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茜
十八大以来,丽江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扶贫论述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一场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战在丽江全面打响。
脱贫攻坚战场上,战鼓声声催人奋进。丽江各级领导干部,拧成一股绳,尽锐出战、靶心不散,把群众放在心里,把责任扛在肩头;全市党员干部因户施策、精准发力,脱真贫、真脱贫,摘穷帽、拔穷根;各族儿女攻坚克难、乘势前进,确保如期摘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4.43万户17.87 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50 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2 个涉藏乡(镇)退出,3 个贫困县摘帽,区域性、整体性绝对贫困有效解决。
这是丽江锤炼党性、凝聚民心的伟大工程;也是丽江考验智慧、磨炼意志的改革历程;更是丽江攻坚克难、波澜壮阔的历史之战。5年来,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丽江交出了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优异答卷,兑现了让丽江贫困群众与全国全省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的庄严承诺。
贫困程度深,脱贫压力大。丽江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43 万户17.87 万人,贫困发生率18.9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1.71 和3.42个百分点。5 个县区中,3 县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 个是云南省27 个深度贫困县之一。466 个村(居)委会中有贫困村250个、占53.76%,其中深度贫困村110 个、占23.66%。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少数民族占85.10%,其中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7.28%,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5%,生活在高寒山区和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的占80%。
致贫原因多,施策难度大。全市4.43万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占7.03%、因学致贫占8.75%、因残致贫占7.19%、缺资金占9.94%、交通条件落后占7.71%、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占14.51%、缺技术占39.18%。致贫原因复杂多样,给精准施策带来难度。
基础欠账大,补短板任务重。丽江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92.3%,城镇化率仅为41.61%。全市高速公路里程仅占云南省的1.3%,仅为云南省平均水平的61%;铁路营运里程不足云南省的1.5%,仅为云南省平均水平的28%;水利化程度仅为65.78%,人均用水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0%;通信仍然存在通讯信号覆盖盲区,宽带普及率、智能终端普及率不高。
2015年11月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丽江随即吹响脱贫攻坚战冲锋号、集结号。中央派出国家财政部、上海贝尔公司、上海杨浦区定点对口帮扶3 个贫困县,三峡集团、大唐集团分别帮扶丽江人口较少民族(普米族)和直过民族(傈僳族)。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国家财政部长刘琨,上海贝尔公司、上海杨浦区、三峡集团、大唐集团领导先后深入丽江调研指导。省委书记陈豪、省长阮成发多次调研丽江脱贫攻坚工作,分管扶贫工作的省委副书记王予波、副省长陈舜多次到丽江进村入户调研督战。省委派出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太原挂钩深度贫困县宁蒗县。丽江市委书记崔茂虎带头挂包深度贫困县宁蒗县,市委副书记、市长郑艺亲自挂包扶贫任务较重的永胜县,市委副书记、市委宣传部部长何玉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和炳寿、市政协主席张卫国分别挂联一个县(区)。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驻扎一线蹲点指挥作战,33 名厅级领导分别挂56 个乡镇、包34 个贫困村、加挂30 个深度贫困村。全市设5 个战区、59 个战场、250 个阵地、110 个攻坚堡垒,组建21 个核心指标攻坚指挥部,全员投入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丽江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扶贫论述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咬定到2020年确保4.43 万户17.87 万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50 个贫困村出列,3 个贫困县摘帽,全面解决区域性、整体性绝对贫困这个目标,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这条主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这个重点,着力推进14 项扶贫工程。
