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胜男
在近几年,社会发展提高了对优秀人才的各方面需求,而高中学校的教育理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重视知识讲授,上升到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使得高中生的能力、文化底蕴、知识储备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侧重于讲授式,且对核心素养的本质与内涵缺乏充足认知,为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制定、选择带来阻碍。因此,联系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情况,来分析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并提出具体的培育路径是十分必要的。
核心素养是国家教育部门,对各个阶段学生提出的更高要求,而根据学科的差异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也会有所不同。就语文学科而言,其实质内涵主要是来自于四个方面:第一,知识技能掌握。知识技能掌握是学科核心素养中最为基本的一项内容,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有关知识内容,并且能够将这些知识灵活的运用于实践中,使得自身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为自身行为、思想发育等提供基础。第二,创新、思维能力。在新时期下,社会对于优秀人才的需求趋近于全面型人才,而不是单纯的学术型人才。高中生在成长、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同时也需要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与社会发展需求相互适应。第三,文化素养。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诞生了诸多类型的文化,且不同时期、朝代也具有不同的代表性文化特征,而语文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这些文化形成正确认知,并传承其中的精华部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是构建精神文明和谐社会的更高层次要求,也是为了推动社会、时代、民族的进步与发展[1]。第四,语言构建。就高中语文学习而言,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都是最为基本的,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文化学习与传承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只有学生在具备较强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适应时代发展。
随着当前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无法完全适应社会的各方面需求,不利于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术型、复合型人才,而国家教育部门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学生教育与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这也就充分说明了核心素养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语文学科主要是以培养学生语言知识、语言能力、文化素养等为目标而设计的课程,通过将核心素养融入其中,高中生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知识内容,充分其中所描述的各种文化类型、历史故事、情感、审美,并形成自己的观点与认知,使得学生的思维、学识、视野都可以得到提升。这些都是学生在融入社会以后所要必备的重要品质,也是推动社会发展、构建精神文明和谐社会的必然需求。在此基础上,语文核心素养在课上的融入,能够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道德的传承、发展与创新,促进民族的进步、繁荣,是社会发展对于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基于上述分析,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光是取决于教师教学,更为主要的是需要学生的参与,才能构建起一个活跃、生动的课堂,为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奠定基础。这也就需要语文教师拓展思路,从多个层面进行综合考虑,对培育路径进行深度探索。
在传统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的课上讲授,以记忆、背诵、片段理解为主,教师会根据教学计划、方案、进度等,采用灌输、填鸭教学,让高中生对文章形成固定的认知与见解,没有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对于学生思维发展与个性培养造成一定阻碍。针对这一情况,在今后语文教师就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内容,构建起一个学生为主体的开放性、交流性、互动性的平台,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借助这种方式来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多元思维模式,为其学习能力提升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讲授《鸿门宴》这一篇文章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有关的历史影片,来导入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语文教师就可以对比影片中的内容,来为学生具体讲解《鸿门宴》中的知识内容,并让学生通过文章中有关项羽、刘邦的描述,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位历史人物进行评价,也可以将这一部分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以文章的形式,表达出自己最为真实的想法,一方面能够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则是可以让学生在课下通过自己收集资料,来分析历史人物,拓展学生视野与思维,培养学生不一样的思考模式与个性,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合作教学是新时期下诞生的一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根据教学方案设计与内容,在适当的时机引入合作教学,使得学生能够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探讨,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交际、合作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可以在课上充分发挥,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思维造成的束缚[2]。例如,在课上教师讲授《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所描述的情节、内容等,推测别里科夫的死因,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然后结合当时俄国的社会背景,来对别里科夫进行分析,促使学生可以形成延展性思维,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然后再编入教材,让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与内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就必须要对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发掘与分析,使得文章的价值可以充分发挥,为学生文化素养提升创造有利条件。这也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前做好一应课前准备工作,对文章中所包含的有关文化、历史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发掘,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从思想层面上来引导学生对教授内容形成深刻认识。例如,在讲授《记念刘和珍君》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讲授其中包含的知识内容基础上,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创作背景等,让学生可以对这一历史时期的有关内容进行充分了解,为学生深度理解鲁迅先生文章内容奠定基础。
通常情况下,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往往不会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而教师本身对于这一方面也相对轻视,不利于提升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针对这一情况,高中语文教师就需要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调整,采用多元教学方式,构建一个有助于学生交流与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的平台,让学生从中获得更多实践与锻炼的机会,提升自身的口语交际与语言运用能力。一方面,教师在课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合作教学,让学生可以在课上自有的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语文教师也应该参与其中,听取不同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独特见解,营造和谐的师生交流氛围[3]。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演讲比赛等等,让学生可以在丰富的课堂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升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符合现如今核心素养教育需求。需要注意的是,语文教师还要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意愿与个性,使得课上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综上所述,为了培养出更加适合当前时代发展的优秀学生,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入核心素养的有关概念,并以此为目标,从综合角度出发实现学生教育与培养。根据新课程标准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要求,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积极开展合作教学培养学生思维、深度发掘语文教材内容、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等方式,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使得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下,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为今后全面发展奠定有利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