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彬
(黑龙江省兴凯湖农场林业科,黑龙江 鸡西 158325)
工业文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导致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如何解决环境问题以及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成为了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人们已经意识到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可以有效解决当下面临的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近年来,随着政府不断引导支持,我国林业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当下环境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环境污染问题仍然未得到有效改善,现阶段,我国林业发展主要面临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我国林业资源仍显不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总需求量不断增加,导致林业资源供给出现一定的缺口,林业资源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同时由于生态环境恶化,使得林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脱节,无法有效满足社会总体需求。根据我国最新森林资源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为22.96%,人均森林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其二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粗放型的开发模式对森林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土地沙漠化、草场退化以及林业资源质量低下等问题严重,这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林业工作具有公益性、基础性、包容性以及民生性这四大特征,在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要以林业工作的四大特征为核心,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工业文明时期往往是以牺牲环境效益为代价取得经济的发展,这种涸泽而渔的发展模式违背了自然规律,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恶化。当前,在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要注意遵循自然规律,尊重生物本身的生存状态,寻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林业的发展关系方方面面,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通盘考虑,过分注重经济效益,势必会牺牲生态效益,过分注重生态效益,则必然影响经济发展,因此,必须要寻求一个平衡点。以“退耕还林”政策为例,这项政策虽然极大地推动了林业的发展,但是随着退耕还林面积不断扩大,影响了粮食生产。因此,林业生态建设必须要遵循自然规律,寻求平衡之道。
现代化林业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并且可以有效满足现代社会的多元化需求。现代化林业建设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利用现代化技术设备提升林业发展水平,采用现代信息化模式管理林业资源,提升林业发展的信息化、机械化以及科学化水平,从而创造更大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首先,要加快推进造林绿化,扩大森林种植规模。扩充林业资源;其次要科学化管理林业资源,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提升林业管理水平。此外,要积极发展林业附属产业,挖掘林业的附加价值,增强林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扩大林业整体规模。
林业工作的民生性与公益性要求政府部门必须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出台相关的政策支持林业发展。政府部门要将林业生态建设基本制度与体制确定为政治责任,以此促使政府相关部门加快顶层制度建设,为生态化林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与政策支持。
目前,非公有制林业在我国林业总量中占比相对较小,林业发展多依靠政府支持,现阶段要加快林业生态化建设,发展现代化林业,必须要推动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增加非公有制林业在林业总量中的占比。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引导和扶持非公有制林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以此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到林业当中,同时推动我国林业发展。
近年来,可以看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在林业保护方面投入了极大地精力,不断加强保护力度,这使得我国森林面积持续增加,森林蓄积量不断增长,森林质量也有所提升,为林业生态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但是仍有部分地区,过度注重经济效益,非法占用林地,改变林地用途,严重破坏了林业资源,同时在部分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中,为严格执行相关规定,降低改造标准,改造效果不符合预期。对此,各级林业部门必须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力度与查处力度,规范林地使用,保护林业资源。
综上所述,林业生态建设是我国建设生态型社会的重要环节,推动林业发展可以有效改善环境问题,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也能创造极大地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