一是推进产业扶贫工程。出台《丽江市关于加快推进产业扶贫的实施方案》,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5.89 亿元,发展林果、中药材、食用菌、肉牛、生猪等产业,引进和培育牧牛宝、佳沃、北大荒集团、东方希望、正邦、中源等新型经营主体592 家,带动3.6万户14.69 万人贫困人口通过发展产业脱贫。出台《丽江市消费扶贫实施方案》,认定扶贫企业59 个、扶贫产品246 个,引导扶贫消费资金达1067 万元。
二是推进就业扶贫工程。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扶贫工作的通知》,累计投入就业扶贫资金2.95 亿元,培训建档立卡农村劳动力16.41 万人次,稳定转移贫困劳动力6.5 万人,建设扶贫车间33 个、驻外劳务机构11 个、劳务服务站213 个,培养劳务经纪人938 人,乡村公共服务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1.56 万人,就业收入成为稳定增收的重要支撑。
三是推进安全饮水工程。落实《云南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评价细则》,累计投入安全饮水保障资金3.32 亿元,建设农村饮水工程1809 件,覆盖农村人口40.56 万人。实现全市农村常住人口水量、水质、供水保证率、取水方便程度总体达标。
四是推进住房保障工程。出台《丽江市脱贫攻坚4 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丽江市非4 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累计投入住房安全保障资金15.61 亿元,对19.9 万农村房屋进行安全鉴定,改造C、D 级危房8.07 万户。全市农村常驻人口住房总体达到“安全稳固、遮风避雨,保证使用安全和基本使用功能”目标。
五是推进教育保障工程。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累计投入教育扶贫资金8.18 亿元,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20 条底线”要求,“全面改薄”五年规划目标全面完成,贫困人口适龄儿童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以上,小学辍学率0.001%,初中辍学率0.03%。达到“有学上、上得起学、不因学”致贫返贫目标要求,0.5 万户2.1 万人贫困人口通过发展教育脱贫。
六是推进医疗保障工程。下发《丽江市贯彻落实云南省健康扶贫30 条措施实施方案的通知》,累计投入健康扶贫资金16.12 亿元,全市5 个县(区)人民医院、58 个乡镇卫生院、411 个村卫生室全部达标,全市贫困人口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90%以上。达到“能看病、看得起病、不因病致贫返贫”的总体要求。
七是推进易地扶贫工程。制定《丽江市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关于贯彻落实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稳得住”工作方案的实施意见》,累计承接上级易地扶贫搬迁资金13.15 亿元(再核准,仅宁蒗已达20 亿元),建设39 个集中安置点,对“六类区域”的5956 户24965 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实现5804 万户24397 万人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总体达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目标要求。
八是推进生态扶贫工程。出台《丽江市生态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累计投入生态扶贫资金23.5 亿元,发展生态产业38.86 万亩,实施生态扶贫工程40 个,开发生态护林员岗位8436 个,兑现生态补偿资金6.75 亿元,实现8436 户2.1 万人贫困人口通过生态补偿脱贫。
九是推进保障兜底工程。出台《丽江市脱贫攻坚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兜准、兜住、兜牢”行动方案》,累计下发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2.58 亿元,有50518 户89658 人享受城乡低保政策,5755 户5909 人实施特困供养,20295 户37380 人建档立卡户贫困人口、17542 人残疾人享受低保,对2282 户5257 万人“三无家庭”实施整户施保进入保障兜底。
十是推进金融扶贫工程。出台《丽江市金融扶贫工作方案》,累计投入金融扶贫资金亿2.37 元,发放扶贫贷款48.85 亿元,扶贫小额信贷覆盖率达57.48%。建设评定信用村137 个,信用乡镇11 个。
十一是推进科技扶贫工程。出台《丽江市科技扶贫行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累计投入科技扶贫资金0.2 亿元,选派科技特派员556 人,引进新品种51 个,推广新技术120 项。
十二是推进基础扶贫工程。出台《丽江市综合交通网发展规划(2015-2020年)》,投入交通扶贫资金52 亿元,实现乡(镇)通油路、村(社)通硬化路、村民小组通通达路,466 个建制村通客车;出台《丽江市电力行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投入电力扶贫资金23.11 亿元,实现村村通动力电、户户用上生产生活电;出台《丽江市“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实现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达到99%以上,贫困户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100%,466 个建制村有公共服务和活动场所;出台《信息化行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投入网络宽带建设资金41.13 亿元,实现网络宽带覆盖到村委会、学校和卫生室;出台《丽江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办法(2018-2020年)》,投入人居环境提升建设资金29.9 亿元,实现3609 个自然村人居环境整治达到1 档标准。
