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 浩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 100048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举国上下高举抗疫大旗,万众一心,以极大地决心、毅力和牺牲,取得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成果。一个个逆向而行的白衣天使,一位位守护在社区门口的防疫工作者,成为全国人民心中难以忘却的最美身影。很多尚未经历过SARS疫情的大学生,也在这场疫情接受了一场生命教育的洗礼。我国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培养好、教育好、引导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近年来,大学生吸毒、暴力、感染艾滋病、自杀、自残等问题频现,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已迫在眉睫。
生命教育理论自上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迅速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人是教育的根源,教育是关乎人的教育。”①高等教育必须要以人为核心,将生命与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普遍认为,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关于生命的教育”。笔者将生命教育概念界定为:重视学生的物质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以全面提升学生生命质量为目标,采取多元化教育教学方法,对学生开展以生命安全、生命历程和生命价值为核心的教育活动。
正如台湾教授孙效智的观点,生命教育必须帮助解决生命的根基问题,即“人为何而活?应如何生活?又如何能够活出应有的价值”②。在我国高校推广生命教育,将有助于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生命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③。高校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将显著提升育人能力,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生命教育不仅要交给大学生要尊重、保护和热爱人的生命,而且要培养大学生去尊重和热爱大自然中所有的生命,降低学生突发事件,扩充安全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防艾、禁毒、防暴等多方面生命安全意识。生命教育能够转变大学生思想中的错误观念,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敢于直面人生中困难与挫折,成功与顺利,胜不骄,败不馁。生命教育能够指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员所需要负担起的责任和义务,正确认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高校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就是要多方合力,多措并举,不断充实生命教育的内容,提升教育实效,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享受生命、敬畏生命,激发学生生命潜能,实现学生生命质量的全面提升和自身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责任。”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基础和关键。马克思主义强调,认识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正确的认识有利于推动实践活动。因此,高校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必须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统一全体教师思想,在全员育人的视野下,深化对高校生命教育的理解,使其从一个教育观念变成一种教师的职业信念,不应将生命教育视为某个教师或学工队伍、心理教师队伍的工作,而是全体教师都应参与其中,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逐步组建高水平、专业化的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生命教育理论培训,帮助高校教师理清生命价值教育、生命历程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的主要教学内容,鼓励教师在工作中融入生命教育理念,实现科研教学、学生管理、行政服务与生命教育有机结合。
高校应建立生命教育工作机构,做好经费、制度、人员保障,鼓励教师开展深入开展生命教育理论研究,并注重理论研究向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一是要注重在高校进行生命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注重总结实践教学中呈现出的问题和优势;二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既不盲目推广欧美生命教育的成功模式,也不片面否定其积极意义。要基于高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探索一条适合中国高校教育的生命教育理论体系。
只有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生命教育,才能发挥真正的效用。高校应积极开展生命教育科普教育,尤其是结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结合抗疫工作中涌现出的感人故事和光辉事迹,深入挖掘抗疫工作的生命教育价值和育人价值,彰显生命的价值和保护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呵护生命,敬畏生命。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体验式活动,鼓励大学生探究式学习。重视国际禁毒日、世界艾滋病日、植树节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主题教育和专题活动,实现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生命历程教育。鼓励学生成立生命教育相关社团,举办和参与各类生命教育实践活动,支持学生举办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团活动、党日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帮扶他人中更多地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巩固和提升生命教育的效果。此外,高校还应组织学生走进戒毒所、医院、监狱、康复中心、敬老院,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人的不同生命形态,深化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
生命教育是一个延续性、系统性的教育工作。当前,我国的小学、中学和高中少有设置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高校必须承担更多生命教育的基础性教育工作。建立独立的生命教育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设置独立教育部门,在人员、制度和经费上予以充分支持,配备专门的教学场所。加强生命教育课程研发力度,开设生命教育公共课程,编写生命教育课程教材,设置固定学时、学分,加强生命安全教育、生命历程教育和生命价值教育,确保在校生全覆盖。注重从正反两方面展开,例如2006年由华东师大阳光小动物社团的大学生发起了名为“善待动物,敬畏生命”的宣传活动。④这个宣传活动值得高校生命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借鉴,生命教育不但要注重从正面来引导大学生,而且要通过反面案例来激起大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对于生命的思考。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高校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就必须重视家庭和社会的重要作用,推进“高校负责、家庭协作、社会支持”的生命教育体系。在明确高校生命教育主体地位的同时,积极发挥家庭协作和社会支持的积极作用。开展以家庭为基本教学单位参与高校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邀请知名学者、艺术家、医院、救援队、社会组织等前来高校进行有关生命教育的教学和公益活动。
高校要利用好网络空间,积极开展网络生命教育,拓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要重视通过公众号、微信、微博、抖音等多种新媒体平台,向学生定向推介优秀的生命教育推文、视频、漫画。建立生命教育网络宣传团队,积极创作优秀的生命教育网络作品,打造生命教育网络育人空间。利用好网络空间平等性、互动性的优势,深度挖掘生命教育网络议题,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在互动式、探究式的交流,潜移默化的向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重视学生网络生命状态,关注网络空间的舆论动向和心理变化,直面学生的生命困顿和疑惑,有针对性的开展线上和线下生命教育,及时解决问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注释:
①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
②梁爱蕴.生命教育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2-66.
③陈景翊,王旭.命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10:1-3.
④反虐猫,引发生命教育[EB/OL].http://news.sina.com.cn/o/2006-03-13/12118431342s.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