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的传播

2020-12-08 04:58:57王修寰
山西青年 2020年3期
关键词:特色时代思想

王修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湖南 长沙 410211

高校作为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高水平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一直将思想政治理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新时期做好青年学生正确思想的建构和导引、价值观念的有效转化和加深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学生的影响,学校和相关教师应当全方位分析现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中传播宣教的状况,分析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针对性解决策略,以期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传播的有效性,进而培养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的高素质的、具备正确思想政治观念的青年人才。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传播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一)传播者创新意识不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传播,但整体而言,一些教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的解读千篇一律,没有深入领会,没有把握其深邃的内涵,缺乏创新性。高校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的在于指导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转化和规范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准则。新时代的大学生全面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利于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加强大学生对党的热爱。真正树立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因此,高校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需要结合自身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积极创新传播手段、传播内容和传播方法。然而,现阶段还存在一些高校并没有认识到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的重要性,重视程度不够、只是搞了一个形式。工作缺乏创新意识。造成现阶段相关思想政治内容表达缺乏特色、传播不鲜明、传播手段老套、传播载体过于单调等问题的出现。思政工作者和党政工作者不能十分清晰、准确的表达新时代的新思想、新理论。在宣传教育和传播工作中,过于生搬硬套、缺乏新意、僵硬灌输。从而导致高校对于学生思想动态的把握不准确、不清晰,理论政策宣传和落实工作效率不高。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输入与输出比例失衡,思想政治传播效果不佳。

(二)缺乏保障体系和激励机制

在高校中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长期的感染、熏陶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由表及里,不能一蹴而就。然而,目前许多高校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的课程教学,只为了追求形式效果,形式主义明显。这样的行为与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相悖,不利于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更新和转换。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群体中有效地传播,需要相适应、相配套的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这一体系机制也是目前大多数高校缺失的,许多高校没能够制定相适应的、科学的激励保障体制。造成相关思想政治观念落实困难、落实不到位。使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工作不能顺利展开,缺乏宣传动力,不适应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高校教育教学战略任务的完成。

(三)宣传工作监督和评价不到位

宣传评估和监督体系是检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青年大学生群体中宣传效果的重要制度。高质量的评估和监督工作,能够加快学生价值观念、思想政治行为的转化。然而,目前有部分高校并没有建立起科学、客观的评估和监督体制。宣传工作检验、验收不到位、效果反馈不佳。许多学校也并没有将宣传结果生成报告,缺乏对结果的客观调研分析。高校对于宣传监督部门重视不够,不能很好的落实主体责任。造成监管工作效果不佳,奖惩制度不严谨,发挥不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高校传播中应有的效果。

二、高校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意义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思想,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理论来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代的精神旗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所以,学习和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期一项重要任务。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尤其是高校的大学生和广大教师要深入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青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和实践者。青年的思想政治观念、青年对党领导的拥护、青年对中华民族的热爱,都事关民族复兴大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成败。高校作为引领青年、指导青年、培养青年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的有效传播,对于转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价值标准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世界观有着深刻的意义。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传播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专项资金保障

学习和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期的重要任务,高校党政领导务必高度重视,首先要带头学习、深刻领会、带头践行。高校党委行政领导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以上率下,模范带头。其次,高校要周密部署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传播科学理论的方式。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学习、撰写心得、组织考试、举行座谈会、宣讲会等等。高校拨专项资金保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

(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

高校有效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需要充分借助思政课堂,通过集体教学和主题研究,转化大学上的价值标准和思想观念。目前大多数高校思政课堂开设的课程包括“毛概”、“马原”、“思修”、“纲要”、“形策”等等。为拓展学生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高校可以专门开设有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相关课程。例如开展“习近平四进四信”专题课,习近平重要讲话专题学习和研究。让学生有机会参加相关主题的选修课,进而帮助学生构建有关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的理论框架,践行“课程思政”模式,让学生在各类专业课的学习中接受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和熏陶。

(三)党团组织肩负起自身的重要使命职责

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的传播,需要党团组织和相关党政工作者肩负起自身的重要使命任务。可以通过开设党课、宣讲会、十九大报告学习会等形式,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党政工作者要监督民主生活,做好相关党员的监督工作。要积极的组织党团开展主体活动,进而提升大学生的组织凝聚力和转化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相关党政工作者还可以通过建设思政社团,引导社团内部学生探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接收到相关思想政治观念的熏陶和感染。

(四)以社团活动实践为媒介,深入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大学生有很多的实践机会,例如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等。这些活动给予学生对相关政策进行宣讲、研究、调查的机会。学生们能够有机会进行深入的探究、讨论,从而更新和转化学生的思想认知。通过实践活动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学生深刻的感受思想内容,以思想内容指导行为活动。

(五)新媒体的有效应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科学技术水平的显著提升,互联网越来越影响到学生们的生活、学习。高校有效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需要借助新媒体。高校可以开设网络专题平台,为学生打造网上学习的场所。在平台的制作上,要注意采用时代性强、吸引力大的内容,通过音频、视频、互动游戏,给予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同时,学生在网络中自主浏览和学习思想政治的相关内容,能够锻炼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和选择能力,提高学生对相关信息的理解力、感受力、鉴别能力。

(六)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

社会化资源是高校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应当借助的重要力量,包括兄弟高校、党政群团、企业单位、科研单位等等。高校应当加强与社会资源的联系,热情邀请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思想政治教学的专家教授到高校开展主题讲座,还可以强强联合,构建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到红色革命根据地、伟人故居地进行学习考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红色文化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而拓展思政教育教学的环境、拓宽教育渠道,充分的整合社会资源,共同致力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效传播。

四、结束语

高校有效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符合历史发展轨迹和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对于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促进青年学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有着深远的意义。思政教师和党政工作者、大学生党员应当肩负起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责任,积极创新和拓宽传播途径、传播渠道,提高思想内容传播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特色时代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中医的特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完美的特色党建
HANDS OFF THE WHEEL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6:23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