十三是推进志智双扶工程。出台《丽江市开展扶贫扶志行动方案》,累计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3.89 万场,建设“爱心超市”416 个,354 个村开展“三讲三评”活动,536 个自然村实施“小喇叭工程”,705 村(社)制定了村规民约,玉龙、永胜脱贫摘帽群众认可度分别达到97%、99.56%。
十四是推进社会扶贫工程。出台《关于加强社会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国家财政部累计派出19 名干部、投入帮扶资金6.05亿元、引入社会帮扶资金1.24 亿元支持永胜脱贫攻坚。上海诺基亚贝尔公司派出工作队员,投入项目资金开展教育扶贫;三峡集团投入资金2.3 亿元,帮扶人口较少民族(普米族)实现整族脱贫;大唐集团投入资金2.4亿元,帮扶直过民族(傈僳族)实现整族脱贫;省烟草公司3.5 亿元帮扶资金、帮助宁蒗县解决农业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薄弱环节。上海杨浦区先后派出8 名干部、累计投入资金3.7 亿元,对口帮扶3 个贫困县。省委政法委、省地震局等14 家省直单位挂联3 个贫困县20 个贫困村。引导市内121 家企业帮扶113 个贫困村。
十五是推进深度攻坚工程。出台《丽江市深度贫困攻坚实施方案》、《丽江市聚焦深度贫困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方案》,实现1 个深度贫困县摘帽,12 个涉藏乡(镇)顺利退出,110 个深度贫困村顺利出列,直过民族(傈僳族)、人口较少民族(普米族)整族脱贫。
十六是推进县域攻坚工程。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建设宁蒗“易地扶贫搬迁及转移就业示范县”、永胜“产业扶贫示范县”、玉龙“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示范县”、华坪“产业扶贫暨人居环境提升示范县”、古城“城镇化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区”。
建规立制,强化保障,是丽江脱贫攻坚始终长抓不懈发关键性工程,也是丽江脱贫攻坚战役得以稳步扎实推进的核心要素。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丽江建立五项机制,强化五重保障,在整个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建立五项机制。建立议事协调机制。市委政府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市扶贫工作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各级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指挥长会议定期听取脱贫攻坚工作汇报,研究脱贫攻坚工作;下级党委政府每半年向上级党委政府报告脱贫攻坚工作;行业扶贫部门每半年向党委政府汇报行业扶贫工作情况。建立精准落实机制。出台《丽江市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方案》,每年至少进行1 次全员遍访,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每年至少进行1 次县级项目库动态调整,做到资金使用、项目安排、因村因户施策精准,瞄准村情贫情,做到因村派人精准。实行扶贫数据一月一比对工作机制,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做到管理数据精准。出台《丽江市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将有返贫风险的脱贫户和致贫风险的边缘户纳入动态监测,适时精准帮扶。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出台《丽江市加强行业扶贫工作方案》,每季度召开1 次行业扶贫主责部门联席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中央国家机关定点扶贫、东西协作、企业集团帮扶联席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以县为单位省级挂联单位联席会议。建立示范引领机制。出台《丽江市行业扶贫示范点建设的工作方案》,按照“六个一批”的要求,建设一批实训示范基地,探索一批好的工作方法,总结一批好的工作经验,打造一批好的工作案例,塑造一批先进人物事迹,宣传一批先进典型。建立考评奖惩机制。出台《丽江市脱贫攻坚考评办法》,将脱贫攻坚列入综合考评重要内容,每年对县区党委政府和行业扶贫部门进行一次扶贫开发成效考核,对驻村扶贫工队和挂包帮进行一次年终考核,对综合评价为好的,通报表扬;对综合评价为一般的,追责问责。
强化五重保障。强化组织保障。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书记任总指挥长、市长任指挥长的指挥部。按“543”的底线要求,共派驻村工作队418 支,工作队员1609 名,实现了驻村工作队对有扶贫任务村委会全覆盖。省、市、县共派出659家部门(单位)挂联帮扶,2.76 万名干部结对帮扶4.43 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干部对建档立卡户帮扶全覆盖。累计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1800 多人次,驻村干部8300多人次,整顿软弱涣散农村党组织153 个。258 个村委会(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3 万元以上。强化投入保障。