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达
(铁岭县中心医院骨科病房,辽宁 铁岭 112000)
膝关节作为人体下肢的关节之一,主要在人体中起到承重的作用,对膝关节进行结构分析,主要包括股骨内侧髁和外侧髁、胫骨内侧髁和外侧髁以及髌骨。膝关节本身是人体关节中结构最为复杂的关节,也是非常容易造成损伤的关节。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作为膝关节中常见的损伤之一,发病概率也逐年增加,因运动、坠落或是轻度暴力以及车祸等原因均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人体正常情况下,膝关节会有7℃的外翻角,膝关节外侧本身没有保护,容易受到创伤,所以胫骨出现骨折也是非常常见的。这类复杂的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在选择治疗方案时一直受到医学界的争论,在创伤骨科中也是难题。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低,单侧的支撑钢板固定则是可能出现畸形或是骨不连,断板概率较高,双侧坚强的钢板固定,术后的感染概率较高,皮肤出现坏死几率更大。治疗时应该满足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并有坚强、稳定固定骨折的断处,尽可能是使得关节内的生物力学、组织结构恢复,避免出现创伤性的关节炎[1]。我院在展开研究时,对患者展开双钢板固定,获得一定效果后将研究具体信息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随机非盲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共计40例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0例患者为观察组均展开双钢板内外侧的固定手术展开治疗,10例患者为对照组行传统的单侧支撑钢板固定。纳入标准[2]:(1)均在我院行X线CT或MRI确诊为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2)患者和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3)患者行Schatzker分型均在4-6型之间。排除标准:(1)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已经接受过骨科其他相关治疗患者;(3)严重的膝关节病症不适合展开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4)其他相关疾病对进行手术和术后有已知影响的患者。研究对象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17-69岁,年龄中间值(47.9±8.1)岁,患者均为闭合性损伤,伴有不同情况的软组织损伤,其中半月板合并损伤共有7例,合并前后交叉韧带损伤5例,不同程度内外侧副韧带损伤4例。分型:4型20例,5型16例,6型4例。2组对比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展开对比。
2 方法:术前准备:所有研究对象从急诊入院后,给予抬高患肢处理,展开消肿治疗,并对局部进行冷敷降温。术前行常规检查,血尿常规、心电图、心脏彩超以及凝血功能等,患有严重内科疾病患者,术前首先展开内科疾病治疗。怀疑韧带较差或半月板出现损伤的患者均需要展开患肢的MRI检查。对照组行传统单板固定,按照我院要求和患者意愿完成手术。观察组行双钢板内固定手术。在硬膜外阻滞麻醉或是全麻之后,取平卧位,患肢大腿上大约1/3处行止血带,常规消毒后铺巾。行切开复位和支撑钢板内固定手术。4型骨折患者行内外侧的弧形双切口,显露关节后,内侧放T型钢板,外侧放高尔夫钢板,注意切口不可在深筋膜层多次剥离,注意保护骨膜,避免造成血管和神经的影响,去除积血后,清除血块和碎骨片,对骨折情况和韧带情况进行详细检查。5型和6型患者选择前正中S型切口,内侧放置T钢板或L型钢板,外侧依旧是高尔夫钢板。半月板损伤还需进行修复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根据情况进行钢丝固定或吸收钉内固定。术中确认复位满意、固定牢固后,髌韧带复位,置引流管后逐层缝合,无菌纱布包扎结束。术后72小时内拔除引流管,常规抗生素展开止血、消炎、抗菌治疗,周期7天。术后72小时将膝关节逐渐垫高,展开肌力收缩功能锻炼,术后5天行适当不负重屈曲活动,术后第6周可适当展开负重练习,第12周可双拐负重行走。
3 指标观察[3]:通过复诊和电话随访的方式,在术后24个月内,统计2组患者的愈合时间,对患者行Rasmuaaen膝关节功能评价,主要包括术后疼痛、行走能力、关节活动度以及关节稳定性等内容,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膝关节功能越好。
5 结果:观察组患者均未出现膝关节内外翻畸形,没有出现钢板螺钉断裂,没有出现深部感染;对照组有2例出现畸形,1例出现深部感染,及时展开治疗后均得到控制。愈合时间观察组为(2.1±0.4)个月,对照组(3.7±1.5)个月。观察组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6.812,P=0.010)。Rasmuaaen膝关节功能:观察组得分(95.3±3.1)分;对照组得分(63.5±8.4)分。观察组膝关节功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9.792,P=0.000)。
膝关节中,半月板、关节囊和韧带能够使膝关节更稳定,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结构。胫骨平台是一些松质骨构成,相对支撑力更弱,一旦受到外力的挤压或撞击,非常容易出现骨折或是塌陷。临床上胫骨外侧平台骨折相对发生概率相对内侧平台更高,一来因为内侧的平台本身比外侧平台更加坚强,二来是患者受伤后都是膝外翻位。所以在膝关节完全伸直时,股骨内髁和内侧平台的2个关节面内缘是相互对齐,加上股骨外侧髁前部相对较窄,外侧的关节面外缘和股骨外髁处于平行状态,所以外侧平台骨折会表现出粉碎性,并伴随有关节面的塌陷。有数据表明,胫骨平台的关节面塌陷超过1.5mm,关节内的压力会出现明显的改变,超过3mm以上,压力明显增加,关节面的塌陷最终会使得膝关节不稳定,对预后有非常大的影响,理想的膝关节功能和关节内的稳定性、协调性、负重分布、正常的软骨生物等有直接的关系,膝关节的协调性不足或是出现轴向偏斜,膝关节受到创伤,出现骨关节炎的概率非常高[4]。一般来说,内侧的平台发生时需要较大的冲击力,所以内侧的骨折很可能伴随外侧的骨折一并出现,严重还会引起膝关节周围的其他骨结构或是支持结构受到损伤,故而内侧平台出现骨折时,治疗中需要更高的固定措施。
胫骨平台骨折在治疗上应该分类分型展开治疗,分型指导手术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临床一般选择X线、CT和MRI对分型进行辨别,以Schatzker、AO以及Hoh1、Moore等,常见的前2种。AO中相对内容详尽,对骨折的严重性和粉碎程度有明显的提示,对手术的难易程度和预后情况也有较好的提示作用,可分为关节外骨折、部分关节内骨折和完全关节内骨折,常见的是后2种。Schatzker则是重点对粉碎程度进行探究,对胫骨平台骨折的局部特征变化有非常精确的指导,这种基于内侧平台的压缩和外侧劈裂塌陷、胫骨平台和骨干的关系进行的描述,可分为6种类型,本次患者均在4-6型,至少表现出内髁骨折,骨折情况较为严重,是高能量的损伤引起,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双钢板固定相对而言优势更明显[5-6]。双髁骨折后,骨折移位和塌陷概率更高,术后内翻畸形发生概率相对较高。单纯的外固定或是钢板固定,5型和6型的患者都不能得到更好的固定,可能还会出现术后再移位、关节面塌陷或外固定时间更长等问题,影响预后。这类患者本身骨折更加严重,稳定性明显较差,双侧钢板固定后,剪应力和压力都得到较好的矫正,关节能够更稳定,有预防关节面塌陷的作用,有效避免了长时间的外固定,对促进早期进行关节锻炼有较好的帮助。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双钢板内固定临床效果更加显著,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综上,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行双钢板治疗,临床恢复时间更短、效果更理想,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