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璐璐 刘春霞 徐 静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网络媒体的冲击,学生接收信息资源的途径、空间正在无限扩大,课堂已经不再是唯一途径,在网络中存在较多信息资源、思想观念,都对学生思想造成较大影响。因此,新时期,必须强化思政教育教学创新,满足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为了能够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帮助学生认知世界、事物以及社会,让其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观念,完善学生思维体系。但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陈旧,对学生吸引力较弱。而互联网+背景下,通过有效的教育教学创新,让学生在浩瀚的网络中吸收知识,同时在庞杂网络信息中有清晰认知世界的能力。互联网+也为教育教学创新提供了基础,是提升思政教学有效率的关键所在。
教材作为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为充分发挥其作用,一方面要保证教材质量,另一方面要保证教材的使用效率。单就思政教材而言,政治语言和专业术语较多,学生容易感到枯燥,而且我国高职教育阶段的思政课内容基本一致,可概括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具体则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等。因为主要内容相同,且该课程具有明显的科学性、严谨性,所以教材的编写质量也都相差无几。这就对教材的使用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若只是照本宣科,课堂质量可想而知。
因此,思政教师应深入理解教材,既注重整体知识框架的构建,又非常熟悉每一章的具体内容,尤其是重难点、易错点、易混淆点,必须有个清晰正确的认知。同时,还要提高概括和联想能力,把厚教材变薄,把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活学活用。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从道德和法律层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内容应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中,很多网络暴力都兼具道德、法律两种属性,如“逼捐”现象,本来是道德层面的不合理评价,但若任由其发展,很可能上升到法律的层次。网络“键盘侠”大都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他人,有时言论已经侵犯到他人的合法权益而不自知,而我国在网络方面的法律尚有很多不足,这就容易导致网络暴力事件层出不穷,造成很恶劣的社会影响。通过学习,把道德和法律联系起来,结合当前网络环境,让学生能够加以区分,并不断提高道德品质,学习更多法律知识,做一个文明、合法的网民。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学习渠道增加,兴趣爱好也有所拓展。为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实际上,教育信息化既是高职教育在当前时代的必然选择,对提高教学水平也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对现在的学生而言,网络已经渗透到其学习、生活中,教学引进网络信息手段,会让学生感到亲切,另外多媒体等形式对提高教学效率帮助极大。而且,有些新的教学方法是以网络为基础的,离开网络就无法实现,比如慕课、微课、远程教育。包括学校建立教学资源库,教师搜集教学素材,都离不开网络。
思政教师应勇于尝试新方法,学习新技术,提高信息素养,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比如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可以把枯燥的内容用多种方式呈现出来,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课堂翻转是一种新教学方法,相比传统课堂,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提前制作微课视频,供学生下载自学,课堂上主要用于解疑答惑、交流讨论,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思政教学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除了课堂,课下也要注重思政教育的渗透和相关知识的普及。方法很多,网站建设、微信公众号等应用较多,很多高职院校都建有自己的思政主题网站,学生输入个人信息可注册自己的账号,网站不仅有教学资源共享,令学生自主学习,还有校园新闻、国内外大事件、国家政策、就业指导、专业动态等版块,学生可根据需要获取相关信息。微信、微博等软件有着广大的用户基础,学校可开通公众号,每天推送一些有用的信息,让思政教育进一步渗透。须注意的是,互联网有利有弊,教师在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时,要清楚各种技术和软件都是为教学而服务,切莫本末倒置。同时,还要注意净化校园网络环境,以免低俗恶劣的信息影响到学生。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创新,必须以思政教育内容为根本,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提升教学丰富性、多样性,对学生进行更多的引导,提升思政教育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