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健睿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 300222
人生的幸福是怎样实现的,这是我们一直追寻的问题。哈佛的一项持续了75年的研究记录着七百多人的人生轨迹,实现了许多不可能,这一项目的第四代负责人在Ted的讲台上分享了这一研究过程和结果,该演讲人际意义的实现就是该项目研究意义的实现,因为这一研究成果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实现幸福就是这一研究的最大价值。基于人际功能理论,以该演讲为语料,从语气、情态、人称系统进行分析,以便探求该演讲构建人际意义的方式和技巧。
韩礼德建构系统功能语法的目的是为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这个框架适合于口头语篇和书面语篇的分析(Halliday,1994)。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中,人际功能指的是人们用语言来和其他人交往,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用语言来影响别人的行为,同时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甚至改变世界(黄国文,2002)。人际功能包括语气系统、情态系统和人称系统,通过人称、语气、情态动词甚至是肢体语言等使人们在交际过程中表明身份或态度以此影响他人进行交际。在功能语法人际功能指导下,交际角色可分为给予和需求,交际对象可分为信息和劳务,由此产生了四种言语功能:提供、命令、陈述、提问。语气系统根据句子中主语和限定成分的顺序将句子划分为陈述、疑问等不同语气,然后通过句子语气以及句中作限定成分的情态助动词等的使用表达一定的人际意义(胡壮麟,2005)。人称系统可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体现着不同的功能和交际目的。情态系统是除归一性的中间等级,通过情态动词来表达讲话者的态度和看法。运用这三方面理论进行分析,探索本演讲实现传达信息以及产生影响的策略与方式。
在人际功能的理论指导下,可从语气、情态和人称三方面对该演讲进行分析,探索人际功能在该演讲体现的特点和产生的影响。
在功能语法中,语气包括主语和限定成分,主语和限定成分的顺序是决定语气的标椎,主语在限定成分前为陈述语气,在疑问语气中,主语在限定词之后是一般疑问句,而在WH疑问句中如果WH为主语,那么主语在限定成分前,否则主语在限定成分之后。在本演讲中,陈述句占全文88.7%,疑问句占全文10.1%。演讲是单向输出的语言活动,因此在演讲中陈述语气的使用较为频繁。在演讲中疑问语气存在的目的不是寻求答案,而是实现特定的人际意义。
例1:Over 80 percent said that a major life goal for themwas to get rich.
在例1中演讲者清晰地介绍了现在的社会现象,也就是人们将名利的获得和人生幸福划等号的固有思维,以此作为铺垫,与接下来演讲者要陈述的观点形成对比。陈述句的使用直接明了,让听众更易理解和接收信息。
该语料是讲解有关哈佛的一项关于人生幸福的研究,最终向听众展示结果并传达实现人生幸福的方式的一次演讲,介绍研究项目,讲述研究过程,陈述社会现象必不可少,这些过程都需要以陈述语气展现,整个演讲过程更像是讲述一个故事,而陈述语气能够更加简洁明了地表达演讲者的观点传达研究结果,最终实现研究意义。
例 2:What keeps us healthy and happy as we go through life?
以疑问句开篇演讲,自然地引出演讲主题,也就是人生的幸福是何去何从的。演讲是单向输出的,然而疑问句的使用好似是在与听众对话,拉近了演讲者和听众的距离,给听众亲切感,营造了轻松有趣的氛围。在这一提问中也在引导听众去思考,使听众自然地置身于演讲者讲述的情境之中,为之后讲解这一研究做铺垫。疑问语气的功能是索取,然而在演讲中使用疑问句是引出话题,轻松气氛的方式。
情态是语气成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位于主语之外的限定成分中,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说话人可通过使用不同的情态助动词表达不同程度的情态意义(黄国文,2011:279)。功能语法认为情态是肯定和否定的中间等级,情态分为意态化和情态化,分别对应的是命题和提议,在命题中情态主要体现为可能性或经常性,在提议中情态主要体现为意愿或义务,韩礼德还将情态分为高中低三种量值,以此能够推断出说话者的态度和观点。
1.情态化情态
情态化可分为表达可能和频率,在本演讲中表达可能性和频率的均有出现,在其中低度量值出现16次,占全部情态表达59.2%,高度量值出现4次,占14.8%。
例 3:High-conflict marriagesturn out to be very bad for our health,perhaps worse than getting divorced.
