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觉醒

2020-12-08 18:39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十月革命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

韩 俊

(1. 乐山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乐山 614000;2. 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近代以来,知识分子群体在社会舞台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华民族遭受着前所未有的重创,国家向何处去, 民族还有没有未来, 如何取得民族独立, 实现救亡图存,这是中华儿女面临的最大时代课题。在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背景下, 他们探索救国、兴国方案。 一方面向西方国家学习科技、文化、政治制度, 另一方面通过改革、改良、革命手段振兴中华。诸如近代出现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这些都是一代代先进知识分子为救亡图存进行的实践探索。 但从1840年到1911年,这些探索多以失败告终。 如果对这段历史时期内的先进知识分子进行全面考察,从主观角度来看, 失败原因归根于他们在文化、思想、政治上没有真正觉醒。

众所周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而不久之后革命果实被窃取,中国仍处于分裂状态,社会性质没发生改变。从辛亥革命以后的历史发展逻辑来看,随着新文化运动发起、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及五四运动爆发等一连串的历史事件,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行为。应当说,这个时期的先进知识分子俨然扫除了以往的迷茫、苦闷、绝望,他们在文化、思想、政治上的真正觉醒到来了。

一、 文化觉醒:发起新文化运动,向封建旧文化宣战

辛亥革命之后的几年里,中国思想界整体上处于混乱状态。一方面,尽管辛亥革命推翻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却没有彻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这让一些人对辛亥革命萌生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产生了动摇;另一方面,在中国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依然是封建的经济、政治、文化。与此同时,社会上出现了“孔教会”“尊孔会”等组织,这些组织不仅鼓吹封建主义伦理纲常,还伺机打击民主革命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时期,残酷的封建礼教、三纲五常,以及社会上热衷的封建迷信活动严重束缚了人民群众思想,而这些与社会发展要求格格不入。面对复杂的社会局面,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认为“预图根本之救亡”,务必把国民从封建的藩篱中解放出来。为此,他们发起了具有启蒙意义的新文化运动。著名的《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于1915年9月在上海正式创刊,这本期刊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后来把《青年杂志》改成《新青年》,不仅使其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启发新觉悟,造就新青年的主旨一目了然,而且也反映出“起点新、内容新、目标新、形式新”的全新面貌[1]。

显然,新文化运动是知识分子文化觉醒的表现。

1. 新文化运动凸显了民主和科学的时代要求

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并没有就政治而政治,而是从思想文化入手来达到关心政治、推动社会进步这样一个目的的[2]。可见,知识界人士认为,中国社会缺少民主和科学思想,必须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民主是资产阶级民主,而提倡科学的目的是为了反对旧封建,《新青年》前期所宣扬的内容是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思想武器的。《新青年》主张的是近代欧洲国家之民众优越于国人,应该奋起直追,把中国变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此,必须彻底反对封建主义旧的思想、道德、文化,用民主主义的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代替旧的。在先进知识分子看来,应该“以科学和人权并重”,科学与人权(后来的“民主”)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两大要件。基于此,要拥护民主必须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科学就必须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客观来说,当时的知识分子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并不是完全接受的,他们对西方思想也是有所疑惑的。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时代,社会制度的矛盾也暴露出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凸显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弊端,资本主义所宣扬的永恒的理性王国破灭了,资本主义的人道自由在中国已经不得人心[3]。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欧洲文明背景下的战争,已经开始反思要不要向西方制度学习了。李大钊曾说,代议政治虽今犹在试验之中,其良其否,难以确知,其存其易,亦未可测[4]。毛泽东认为现存的思想、制度不符合社会生活实际,但是他指出:“吾意即西方思想亦未必尽是,几多之部分,亦应与东方思想同时改造也。”[5]正是由于这样的怀疑,才推动知识分子继续探索新的道路。此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点亮了希望,他们开始把目光转向了俄国道路。事实证明,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他们中的一些人即开始抛弃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思想,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6]。

2. 对文学形式和内容进行革命

虽有辛亥革命影响,但中国社会的封建思想仍较为浓厚,在文学领域出现了一派萎靡、庸俗景象。现实的问题是,长期使用的文言文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了,有着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试图改变中国文学之风格,让中国文学焕发生机,为时代发声。以鲁迅为主要代表的新文化人开始向文学领域进攻了。

