差异。倪鹏飞等提出城市居民幸福感差异的地域性与连续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区域效应[7];基于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数据,研究者发现二线城市高于一线、非省会高于省会、东部地区优于中西部地区[8]。群体层面居民主观幸福感成为衡量政府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其理论与对应因素干预的成果还有待继续考察,也还需要世界范围内更多研究的验证与支持。

三、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社会层面因素

社会层面的影响因素更多的是以全体居民为对象,讨论例如社会文化[9]、社会规范、经济发展水平等对全体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如社会不公正降低人们的幸福感[10]。研究认为收入不平等显著降低幸福感,对农村居民和低收入者的负面影响更大[11]。永久性收入和房产财富是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12]。价格上涨过快会造成低收入家庭或者是农村家庭幸福感下降[13],房价上涨过快会降低居民的主观幸福感[14]。政府的公共支出尤其是社会保障类支出和科教文化类支出会增进了居民的主观幸福感[15]。

对于影响居民幸福感的社会因素,还有待进一步形成更全面、系统,同时适应本土形势的理论框架,帮助国家更好的从宏观层面去有效提升居民幸福感,让我国成为幸福感强国。

猜你喜欢
吉林主观幸福感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好日子(2022年3期)2022-06-01 06:22:10
13.吉林卷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吉林卷
学生天地(2020年31期)2020-06-01 02:32:24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英语文摘(2020年11期)2020-02-06 08:53:32
吉林卷
学生天地(2019年30期)2019-08-25 08:53:24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法律方法(2018年2期)2018-07-13 03:22:06
吉林出版集团
全国新书目(2014年7期)2014-09-19 18: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