坚持用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挖掘金融扶贫资金,用好土地增减挂资金,规范行业扶贫资金,争取社会帮扶资金,引导挂联帮扶资金。五年来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18.94 亿元。强化制度保障。出台《中共丽江市委丽江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脱贫攻坚重点战略部署的决定》《中共丽江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丽江市解决自行迁徙群众相关民生问题工作方案》等系列制度文件40 余份,实现规范扶贫,依法治贫。强化责任保障。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要求。出台《丽江市脱贫攻坚“八个责任主体”责任清单》,压实各级党委政府主体和属地责任,党政一把手政治责任,各级纪委监委监督责任,扶贫部门统筹协调和参谋助手责任,各级行业扶贫部门主责和监管责任,各级定点扶贫单位包村帮户责任,驻村工作队组织落实和突击攻坚责任。实行市级分管行业扶贫领导与分管扶贫党政领导同责,市级行业扶贫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与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同责,县(区)级分管行业扶贫领导与分管扶贫党政领导同责,县(区)级行业扶贫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与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驻村工作队长同责,挂包帮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与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驻村工作队长同责的责任捆绑机制。强化纪律保障。深入开展专项治理。累计查处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1446 个,处理2901 人;点名道姓曝光182 批232 个问题。严肃约谈提醒。市委、市政府对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综合评价为一般15 个乡(镇)、10 家市级行业扶贫部门、定点扶贫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以及挂钩乡(镇)处级领导共112 名领导干部进行约谈。强化法律民主监督。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先后到5 个县38 个乡(镇)进行脱贫攻坚专项调研、视察和民主监督,提出了意见和建议186 条。
脱贫攻坚是一场世纪大决战,也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对贫穷落后命运的抗争,它最大的亮点就在于攻坚克难,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吃前人没有吃过的苦,受前人没有受过的累,摘取前人没有品尝过的胜利果实。丽江的脱盆攻坚,同样是在攻坚克难中取得丰硕成果的。回顾丽江脱贫攻坚,亮点频频——
亮点之一:全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全省最后一个无电村通电。永胜县松坪乡树底村委会阿拉山村是全省无电地区无电人口全通电的最后一批自然村落。这里山高谷深,全村36 户村民已经在山顶居住了300 多年,一直过着“白天靠太阳,晚上靠火塘”的生活,做饭只能烧柴火。为早日让阿拉山村的群众用上电,2012年开始,丽江全面启动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投资350.51 万元用于阿拉山村的电网建设。2013年1月电网建设完成,全村36 户傈僳族群众终于用上了电。
脱贫攻坚以来,丽江全力抓基础建设,补齐短板,群众出行难、用电难、通讯难基本解决。全市65 个乡(镇)均实现通油路,累计完成967.3 公里建制村硬化路,466 个建制村(居委会)已实现硬化,累计完成安防工程3448 公里,463 个建制村(居委会)危险路段有必要的安防措施,5372 个自然村(组)均实现通达,全市范围内建制村(居委会)100%达到脱贫出列通路要求。用电难问题切实解决。投入资金1396.16 万元用于村村通动力电项目53 个,实现所有建制村100%通动力电,基本消除了无电户。通讯难问题切实解决。实现466 个村(居)委会、村委会所在地学校、411 所村卫生室均已覆盖网络宽带,通信难的问题基本解决。
亮点之二:永胜:三个“全覆盖”创新产业扶贫。永胜县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近年来,永胜县将巩固提升与增收脱贫相结合、主导产业与庭院经济相结合、激发内生动力与以奖代补相结合,全面推进产业扶持全覆盖、新型经营主体全覆盖、金融扶持全覆盖,加大产业扶贫创新,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显现,为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持续增收、高质量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2019年起全面推行农业保险助力产业扶贫,按照财政补贴90%、农户自筹10%的比例,由县级投入配套资金680 多万元,群众自筹75 万元,实施18 项种植业、6 项养殖业产业扶贫项目的投保,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自然灾害和价格指数保险应保尽保,目前已在全市5 个县区全面铺开。
亮点之三:华坪县发展壮大“一县一业”芒果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全县种植芒果30余万亩,直接带动709 户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5000 元以上。
