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神经阻滞技术用于创伤胫腓骨骨折患者麻醉中的价值研究

2020-12-08 13:09:43何宝光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腓骨组间麻醉

何宝光

(鞍山市长大医院麻醉科,辽宁 鞍山 114000)

胫骨为连接股骨下方支承体质量的骨骼,腓骨为附连小腿肌肉的骨骼,容易发生小腿下段缺血坏死情况。创伤胫腓骨骨折主要由于直接暴力(压砸、冲撞、打击等)、间接暴力(高处跌落)等引起[1],临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麻醉舒适度、麻醉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将创伤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估实行区域神经阻滞麻醉和全身麻醉的临床价值,以期为该疾病的临床麻醉方法提供参考,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8例创伤胫腓骨骨折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尾号奇偶数分为2组,每组各44例。所有研究对象均临床资料完整,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重要脏器功能病变者、外周神经异常者、精神障碍者、对麻醉药物禁忌者。观察组患者中男27例,女17例;年龄22-60岁,中位年龄为(41.3±4.4)岁。对照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为25-61岁,中位年龄为(43.2±4.6)岁。2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P>0.05。

2 方法:观察组术前行区域神经阻滞技术麻醉,进到手术室后对患者生命体征指数变化进行观察、记录。然后,实行吸氧、输血、输液等治疗,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区域神经阻滞麻醉。取患者的平卧位,消毒腹股沟后,于股骨沟动脉搏动点放置便携超声探头。给予0.375% 12ml的罗哌卡因静脉股神经四周,从而构成股神经阻滞。将患肢抬高后,予以腘窝位置皮肤消毒处理,超声探头置于腘横纹近端。将坐骨神经远端分叉位置加以固定,注射和上述相同浓度和剂量的罗哌卡因。对照组实行全身麻醉,麻醉前予以全麻诱导。手术前静脉注射,0.11mg的咪达唑仑,2g芬太尼、1mg丙泊酚、0.5mg罗库溴铵。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3 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麻醉苏醒时间、术中输液量、拔管时间)、麻醉后15分钟、30分钟、45分钟、60分钟平均动脉压MAP,以及麻醉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发症发生率。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2组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分,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严重。

5 结果

5.1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1例,寒战1例;对照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4例,寒战3例,尿潴留2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55%(2/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45%(9/4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91,P<0.05)。

5.2 2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7.25±2.18)分钟,短于对照组的(15.12±2.28)分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45,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输液量(463.22±99.25)ml/h,少于对照组的(672.18±102.34)ml/h,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23,P<0.05);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10.17±2.26)分钟,短于对照组的(18.55±3.39)分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43,P<0.05)。

5.3 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麻醉前,观察组患者VAS评分(6.55±2.06)分和对照组患者的(6.72±2.11)分相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2,P>0.05);麻醉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1.59±0.3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38±0.57)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73,P<0.05)。

5.4 2组患者不同时间段MAP比较:麻醉后15分钟,观察组患者MAP水平(99.18±9.04)mmHg,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1.25±8.22)mmHg,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5,P<0.05);麻醉后30分钟,观察组患者MAP水平(100.51±9.72)mmHg,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9.85±8.64)mmHg,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37,P<0.05);麻醉后45分钟,观察组患者MAP水平(101.03±9.81)mmHg,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8.67±8.61)mmHg,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1,P<0.05);麻醉后60分钟,观察组患者MAP水平(100.57±8.91)mmHg,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0.53±8.85)mmHg,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3,P<0.05)。

讨 论

胫腓骨骨折临床多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因麻醉效果会对手术效果、术后恢复情况产生严重影响。所以,为减轻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疼痛症状,选择适合的麻醉方法非常关键[2]。椎管内麻醉方法的镇痛、镇静效果较佳,但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会加重患者痛苦。基于此,本研究采用了区域神经阻滞技术麻醉,应用效果较好。

区域神经阻滞麻醉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腘窝、坐骨等位置麻醉,有效避开血管、神经等重要位置,达到较为理想的镇痛、镇静的效果,并确保麻醉效果及安全。同时该种麻醉方法不会对患者交感神经功能构成不良影响,同时,患者取仰卧位进行神经阻滞即可,能够降低体位变换所致的骨折端痛苦,健侧肢体、排尿功能均不会受到较大影响[3]。

综上所述,创伤胫腓骨骨折麻醉中应用区域神经阻滞技术,可减少麻醉苏醒和拔管时间、术中输液量、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腓骨组间麻醉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云南医药(2020年5期)2020-10-27 01:38:14
小儿麻醉为什么要慎之慎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China Geology(2018年3期)2018-01-13 03:07:16
经腓骨前方外侧入路结合外固定架治疗Gustilo Ⅲ型胫腓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其疗效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哈尔滨医药(2015年5期)2015-12-01 03:58:10
腓骨皮瓣加外固定器修复胫骨缺损伴小腿软组织缺损
Numerical Solution of Fractional Fredholm-Volterra Integro-Differential Equations by Means of Generalized Hat Functions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