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程桑 杨璐溢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1120
众所周知,西方经济学具有较强的数理性特点,理论内容较为抽象,学派观点与理论体系较多,学习难度较强,极易丧失学习兴趣,最终导致无法达成学习目标。与此同时,我国提出并践行双创理念的时代,高校教育工作也应紧跟双创时代发展脚步。
自迈进二十一世纪开始,伴随科技的持续进步、祖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以及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创新创业逐渐成为可能,而创新创业亦是科技转变为实际生产力的关键桥梁。我国正在朝着把中国制造转变成中国创造的方向而努力,创新创业在此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伴随创新创业战略的出现,国内各所院校为大力响应祖国双创战略,将双创精神培育引进教育大纲当中。在人才培育中渗透双创精神,是当前教改工作的必由之路。而西方经济学课程作为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亦要适应时代、社会发展,在课程教学中渗透祖国战略,积极践行教育改革工作。具体而言,西方经济学课程教改,首先应通过学科知识分析创业项目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其次应在授课过程中适当在增加双创实践内容,适应时代与社会对双创精神传播的需求。
在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中,以往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育逐渐暴露出众多问题。虽然高校在诸多层面做了一定努力与尝试,但是融合双创精神实施教改工作的较为少见。按照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而言,双创教育对高校教育改革而言十分重要。资方经济学始终作为经济学领域的基础课程存在,理论内容的讲解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在当下提倡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下,西方经济学的传统教育手段显然应作出转变。渗透双创教育,不但是适应时代需求的做法,亦是有助于西方经济学理论和实践融合,促进高校双创教育工作深入实施,切实引导高校经管学院与财经学院大学生对双创精神的深刻认知,进而令学生具备双创意识,为祖国未来发展打下基础的做法。
大学生进行双创项目论证与执行过程当中,均需运用西方经济学有关知识,尤其是以宏观经济知识辨证分析该项目的具体经济效益,探寻项目发展的机会,而这就需要教师们在西方经济学课堂中转变以往教育思路,探究实践教育改革,在顺应双创教育实践新需求的同时,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求。首先,高校西方经济学教改应将双创价值取向用作指导思想。以往教学旨在使学生们了解课程有关知识,并充分理解和掌握。然而,在双创教育背景下,需要学生们充分掌握项目执行所需的经济学知识,了解如何在具体运作当中加以利用。通过实践活动可提高学生们应对具体经营管理当中问题的解决能力及综合素质,继而使其生成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其次,西方经济学教改中渗透双创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培育创新型专业人才。因此西方经济学教改应把双创教育引进其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理论教育的区别体现在其重点培育学生双创能力。若在教改中忽视双创意识的融入,则难以提高学生们双创能力。西方经济学教改有利于加强学生双创能力,使其把握双创技能,为日后创新创业道路打下基础。
学生对西方经济学内容学习兴趣不足,是西方经济学融入双创教育实施教改所面临的首要问题。生成此问题的主要因素,首先是因为经济学专业教学断层而出现的。因我国高中教育普遍集中于英语、数学、语文、文综及理综等课程教育,并未把经济学纳入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教育体系中,因此对于初入大学校园的学生而言,经济学是崭新且陌生的学科,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来适应。然而,在我国传统教学体系下,高校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仍停滞在教材理论以及教材内容的单一化讲述方面,极易导致学生对经济学学习丧失兴趣和积极性。除此之外,因大学生背景存在差异性,导致学生们数学基础也有所不同。而西方经济学所触及的知识,需要学生具有一定数学能力,对于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学习图表逻辑推导以及数学公式过多的经济学数学,不但理解较为吃力、困难,在实际应用时也无从下手,长此以往便丧失了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一方面,西方经济学课程内容所触及的理论内容较多。因西方经济学课程包含一系列理论知识,教育工作者需要在一学期或者两学期的教学课时内,把西方经济学课程所触及所有的理论内容梳理一遍,课堂教育中极易变为从头到尾的专业理论传授,导致教育内容趋于理论化,并未融合实践相关内容。如此一来,不但对教育质量具有不利影响,而且也影响着学生们对理论内容的深入理解,最终使得学生难以将所学经济学内容确切用于实践当中。另一方面,因初入大学校园的学生,经济学有关社会经验以及生活经验不足,直接接受理论化课程内容教学,容易生成理解模糊的现象,进而对于西方经济学课程学习失去自信。所以,教育内容应适当融合实践活动,才可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实现提升学生兴趣的目标。
