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被专家学者誉为:闽南文化的基因库,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我以为这是很有道理的。喻之为“闽南文化的基因库”,是因为海沧融汇了今之闽南厦漳泉的文化精华。海沧的南部地区,历史上属于漳州府海澄县,即该县一都、二都、三都;海沧的北部地区,历史上属于泉州府同安县,即该县积善里十七、十八两都;2003年设立海沧区,隶属厦门市管辖。可以说,闽南的方言、戏曲、习俗、民间信仰、建筑形制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海沧都有比较集中、比较经典、比较全面的呈现。喻之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主要是因为海沧从明代中期以来,在三个历史节点上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一是在明代中后期,以海沧为重镇的闽南月港,于公元1567年 “隆庆开海”后,成为全中国唯一合法的对外贸易口岸,外贸总量占当时全国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证明了大航海时代中国没有缺席。二是在晚清和民国初年,东南第一条铁路——漳厦铁路,1905年就在海沧动工,并于1910年建成运行。孙中山先生在1919年出版的《建国方略》,则为海沧描绘过“东方大港”的蓝图。三是在20世纪80年代,根据邓小平同志的决策指导,国务院于1989年5月批准设立海沧台商投资区,赋予其在对台交流中先行先试、探索创新、示范带动的重大使命。由此可见,海沧一直是中华民族走向开放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
海沧历史上虽然只是闽南的海陬一隅,未曾设立过县治以上的府衙,但她的人文积淀却是丰厚的。北宋年间,名医吴本在这里悬壶济世,其仁心妙术得到历代百姓尊崇,明代永乐皇帝敕封他为保生大帝,后世誉为“闽台医神”。大宋王朝,海沧文风过化,书香迄今千年:一代书家蔡襄邀请其文友颜慥担任漳州教谕,定居海沧并设立书院;嗜书如命的苏竦,以言传身教成就了漳泉子弟十数人进士及第,其后裔分居漳泉两地,如今竟奇迹般地同属海沧区;理学大家朱熹曾多次到访海沧,并在今海沧东孚后柯村,为其好友柯翰之“一经堂”题名。有明一代,海沧更是人文蔚起。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闽浙巡海道副使柯乔、龙溪知县林松、闽南大儒林希元以及海沧当地学者周一阳,将欧洲佛朗机商人修建的金沙公馆改建成金沙书院,是为中国书院之林中独具海洋文化的一座。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金沙书院制刻《古今形胜之图》,后被西班牙国王珍藏,成为世界海洋文献的珍宝。“石敢当御史”柯挺,在海沧云塔院前修建了公益性质的书院,教授海沧子弟知书、达礼、上进,如今书院的废墟旁还留着“师弟解元”的碑刻,以纪念他和他的学生周起元,而柯挺也因创造了师徒三人“三元及第”的传奇而名扬四海。周起元,海沧后井村人,官至应天巡抚,名列东林后七君子,廉政为民,不畏珰祸,而且极力推动海洋贸易,是中国海洋文化的伟大先驱。颜思齐,海沧青礁村人,从闽南月港辗转日本,率领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等闽南海商纵横东亚海域,于天启元年(1621)开始驻守、开发、经营台湾,连接了祖国大陆与台湾的血脉亲情,被誉为“开台王”。海沧历史上曾经涌现过51名进士、127位举人,可谓文采风流,弦歌不绝。“爱拼才会赢”的闽南人精神激励着海沧民众一波波地走出去,过台湾,下南洋,清朝中后期至民国初年达到鼎盛。祖籍海沧鳌冠村的康熙年间巡守南海的水师提督吴升;祖籍海沧锦里村的嘉庆年间台湾文化大家林朝英;祖籍海沧霞阳村的华侨民主革命家杨衢云;祖籍海沧新垵村的南侨诗宗邱菽园;祖籍海沧鳌冠村的厦门大学第二任校长林文庆,和他的儿子、抗战时期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长林可胜;祖籍海沧山边村的台湾抗日义勇总队总队长李友邦中将;祖籍海沧后柯村的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的夫人柯玉芝;祖籍海沧霞阳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文化部部长马寒冰;祖籍海沧新垵村的一代名医钟南山,都是海沧儿女的杰出代表。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挖掘整理本土文化资源,编撰出版本土文化丛书,对于存史、资政、育人,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强化爱国爱乡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开发建设,海沧迅速崛起,已经成为厦门跨岛发展的一座亮丽新城,正在构建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一流海湾城区。2019年,在海沧台商投资区创立30周年之际,中共海沧台商投资区工委和中共海沧区委、海沧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和海沧区人民政府决定编撰出版“沧江文库”丛书,并组建编委会,命我担任主任。我们将组织文史专家、乡贤耆老和台胞侨胞,对海沧地区自古以来的历史人物、先贤著述、风物民俗、金石古迹、海外侨社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加以收集整理,编辑成书,集结为系列。沧江发源于海沧文圃山,流入九龙江口,汇入台湾海峡。以沧江命名,集海沧历史文献之大成的文库,其涵义是海沧人文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与时俱进。庚子开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居家禁足日久。春分时节,我邀请著名诗人舒婷女士踏青海沧,放怀遣兴。我与舒婷女士谈及海沧人文鼎盛及编撰“沧江文库”之事,蒙其赞赏鼓励有加,余诗兴勃发,即兴一首七绝相赠。在《沧江文库》开山之卷何丙仲先生编校的《周起元传疏辑补》定稿之际,我谨以此诗向《沧江文库》致敬:
愁云横断北东南,
环宇悲惶困不堪。
春水一溪奔海去,
樱花万点落青山。
湖湘文化泰斗唐浩明先生评曰:“好诗!春色又回,万物复苏,人间依然是美好的。”台北书院院长林谷芳先生评曰:“诚然,海沧风貌,何只外观之经贸繁华,更有厚实之文史积淀。兄之‘春水一溪奔海去,樱花万点落青山’,正可为海沧文集乃至海沧文化作一极到位之开卷拈提。”感谢!台海两岸大师的鼓励,甚会我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