Perhaps为情态化情态附加语的可能性表达,属于低度量值。演讲者表达生活在矛盾中对健康的影响或许比离婚还大这一理论,这一句话引出与公众印象相反的结论,这种相反的语气更突显了人际关系的好坏决定人生幸福的结论,而perhaps的使用弱化了相反的语气,使演讲的态度不强硬,同时听众也可以理解演讲者的意思。
例4:And sometimes memory is downright creative.
Sometimes是低量值情态中表达频率的情态附加语,例4说明了记忆有时候会创造这一现象,演讲者表达人的一生靠着记忆回忆是不可靠的,而接下来就引出哈佛对于724个人的人生进行全方位记录的事实。记忆不可靠这一观点不能是绝对的,但这一阐述引出后文并与后文做对比是必要的,增强了观众的期待和好奇,这时低值频率情态附加语的出现就会显得观点更加严谨,能够成功地达到演讲的对比效果,吸引听众注意。
2.意态化情态
意态化可分为表达意愿和义务,在本演讲中,表达意愿的情态动词出现7处,全部为中度量值情态表达,并没有使用表达义务的情态动词。
例5:What we would really like is a quick fix.
Would是中度量值表达意愿的情态动词,在例5中演讲者描述了一种社会现象,也就是现在人们追求的是走捷径,所以我们总是不能达到幸福和睦的婚姻,这回答了上一句的问题。would这一中度量值的情态动词的使用不带主观色彩,客观地说明了社会现象,点明了我们深知幸福途径却也不能轻易到达幸福的原因,剖析了社会问题,为这次演讲增加了更深刻的意义。
情态动词或附加语的出现帮助演讲者实现了演讲的人际意义,该演讲大量使用低度和中度量值的情态表达,这符合在Ted演讲交流研究成果的语境,不过分强调和施加观点。在本演讲中演讲者多次通过情态动词,运用一肯一否对比推进演讲,符合演讲调动听众积极性的目的。
语篇中的人际意义可以借助人称系统得到体现(Halliday,1994:191)。人称代词的选择标记着讲话人的身份和地位,是人际功能重要的分析对象,从人称的选择可以看出语料的背景,说话人与听话者的关系以及蕴含在演讲之下的含义与意图。人称可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作用。
例6:We interviewed their parents.
We是演讲中最频繁使用的第一人称表达,在例6中演讲者表达被告知要加倍努力实现更多是我们都所经历的,we的使用将听众和演讲者放在相同角度,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引起听众共鸣,使听众对这一演讲有参与感,也对接下来对这一话题的讨论更有兴趣。
例7:We know you can be lonely in a crowd.
在例7中第二人称you指代听众,引导听众联想自身的经历,将研究的社会现象扩展到听众自身上,让研究结果更具有可操作性。第二人称与第一人称的交替使用形成了演讲者和听众的交流情境,听众有参与感,更能实现研究意义,使研究结果能够帮助到听众。
例8:They are finished college during World War II.
第三人称they在本演讲中出现了31次,they在本文中构建了哈佛研究的研究对象这一群体,介绍了被研究者的情况,对于听众起到了指示的作用。在本文中经常与we交替使用,转换人称能够给听众更强烈的画面感,对于研究过程的叙述力更强,使对于研究过程的阐述更加生动。
本文在功能语法的指导下,从语气、情态、人称三个方面分析了这一有关哈佛大学研究项目的演讲。在语气上,陈述语气使用最为频繁,本演讲叙述性强,陈述语气的使用清晰明了,而疑问语气的使用多为引出主题,引导听众思考,使演讲活跃不呆板。在情态上,低度量值情态动词使用最多,低值情态表达更显谦虚,更易被听众接受。在人称上,第一人称we使用最为频繁,we的使用拉近距离,使双方站在同一角度上。人称的交替使用,营造研究过程的画面感和演讲者与听众的交流感,能够更好地传达研究成果,实现交际意义。通过对这一演讲的人际功能分析,进一步帮助听众理解和接收演讲者信息,对于分享研究成果的演讲在人际功能上实现成功的交际途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