新文化运动主张的文学革命,其目的是反对“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和“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立“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在文学形式上极力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追求创造“活的文学”。在文学内容上积极主张个性解放,伸张“人的文学”的概念,用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物取代旧文学中的达官贵人、才子佳人,使文学负载了多彩的社会生活内容。通过文学革命,深入挖掘民族文化中的优秀养料,自觉构建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联系,形成既能面向世界又不脱离本民族文化传统开放性的现代文学新格局。历史证明,当时发动的文学革命对推动文学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 批判封建儒教,打破禁锢国民的腐朽思想

久受封建思想压迫的中国人民刚被辛亥革命的声响所震醒,还没来得及接受革命思想,封建军阀极力推崇的儒教、奴化思想和复古主义思潮却已形成一股逆流。新文化运动与尊孔复古主义针锋相对,将矛头直接指向当时军阀黑暗势力和封建复辟势力,掀起了打倒孔家店的潮流。在这场运动中,社会上发表了诸如《驳康有为致总理书》《宪法与礼教》《复辟与尊孔》《孔丘之道与现代生活》《再论孔教问题》《旧思想与国体问题》等多篇反封建文化的文章。可以看出,当时的知识分子对封建孔教的批判相当激烈。这些观点主要认为:孔教与封建帝制是绑在一起的,如果尊孔,一定立君主,这样一来必然会复辟;如果在宪法中主张尊崇孔教,这与国民崇尚思想自由的宪法精神不符;从中国历史上看,并无所谓国教之说,把孔教定为国教,实则胡乱评定;此外,孔子所提倡的道德、礼教皆出自封建之道德、礼教,已经不适宜现代生活;从现实需要来看,人们应信仰科学,反对迷信、宗教之类。可以说,文学方面的知识分子是极力批判儒教思想的。

二、 思想觉醒:通过思想论战,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经过新文化运动洗礼及世界革命形势影响,知识分子在思想和视野上有了极大提高,思想觉醒也随之到来。但是从当时情况来看,知识分子的思想动态是多样化的,主要聚焦在制度、道路的选择上面。在思想意识领域,经历了激荡、甄别、争论,知识分子内部形成了两种思想走向,以李大钊等为代表的一部分人继承科学和民主精神,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加以改造,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还有一部分人如胡适等,则沿着资产阶级的道路继续走下去了。可见,先进知识分子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中选择马克思主义,正是他们思想觉醒的直接表现。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在欧洲创立的,创立之后一直在欧洲发挥作用。后来,梁启超、朱执信等人也曾提到过马克思主义,不过那时在中国还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理论,更不用说什么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了。但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引起了先进知识分子的注意,从此,他们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随着五四运动爆发,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当时,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只是对新生的社会主义思想比较感兴趣。正如瞿秋白所说,社会主义的讨论常常引起人们无限的兴味。然而究竟如俄国19世纪40年代的青年思想似的,模糊影响,隔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7]。

在思想界,胡适和李大钊掀起了著名的“问题与主义”论战,一些知识分子对无政府主义也进行了论战。经过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想流派多次交锋,进一步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观点。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至少存在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及新村主义、泛劳动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无抵抗主义等观点。而且各种思潮之间相互论争,中国知识分子通过反复比较,结合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国情,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为什么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必然会选择马克思主义?

第一,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这场胜利对中国知识分子影响非常大,有些人认为,俄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取得革命成功,那么中国按照俄国方式也是行得通的。李大钊认为它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显然,这样的触动如同一个强大磁场把先进知识分子吸引到俄国十月革命上去,为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研究注入了强大动力。毛泽东曾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8]1471最后的结果是,十月革命推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了社会主义。

第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十月革命以后、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进程中,南方的杨匏安和北方的李大钊起了重要作用。杨匏安翻译了日本早期共产主义著述,1919年,他在《广东中华新报》相继发表以《世界学说》为总标题的专文41篇,详细介绍了西方学派及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其中《马克思主义》一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论和剩余价值学说。

李大钊在1918年7月发表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中曾言,20世纪初叶以后之文明,必将起绝大之变动[4]572。他认定资本主义文明“则当人盛极而衰之运矣”。同年11月、12月在《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两文中谈到,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4]595。可见,以李大钊为代表的知识份子深受启发,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并坚信中国未来是光明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马克思主义,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并且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1919年5月、11月,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下篇。这篇文章明确把马克思主义称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并对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此时,《新青年》改变了前期方向,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国民》《觉悟》《星期评论》《建设》《东方杂志》等报刊都用很大篇幅介绍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同时,马克思主义大量著作被翻译出版,一些社团组织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显然,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新思潮。

