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云
课程标准中对阅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着力利用课堂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巧借语文课堂开展语文活动,让学生爱上朗读。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活动中进行学习,效率会更高一些。由此,本人在平时语文教学中通常是通过开展语文活动来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有哪些语文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根据学情及教材的特点,适当地安排课堂的朗读时间、设计不同的朗读形式,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朗读课文。一般都要求使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在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表达性的朗读,尽量让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另外,在朗读教学环节中,还要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激励和积极评价。这样更有利于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参与朗读,喜欢朗读,对朗读产生兴趣。注重朗读还能吸引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美感,从而促进学生阅读意识、阅读和审美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来开展朗读活动,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通常采用的朗读形式有以下几种如角色朗读、配乐朗读、想象朗读、表演朗读等,在这些课堂活动中,学生一定会深受感染,并越来越喜欢朗读。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知道,朗读活动的进行是比较耗时间的,而往往语文教学的课时又是十分紧凑或有限的,所以朗读环节的设计是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抑或教学时间来适当安排的。这样就有可能会让学生在教师不能安排朗读训练的时候,会忽略掉朗读的体验,减少朗读的行为,从而会让教师曾经做过的训练效果淡化。所以,利用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准备时间,进行常规的朗读训练,也不失为一个弥补以上不利因素的好方法。我的做法是,开展“语文课前朗读秀”,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3分钟,以班级学号为序,轮流安排一位同学上讲台进行朗读展示。朗读的内容可以灵活多样,统一安排与自主选题相结合。根据语文学科以及当年学段教材内容的特点,每一个学期安排一个主题,或是进行古诗词诵读,或是本学期教材要求阅读的经典名著的片断朗读,或是进行课外好书推荐活动并朗读精彩情节等等。这样,把朗读训练做成了常规活动,还不占用课堂教学的时间。既能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也能弥补因课内时间不足而不能顾及的朗读能力训练。还可以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锻炼,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还提升了学生的自律意识和尊重欣赏别人的品质,增进班集体的凝聚力等,好处多多,不容忽视。
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合理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利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可以让我们的语文教学锦上添花,如虎添翼。在朗读教学中,利用网络优势,把一些现成的优秀的朗读朗诵作品移到语文课堂上,供学生欣赏与学习。比如朗诵名家的优秀作品、欣赏优质的视频音频作品或电视节目如央视《朗读者》等。在欣赏与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朗读气氛的感染,扩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另外,学生皆善于模仿,在名家的引领下,学生自己也会在优秀的朗读朗诵作品中吸取一些经验,学习一些技巧,并应用于自己的朗读之中,一定会大大提升学生的朗读质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在学生阅读时进行综合评价,要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有创意的评价,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教师可以在学生之中展开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使用评价机制促使学生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朗读。开展朗读类竞赛活动是一个不二选择,在实践中,我会在每个学期至少精心组织一次朗读类竞赛,如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我是朗读者,我是小演员(戏剧表演)等。在竞赛活动中,一定要动员全班同学全员参与活动,分工明确,保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把活动做成一个集多元化、系统化、规范化为一体的赛程,包括小组内评议并推举参赛选手,参加比赛,评委打分,奖状颁发,活动总结等。活动工作人员如主持人、评委、记分员、纪律维护、外事交涉等一应俱全。
总之,朗读可以为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熟悉语文学习的规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竭力地引导学生,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巧借语文课堂开展语文活动,让学生爱上朗读,引导学生去理解作品的内涵,感悟朗读的美感。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起来,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语言艺术的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升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气质,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