与其他课程相同,原有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育,亦存在教育理念陈旧,教学评价单一化的问题。而此问题主要呈现在,有关学生们学习考核评价层面,在西方经济学课堂中的评价方式普遍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为主,并按照学生们作答准确率决定其成绩高低。而针对整个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以试卷考核为主,考核内容也主要集中于该课程部分概念性理论层面。缺少对学科理论内容的具体运用和实践,致使学生们为应付考试只能机械化记忆相关理论内容,而对于理论内容并未达到透彻理解的程度,难以将理论切实运用到实践活动中。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教育理念陈旧,仅单纯重视学生卷面成绩,对其是否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以及能否用于实践中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将卷面考核成果视作评价学生们学习效果的唯一指标。然而,双创教育及双创项目实施的前提条件便是将理论内容用于实践中,传统经济学教学评价显然在此方面较为不足。
众所周知,西方经济学的经济模型及基本原理均是在一定前提与假设下所提出的,而这些前提与假设在授课中极易被大学生们盲目接受,继而忽视对于前提与假设的学习。为了让学生们可以深入理解西方经济学相关假设与前提,融合经济实际尤为重要。所谓经济实际,首先源自学生个体参加的和经济有关的实践活动,其次是源自日常大学生可触碰到且能够亲身感受的部分经济问题与经济新闻。双创活动实施前,不仅需要参与者具备创新意识,而且还应具备人际交往能力、实践能力与对经济学的深入了解,进而获得初始经费、人脉与创业项目敲定等。把这些实际活动和问题融入西方经济学教育中,可在强化学生们对西方经济学有关原理切实了解的同时,提升其对当下经济社会的了解,更加关注周围经济类事件,提升其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习热情及兴趣。并且,坚定理论实践融合,还可培育学生双创思维,使其以辩证视角看待经济学理论的运用,把理论实践融合来看待经济问题,有助于学生日后创新创业活动的顺利进行及发展。
现如今,多数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育内容方面出现的问题多体现在理论化上。若想转变这一问题,应在授课中融入双创教学模式,把当下经济热点引进教育内容中,令学生切实参加到探讨、分析与判断当下经济学热点当中。西方经济学授课内容主要涵盖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且在基础理论体系层面的发展已十分成熟。一方面,教师可在教育内容中增加部分双创活动真实案例。在适当精简经济学基本授课内容的同时,引进成功企业家所具备的创新精神与创业知识,并把经济学理论内容融入其中。例如,西方经济学触及的国民收入理论、产品理论及要素理论和双创活动中所需的产业内容择选、机会抉择与资源获取等内容融合讲解。另一方面,基于经济状况的迅速变化,经济学教师在选用双创教育案例时应做到实时更新,便于学生们对最新社会经济形势充分了解,并更新双创思维与知识。如此一来,不但可调动其学习兴趣,而且还可培育其双创思维,为双创人才培育奠定基础。
一方面,完善教学评价内容。在重视西方经济学课程理论内容学习的基础上,教学评价应包括利用专业知识处理创业当中触及的具体经济问题,并考核学生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应用,例如是否应用合理的学习策略,是否在价值观、情感与态度层面达到西方经济学学科要求。另一方面,健全评价方式。教师应转变以往笔试为主的教学评价形式,运用多样化评价,如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以及教师评价等。另外,还可将评价方式由以往单一化的答卷形式转变为保留笔试考核的同时,增加课堂中小组测评与经济学展示等评价形式,在实践运用层面评价学生经济学理论实践运用水平,进而培育其双创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双创教育理念的西方经济学教改的价值在于时代的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各方面需求。结合双创教育的经济学教改,可将祖国双创战略切实引进西方经济学课程教育体系当中,为以往经济学教育模式输入新鲜血液,转变以往教育内容理论化、教学评价单一化以及学生兴趣不足的问题,培育学生双创能力,促进西方经济学教育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