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械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路径探索与实践

2020-12-08 05:39朱亚东高艳游文明郝欣妮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专业课专业课程思政

◎朱亚东 高艳 游文明 郝欣妮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内容,深刻认识到高校在实现教育现代化及培养国家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三全育人”背景下,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的研究与探索,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作为一名高职机械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对如何将机械专业课程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的问题;如何让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成长为具有良好品格的时代新人的问题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高职机械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大多数机械专业的毕业生在企业一线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专业较枯燥、工作环境较差、技术要求较高、刚工作时待遇较低等是不少从业者所反映的行业特点。因此本专业要想培养机械制造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仅仅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必备的专业技能还远远不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放在专业人才培养的首位,必须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求真务实、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高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思政课程,虽然学生在思政课程中收获很多,对其思想影响很大,但相对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要求还远不足。课程思政是思政教育的有力手段,是思政课程的一个重要补充,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实现专业课程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围绕培育时代新人的总体目标形成系统合力,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思政的开展既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同时也是“三全育人”的具体要求。

二、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及主要问题

通过本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对课程思政公开课堂的深入剖析,以及开展课程思政的同行们的集中讨论,发现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 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不强、思政能力不足

高职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工作不能相互配合,而是各自为阵、各行其是。传统的思政课程教学脱离学生的兴趣点,不能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出现了孤立化、虚空化、形式化的情况。部分专业课教师仍有“教授专业知识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思想道德教育是思政教师、班主任及辅导员的事”的想法。有部分专业课教师具备一定的课程思政的意识,但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有待提高。例如:教师个人人文素养不高,人格魅力不足,不善于挖掘和课程贴合的思政元素及内容,在课程思政实践过程中渗透力不足,缺乏系统规划,效果不佳。

(二)缺乏有效的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

在课程思政的课堂当中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应当以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将融入了思政元素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三观。但现在教学内容中很少有融入“工匠精神”“不怕脏不怕苦”、职业道德等思政要素。有的教师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结果也就是简单的叠加,就事论事,照本宣科,反而使得学生更加反感,既没有得到思想政治上的提高,还影响了专业技能的学习。

(三)缺乏导向性的评价体系

因思想道德教育涉及面广,见效不快,且量化难等原因,各高校教师的考核评价更侧重于论文发表、专利申报、教科研获奖等方面,而往往忽略了教书育人这一基本方面。这也造成了教师个人发展和人才培养之间矛盾的产生。传统的专业课教学评价体系主要是考察教师的专业知识的传授能力及授课态度,并未将思政教育放在考核当中。从而使得“课程思政”缺乏政策的引领,在功利化心态下,逐步边缘化、形式化。

三、高职机械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育人能力

专业课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实施者,承担了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必须提高专业课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课程思政意识。通过开展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座谈会,举行“课程思政”主题公开课等活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育人意识,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引导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做好学生的领路人。充分运用教师讨论、集体备课、观摩示范课等手段,开展思政教育技能培养,让每位教师真正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二)提炼思政要素,融入课程教学

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提炼思政要素,并将其融入教学中。结合机械专业岗位特点,机械类专业课程要突出培育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充分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将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等价值引领贯穿教学全过程。在讲解专业技术发展时,可列举一批不畏艰苦、勇攀高峰的代表人物,并讲述其追求卓越、不懈奋斗的光荣历程;在具体科学研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养成科学思维方式,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在实践动手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以本专业核心课程《智能制造生产线技术》课程为例,编制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修订课程标准,切实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融入教学设计,开发在线开放课程,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发挥引领作用。例如《智能制造生产线技术》课程的素质目标是:培养工匠精神、良好的沟通技巧、不怕脏与不怕累的吃苦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在介绍生产线技术概述时,结合口罩自动生产线来进行介绍,突出智能制造生产线技术在抗疫中的重大作用,引导学生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服务于国家需要和民族振兴。

(三)创新教学方法,进行科学引导

面对思维活跃、有自主意识的当代大学生,课程和思政的简单叠加已无法起到良好的价值引导和观念培养的效果,更别提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了。针对现在“00后”大学生的特点,结合思政教育的目标,采用创新式的教学方法,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让同学们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在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中,促进学生通过参与和思考,实现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认同,以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项目驱动法、专题讨论法等。另外要在语言、方式和手段上转型,用“00后”的语言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讲授中;由灌输转为对话,变“独白”为互动交流,由理论讲解转为体验式教育。可以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专题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实践和研究,例如结合防控防疫要求,用问题为导入,我们今天是如何来防疫的?除了一些有效措施之外,防疫重要物资口罩也是必不可少。那口罩又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引入口罩自动生产线,进而讲解智能制造生产线的相关技术。

(四)制定具有导向性的教学评价体系

要将育人置于首位,将正确的价值观、成才观渗透到教学全过程,要建立和完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学科教学评价体系。在教学评价体系中体现育人评价元素,将德育元素、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纳入课程学习评价中,从而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本专业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运用,并转化为自觉发挥本专业课思政教育功能的有效行动。建立健全教学督导制度和职称评聘制度,增加关于“立德树人”评价内容,充分挖掘各门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以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为核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结语

本文针对现代高校中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相互独立、专业教师不注重德育、无有效的“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缺乏导向性的教学评价体系等问题,从教师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机械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有效实现的对策。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整个教育体系,全面渗透到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

猜你喜欢
专业课专业课程思政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