亮点之四:永胜县实施直过民族贫困学生集中办学。小学集中到乡镇、初中集中到县城,永胜县加快傈僳族集聚区“一村一幼”建设,投入4.71 亿元建设的县民族中学投入使用。率先实施每村1 万元药品采购周转资金制度,解决贫困乡村卫生室“少药”现状,目前全市村委会已经全部推广。
5年的奋力攻坚。4.43 万户17.87 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50 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个贫困县如期摘帽,区域性、整体性绝对贫困有效解决,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群众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用电难、通讯难等“五难”问题得到解决,实现组织强了、产业兴了、就业稳了、保障实了、动力足了、环境美了的历史蜕变。
启示一:将旅游转型升级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与脱贫攻坚相结合。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玉龙山办事处甲子村委会地处高寒山区,气候寒冷。老百姓靠种植洋芋、包谷、荞麦,饲养牦牛、山猪等为生,人均年收入不足600 元,是玉龙县出了名的贫困村。随着丽江旅游业的兴起,甲子村群众瞅准玉龙雪山景区旅游开发的机会,纷纷参与到旅游经营服务中,经济收入增加了,但景区也出现了环境污染、私搭乱建、收费混乱等情况。为了改变这种现状,2007年8月,玉龙雪山管委会成立了社区旅游服务公司,全面实施旅游反哺农业措施,村民全面退出旅游经营服务活动,重新从事农业和畜牧生产,社区旅游服务公司每年从景区经营收入中直补7500 元到9000 元不等的资金给村民。甲子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2015年87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摘帽脱贫,2016年贫困村脱贫出列。脱贫后为了让群众走上致富路,甲子村党总支牵头成立了丽江甘子甘坂婚纱摄影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以“党建+公司+农户”模式发展旅拍服务产业,村民户户参与,成了公司股东。2019年,甲子村集体收入和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814.53 万元和1.7 万元。
实施脱贫攻坚以来,丽江市将脱贫攻坚与将旅游转型升级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相结合,强化规划引领,编制了《丽江市乡村旅游发展与扶贫规划》,明确丽江市2016年到2020年的乡村旅游发展与扶贫目标、任务及要求。积极筹措资金,帮助玉龙县、永胜县编制完成《丽江市玉龙县拉市镇南尧村旅游扶贫规划》《丽江市永胜县三川镇清泉村旅游扶贫专项规划》;积极开展旅游扶贫示范县、乡、村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完成了1 个示范县、2 个示范乡、3 个示范村创建工作,培育旅游扶贫示范户506 户;组织贫困县乡村干部1200 余人次参加“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村官培训班”,培养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鼓励文旅企业组织客源到石头、石鼓、宝山石头城等贫困地区旅游,助力乡村旅游发展;依托自然人文资源,举办三多节、转山节、火把节、农民丰收季、荷花节、芒果节、雪桃节、稻花节、乡村文化旅游艺术节等节庆活动,营造良好的乡村旅游氛围。四年来,乡村旅游示范点旅游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拉市镇接待游客78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5.6 亿元;白沙镇玉湖村接待游客近200 万人次,旅游收入逾2 亿元;全市文化旅游行业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就业岗位近2 万个:宾馆酒店行业提供就业岗位近14700 个;旅行社提供就业岗位(含导游)约5000 个;18 个A 级景区提供就业岗位约3000 个;印象丽江、丽江千古情、丽水金沙、纳西古乐、雪山神话、花楼恋歌等六大演艺节目面向贫困地区培训吸纳演员620名。
启示二:把易地搬迁与加速城镇化建设、提升人居环境相结合。
宁蒗县委、县政府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加快推进城镇化跨越发展、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相结合创新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发展”这一目标,坚持“政策暖心、服务用心、发展顺心”,真心实意谋划搬迁、真金白银推进搬迁、真抓实干成就搬迁,总投入资金15 亿元,将全县4798户20405 人的贫困人口搬出大山进城安置。
宁蒗县把最好的土地拿给群众、最好的房子建给群众、最好的设施配套给群众解开不愿搬的心结;同时,落实搬迁安置资金保障和政策权益保障,以“两大保障”打消群众不敢搬的顾虑;贫困户搬到城里后,强化片点管理,公共服务,诚信感恩、自强教育,让群众稳得住。倡导“山上生产、山下生活”模式,发放产业扶贫小额信贷,扶持搬迁户大力发展“2700 蜂蜜”苹果、丽川花椒、宁蒗黑绵羊、宁蒗黑头山羊、宁蒗高原鸡、高原红米等高原特色农业。同时,坚持易地搬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把劳务经济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推动搬迁人口特别是进城安置人口向城镇居民转化,让搬迁群众能致富。
