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梓源 任雪
(1.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41;2.珠海大横琴发展有限公司,广东 珠海 519000)
在课程设计中,不管是哪种艺术美,都是比较虚幻的,需要借助审美对象进行具体感知。因此,体验就在加强课程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课程设计中,高校的公开课程中应该开设已满与学生的生活相关的美育课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物质或精神财富,都在满足着学生的需求。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人们越来越需要美。未来的世界一定是美的。
体验式美学是一种教学方式,是将生成教学和体验学习整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体验,从而加深学生的学习感受,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另外,教师还要注重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学习素材,拓展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在课程中成为审美的主体。在一门课程中,无论知识怎样抽象概括,如果属于社科类的课程,就应该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走出书斋,走入实践。人生中的很长时间既不是在艺术殿堂中度过,也不是在自然山水中度过,而是在劳动、进修以及平常的生活中度过的。如何提高学生生产生活的效率,怎样让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比较舒适,就需要对工作、学习融入一定的审美,从学生着手,为审美做好准备。高校美学公共课需要面临实际、生活以及学生,但是不能确实美学品格,让美学教师浮于表面化、形式化。反之,应该将“形而下”转变为“形而上”,让学生从平常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中感受、认知并创造美。
我们国家是一个人口大国,在社会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文盲、法盲的数量越来也少,但是却出现了很多的“美盲”。很多人都拿着明星的照片到美容院想整成明星的样子。由此可以看出,社会人士对美的认知是不准确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没有必要去刻意对明星进行模仿。再者,人们的美主要就是内在和心灵,像风度气质就是内心体现出来的。比如,从容自若就与知识有关,威武勇敢与强势有关,宽容大度与胸襟有关。还有文静可以展现出阴柔美、深沉可以表现出含蓄美,这都是有不同特征的美,也呈现出了不同的审美价值。因此,教师在美育教育中,可以从文化美学的层面开展,比如在禅宗文化美学中,教师可以将生活四艺融入到课程中,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思想与意趣,从而获得精神方面的感悟。另外,教师还可以将无感与空间表达结合起来,再将本土文化融入到课程中,让学生感受花木呈现出来的人伦道德,感受空间上的神韵。对禅宗文化进行空间方面的神韵,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对空间设计作品形成共鸣。在体验性美术课程中,将体验、感悟融合起来,借助对作品的美学、文化等方面的感悟,可以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探讨,尤其是在空间设计中感悟文化的精神内涵。在美育教育中,主要是从内心到行为的激发,最重要的就是内心的态度与观念。因此,美术教育应该注重“道”,而不是“术”。“术”摘要是技巧、方法,是“形而下”的,“道”是指精神、道德,是“形而上”的。如果学生的言语不能发自真心,也不是微笑,那么就算他再掌握了大量的美学知识和方法,都不能让人们感觉到真诚。
在古代的美育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理想以及道德精神,关怀是美德创造者的追求。在今天的美育中,高校应该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充分运用美育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充满现实和艺术的情境中去感受社会的风格,并且承担起社会责任。有学者曾经提出,人对在艺术和文学以外的事物进行接受时主要是借助情感,与生活、感悟形成共鸣。在对诗歌进行鉴赏时,应该感受创作者传达的情趣;在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时应该感受创作者传达的情怀;在对绘画作品进行鉴赏时应该对画意进行体验。以文学为例,在体验美学的背景下,《散文赏析》课程应该呈现出这样的特点:其一,赏析类的课程应该呈现出审美性。像散文教学,散文就是一种美学,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从内容可以看出,既包含着美景,又蕴含着人情。学生在对散文进行鉴赏时,应该注重运用华丽流畅的语言;其二,赏析类的课程应该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散文是一种艺术,心灵应该是开放的。针对典型的作品,应该看到创作者的胸怀,看到创作者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追求。
教师可以将体验美学和审美教育融合起来,找到清晰的美育教育的思路,将文化内涵和素质教育相互渗透。在具体的知识讲授中,充分考量学生的素养,在美学课程中对文化进行追求。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在公选课程中进行体验,感受、爱好并创造美,感受艺术传达的地域文化及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