第三,中国特殊国情注定无法走资本主义道路。近代中国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西方列强企图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是不会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发展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作为中国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绝不会轻易让资本主义议会制代替封建君主制,更不允许中国往这条道路迈进。总之,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俄国成功的案例,让许多知识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增添了对社会主义的向往。

第四,马克思主义具有真理光辉和劳苦大众立场,适合中国国情。虽然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方,但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超越国界,马克思主义包含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是革命的无产阶级,其理论在于指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马克思主义深刻剖析了造成无产阶级贫苦的根本原因,号召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推翻现存的一切不合理的制度,从而实现全人类解放。从中国国情来看,国内工人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具备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同时中国文化自身具备的“天下大同、天下情怀”特性能够接受马克思主义,使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为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民族发展道路提供了全新选择。事实一再证明,先进知识分子从中国实际出发,基于理论和现实的考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必然的结果。

三、 政治觉醒: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及其组织,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要想改变中国命运走向,先进知识分子仅仅在文化上、思想上觉醒远远不够。这是因为,文化和思想上的觉醒还并没有真正形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知识分子固然重要,但在整个社会里面毕竟属于少数人,没有人民大众参与是不行的。事实上,当时的知识分子根据马克思主义指导已经认识到:要想革命成功必须发动人民、依靠人民,必须有代表工人阶级的政党领导。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这七十余年里,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中国人民进行过无数次斗争,尽管有些斗争在历史上有重大意义,却始终没有实现国家富强、民族独立。究其原因,就是缺少坚强的领导力量和科学的指导思想。近代历史表明,“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8]1357。事实上,在五四运动过程中,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那么,必然要在思想上武装这支新生力量,在组织上领导这个阶级,才能真正形成革命的物质力量。因此,组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就成为知识分子的共识。可见,知识分子思想上的觉醒预示着他们在政治上一定会作出相应的选择。政治觉醒到来了,而这种政治觉醒绝不是偶然的,是中国知识分子在理论和实践上作出的必然选择。

为什么说这个时期的知识分子会政治觉醒?

第一,从当时革命领导力量来看,迫切需要能够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政党。五四运动以前的革命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由于历史和自身的局限性,其在五四运动期间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那么,成立符合中国革命实践的新政党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第二,从知识分子的思想选择来看,这是马克思主义内在要求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经验共同作用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指出:“工人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9]其实,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一文中,清楚地展示了共产党人的目标、纲领。可见,对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知识分子来说,成立中国的无产阶级政党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况且还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从马克思主义实践上来看,俄国十月革命能够取得成功,这与坚强的政党领导密不可分。因此,像俄国一样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来完成革命是中国的不二选择。这个时候,各地的共产主义者纷纷开始讨论建党的问题了。蔡和森给毛泽东的信中这样说道:“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10]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第一个早期党组织,同年10月,李大钊在北京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

第三,从社会发展情况来看,成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条件已经成熟。进入20世纪,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五四运动前夕,中国工人数量已经达到200万,无产阶级能够与先进生产力结合,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进步阶级。此外,他们具有组织性、纪律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革命愿望强烈,力量非常强大。客观存在的阶级情况,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奠定了群众基础。另外,马克思主义被广大知识分子接受,这为建立政党提供了思想准备。五四运动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干部来源。五四运动中有一部分学生领袖,就是从这里出发“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11]。这些知识分子深入到工人中间,体验工人生活,了解工人疾苦,学习工人语言,与工人打成一片,在工人中间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这样一来,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人力条件基本具备了。

四、 结 语

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在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为国家、为民族艰辛探索、英勇奋斗,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称得上是“民族的脊梁”。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再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尽管这段时间跨度不长,但却是知识分子觉醒的关键时期。因为在这段历史时期,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思想武器,建立了中国无产阶级政党。自此以后,中国社会焕然一新,中国革命呈现勃勃生机。

猜你喜欢
十月革命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十月革命,有什么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你知道什么是知识分子吗
青年之问:你愿不愿意被称为知识分子?
浅析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中的地位
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