同时,以改善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和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宁蒗县聚焦脱贫攻坚补齐短板,完成了宁蒗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整体迁建和人民医院改扩建任务,基本建成医疗卫生片区、教育片区和文体中心;实施泸沽湖大道改扩建、大兴路棚改配套项目、万格路大兴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以打造泸沽湖5A景区为抓手,实施湖滨生态带建设。推进永宁摩梭小镇、永宁古镇和永宁农旅小镇项目建设,以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模式求取城镇化及扶贫工作新突破。
启示三:脱贫攻坚与建设长江经济带相结合。
开展脱贫攻坚以来,丽江市将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与生态文明争排头统筹规划,拟投资千亿元打造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实施了沿金沙江建设100 万亩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100 个光伏提水项目、年产100 万头生猪养殖场、连片种植100万亩特色优质经济作物、打造100 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创造100 亿元以上产业的“六个一百”工程,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促使生态环境质量、发展进程指数、农民收入增幅得到提升,全面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协同推进,提升脱贫成色。
如今,曾经“一煤独大”的华坪县立足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优势,从煤炭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全力发展有机晚熟芒果等高原特色农业;同时,重点布局发展绿色硅材一体化项目,丽江隆基一期、二期6GW 已投产试产,三期项目10GW 将于近期签约落地,闯出了一条“黑”转“绿”的产业转型发展新路;永胜金沙江畔的荒山荒坡被成片的沃柑林、软籽石榴林取代;全市种植中药材23.4万亩,万亩以上规模种植品种有滇重楼、云木香、红花亩等。
启示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脱贫攻坚相结合。
脱贫攻坚以来,丽江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累计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1800 多人次,驻村干部8300 多人次,实施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举办脱贫攻坚各类培训202期,培训干部45625 人次,整顿软弱涣散农村党组织153个,曾经“软弱涣散”的贫困村,由内到外焕然一新,拥有了一支支“不走的工作队”,涌现出了张桂梅、杨大林,陈勇等一批扶贫先进人物。
张桂梅24年如一日,扎根边疆,献身教育;她把贫困孩子当作至亲,矢志育才,无怨无悔;她以羸弱之躯坚守“一生做好一件事”的不变初心,以重病之身担当“播撒良种、浇灌未来”的使命,成为受人尊敬、可感可学的新时代奋斗者。立足本职岗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国家富强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幸福的伟大奋斗之中。张桂梅用情系群众、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坚毅执着、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生动展现了一名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甘当“燃灯者”,乐于做园丁,去点亮孩子们心中的美好未来,培育一批批时代新人。张桂梅用超越“小我”、贯注家国情怀的厚德仁爱,树立起赓续爱国情怀、弘扬时代精神的标杆。
杨大林生前系宁蒗县西川乡沙力村党总支书记。2017年12月8日晚在工作岗位上不幸逝世,年仅39 岁。杨大林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他心系群众,一心为民,带头发展养殖业,带动村民种植烤烟、花椒及附子、重楼、草乌等药材,一步步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他一心扎根基层,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认真负责,团结带领西川乡沙力村党员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勤劳致富。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和责任担当。
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只是走完了万里长征第一步,美好的生活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得到升华。丽江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顺势而谋、趁势而上,在境内615 公里的金沙江沿线建设100万亩高产稳产标准农田,实施100 个光伏提水项目,建设芒果、石榴、沃柑、中药材、油橄榄、中药材等100 多万亩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建设100 万头生猪集中养殖基地,打造100 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培育100亿元以上产业的“六个一百”工程。启动了总投资160 亿元丽江林业生态扶贫项目,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成色,开启乡村全面振兴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谱写丽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