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

2020-12-08 12:28
魅力中国 2020年23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精英建设

(中共绥化市委党校,黑龙江 绥化 152000)

文化哲学,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寻找出文化普遍规律和法则。从哲学的视角来审视,文化建设有其内在规律可循。

一、批判继承与转化传统文化的文化创新规律

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是文化建设的前提基础。实现文化创新,首先要对传统文化加以批判,剔除其糟粕内容。但这种批判,不是全盘否定,还要对优秀传统文化加以继承。批判性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继承基础上的再创造。创新的过程,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转化发展的过程。实现了转化,才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应遵循文化创新规律,推动我国文化快速发展。

二、精英文化濡化大众文化的文化自觉规律

顾名思义,精英文化就是极少数精英的文化,而大众文化就是普通大众的文化。大多学者都把精英文化看作是知识阶层的创造、传播和分享的文化,而大众文化则是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的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存在紧密联系。大众文化是精英文化形成的母体。精英者通过对大众文化的反思批判,进而概括提升而形成精英文化。归根到底,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一样,都是对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精英文化在对大众的普及教育中也会转化为大众文化。另一方面,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有着本质区别。从存在基础上看,精英文化往往是社会上层,尤其是少数知识阶层的专利。而大众文化则流行于下层的普通民众之中;从理论系统看,精英文化是系统的、深刻的、理性的。而大众文化是零散的、浅显的、感性的;从和社会的关系看,精英文化是理想的、非功利的、超越于社会之上的主导文化。而大众文化是现实的、功利的、附着于生活之中的从属文化;从文化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来看,精英文化往往主动积极引领社会发展,而大众文化往往处于被动从属地位。

纵观人类的历史,精英与大众的文化矛盾统一成为文化发展中一种常态。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矛盾突出表现在思想意识的敏锐与迟钝、超前与滞后。在社会大变革时代,精英的思想、意识、行为处在历史发展的潮头上,他们强烈地呼吁大众的觉醒,在精英的强烈呼吁之下,大众才能觉醒,甚至有时,大众的觉悟迟迟不能做出回应,需要精英反复进行觉醒。文化建设以文化自觉作为先导,通过精英的文化自觉唤起大众的文化自觉,推进文化建设。

三、阶段性和长期性相统一的文化渐进规律

事物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文化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个阶段性和长期性相统一的渐进发展过程。文化建设把一个长期的过程,划分为具体的若干阶段,在每个阶段,设置具体目标。通过一个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推动文化发展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相伴进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长期过程,通过一系列阶段来实现。十七大报告总结出我国文化发展的现阶段性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效明显;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十七届六中全国提出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制定了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文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这些目标的实现,将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十八大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及阶段性目标下,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一步理性指出了,在阶段性目标之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长期性。总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通过阶段性目标的不断实现,经历一个长期过程中最终实现的渐进过程。

四、立足民族特色与借鉴世界文明的文化自强规律

自强,指自己努力图强。《宋史·董槐传》说到:“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说到了国家自强。自强以内因为主导,还要以外因为条件。文化建设也是如此,要立足本土民族特色,这个特色就是我们的传统,这是文化建设的内因。同时,也要积极借鉴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这是文化建设的外在条件。立足民族特色和借鉴世界文化成为文化建设的自强规律。寰宇世界,任何民族的文化建设都是在立足本民族特色文化基础上,同时积极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推动本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我国历史上遗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精神财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成就。在史学方面,汉司马迁著成《史记》,唐司马光著成《资治通鉴》,清编纂二十四史,创造了世界文明史上最为繁盛的史学文明。在文学方面,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化的典型特色,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古典名著举不胜举。哲学文化在宋代进入黄金时期,儒、释、道开始合流为理学。中国汉唐、宋清时期还形成了辉煌的建筑、雕刻、书画等文明成就。这些丰厚的文化资源,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前提基础。在此基础上,吸收外来文明,实现文化融合。中华文明经过吸收大量外来文明,进一步丰富了自身文化内涵。总之,本土文化是文化建设的根本,外来文化是文化建设的养料,相互融合吸收,挖掘本民族文化的精髓,吸收一切外来文明,才能真正建构起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精英建设
浅谈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几点思考
洋场·小报·《红楼梦》——媒介建构下的大众文化(1912—1949)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浅析“大众文化”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