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常态下国企如何做好政工工作

2020-12-08 04:42:47
魅力中国 2020年31期

(山西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政工工作就是政治工作,包括对员工进行组织工作、干部工作、保卫工作和宣传工作。在市场环境变化迅速的当下,国有企业唯有紧随市场变化进行创新才能够不被新时代抛弃。通过在企业中开展政工工作有利于发展企业员工的正确思想,带动员工的思想价值观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进而提高国有企业的发展实力。

一、目前国有企业政工工作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国有企业在政工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从思想方面说,无论是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员还是生产人员,都在建设政工工作的思想认识上有很大不足。管理人员认为政工工作与生产无直接关联因此忽视这方面工作的建设,而生产人员认为自己在工作中需要得到提高的是技能水平而非思想认识,因此这就导致了政工工作无法进行下去。然而实际上,政工工作能够弥补员工的思想认识不足,培养提高员工的工作态度,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员工在生产时的工作效果。

第二,从政工团队建设方面说,由于国有企业在运行中更注重生产,因此会在技术队伍的建设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而忽视了对政工团队的建设。因此为了加强企业内政工工作的实行,应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政工团队,例如招募专门的政工工作人员组件队伍,提高政工工作岗位的薪资水平,调动政工工作进行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实现国有企业政工工作的建设。

第三,从政工人员的个人素养方面来说,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政工团队仅仅是基础,在企业正常运行中,只有当政工人员具备了极强的工作素养才能够进一步对生产人员进行思想建设。因此企业领导人员也应重视起对政工人员的监管力度,提高政工人员的个人素养和工作素养,进而推动企业政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新常态下国有做好政工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对政工工作的重视程度

在企业的生产发展中,政工工作的建设由于没有十分显著的直接效果,因此常常被企业所忽视,相反对于某些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生产策略却被领导人员欣赏。但随着社会市场的不断变化我们会发现,坚持政工建设的企业在市场背景发生变化后,能够及时调整运行策略,满足市场需求。过于重视眼下经济效益的企业往往不具备创新改革能力,获得的经济效益只是一时的,无法持续不断的发展下去。基于此,国有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就必须在新常态下提高对政工工作的重视程度,并鼓励员工认识到政工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使国有企业内的员工配合政工工作的开展。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各行各业都充满了竞争者,国有企业的竞争压力也不断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政工工作,能够建立起一个具备高思想、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从而帮助国有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对员工进行定期的技能培训与思想教育

由于市场在不断的变化,企业的生产也会对此进行调整,在生产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生产标准对员工的技能要求也会产生变化。在国有企业招募员工后,如果不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那么员工的知识技能范围必将逐步偏离于市场需要,因此国有企业的政工工作必须重视起对员工进行定期的技能培训,使员工的知识能力随市场需求共同更新。在对员工进行定期的技能培训时应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培训系统,合理规划好生产人员的工作分配,在保证企业能够正常运行不受影响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培训工作。也可以通过学习其他国有企业的培训模式或设立专门的专家讲学,利用多种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其次,在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员工思想上的教育,员工的思想觉悟高低影响着生产的质量的好坏,在定期的培训中融入思想教育,能够对员工从思想到行为做到全方位的提高,实现政工工作的建设价值。

(三)创新政工工作实施方式

在对国有企业员工进行政工工作培养时,必然不能对员工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比如频繁的让员工出差、霸占员工正常的休息时间等等,这样开展的政工工作不仅起不到实施的意义,还会造成员工负面情绪的产生,得不偿失。在从前的企业政工工作开展时,往往采取讲堂集会的方式,把员工聚集在一个讲堂中由相关负责人进行讲座学习,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应该创新政工工作的开展方式。例如目前电子科技发展迅速,智能手机已是员工的标配,那么企业就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让员工进行线上的政工学习,使员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对政工工作开展的方式进行创新,保证了政工工作进行的实际性和高效性,使政工工作的实施不只是表面工作。此外,在对政工方式进行创新时,也应根据员工的工作和生产状况进行规划,保证政工工作的开展能够被员工接受。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国有企业政工工作的建设分析,能够解决企业中存在的不利于企业发展的问题,因此在国有企业开展政工工作时,应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现状,以企业发展目标为工作导向,通过对员工进行的政工工作培养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综合实力,从而利于国有企业在新常态发展下得到市场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