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樟树市大桥初级中学,江西 樟树 331200)
我为我是宜春学院的学生而自豪,因为在那里我认识了我一生中最敬重的人——何老夫子。
50 多年的光景在老夫子的头上显得分外鲜明,坦途般的前额和光亮的“秃顶”就夹杂在少许的两鬓黑丝间。时光老人格外照顾似的,把沧桑都刻在了他脸上,雪白的胡茬若隐若现。这就是我印象中的老夫子。
他便是宜春学院资格最老的教授何凌风。同事和学生习惯上称呼他“何老夫子”,若是学校里听人说老夫子,那无疑就是说他了。
老夫子总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开车上下班是多么惬意的事,而老夫子每天都坚持走路上下班,无论日晒雨淋,风吹雪溅。校园的林荫道上总少不了一个身穿正装手提黑包的老者,每每他走过,一句句:“老师好”便紧随其后,不绝于耳。秀江河上的旧桥换上新桥,而不变的是老夫子一如既往的脚步。从南岸到北岸,从小巷到闹市,留下的便是老夫子穿梭的身影。
在信息科技已然成为主流的时代,不会用多媒体上课简直就是一种罪过,大学更是如此。已知天命的老夫子向来与之接触较少,自然不会用它上课。老夫子只凭一张嘴和几本书教过了三十年并将以此完成为期不多教学生涯。享受不了多媒体带来的便利,也只能是辛苦自己在黑板上多抄多写。有时一堂课下来,三个黑板上写的满满当当的。干净整洁的黑板上,那些字锵有力,灵动秀逸,让人感觉佛置身于书法展前!那时候我们真的是舍不得擦黑板,每次擦黑板的同学都会感叹一句,我刚刚擦掉的是一副伟大的作品!
力争上游是所有人的梦想。老夫子也曾身居权位,现在似乎就赌定自己对此已无兴趣,只认准教书这一样。他甘居下位,情愿把自己所有的精力留给学生和自己的事业。在学生眼里,何老夫子总是没有架子,一点儿也不像从位高权重的“椅子”上走下来的人!
老夫子跟不上时代不是因为适应不了,而是没有这个必要。对他来说,走路上下班不仅可以欣赏延途的风景,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虽耗时耗力,但终究值得。不用多媒体上课不是老夫子学不会,而是他要坚守大学课堂最后的净土。再华丽生动的课件也讲不出老夫子的声情并茂。宁可安心教书也不玩权弄位,是所有老师应向老夫子学习的地方。
如今,暂别夫子七年多,中途有想过拜访夫子,一直不得闲。平时也只能从众多老师那里听到关于夫子的个别片段。现在也只能是以此来诉说心中所想了。翻过他履历,我只想说:老夫子不老。
泰戈尔不惑之年还能够以一颗童心来看待世界,他的世界是纯洁无瑕的,尽管自己的民族身处惨境。老夫子知天命之年,也看淡了诸多世事,心境自然非同一般。
老夫子的课堂不得不让人赞说几番。
一是他习惯提前进教室,特别是上午第一堂课。有次我提前二十分钟进了教室,本以为是第一个进教室的,没想到老夫子早已在那“恭候”多时。不得不说老夫子提前二十多分钟做好准备的精神实在影响了不少人。记得有次早上下大雨,当我们打赌老夫子不能准时到达教室时,事实证明无论什么样的天气,老夫子不可能迟到,除非实在有事。受他影响我也改掉了拖拉的毛病,成为守时的一员。跟人家约定了时间、地点,我一般都会提前二十分钟到达。作为老师,进课堂的时候,我也会提前进教室做好准备,这时候的我像极了夫子当时与我们聊文学,拉家常,侃大山。
二是他的课堂从来不老套。虽然从教三十多年,但老夫子所教的内容一直在变。他教文学也教诗词,中华诗海万千诗句在他口里滔滔不绝,那些典故简直就是信手拈来,张口就是具体的时间、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儿。他教写作也教演讲与口才等,夫子的写作课跟老师不一样:在他的示范下主要强调“腹有诗书气自华”,他总是要我们多背多思考并且灵活运用。说只有这样你才能够运用自如,字才能像流水一样滔滔不绝。反正博学多才的他只要他能做得来的都教。他的课堂生动有趣,讲到兴致时,老夫子可不管他年纪多大,能唱就唱,能舞就舞,十分惹人。谦虚时老夫子还会拿出他自己写的古诗词给我们讨论分享。
三是他的课堂富于激情。没有哪个老师会把全册的书都背下来的,而我们的老夫子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到了极致。不管是短如《诗经》或是《易经》里的篇章,还是长如《离骚》或是《项籍传》这样的大作,他总是一口气一字不落地背完。听老夫子背文章是极大的享受,总给人以极大的震撼,仿若经过心灵的洗涤,完全沉浸在老夫子铿锵有力又不乏抑扬顿挫的声调里。想想现在我们自己背个小短文都吃力得要死,老夫子是要有多大的能耐才能背下这么多的篇章啊。
老夫子不老,才情不老。早有耳闻,老夫子这次因为为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选配诗句而美名远扬。十个人物十句诗,而老夫子独中四诗,这不能不说是莫大的荣耀。在中华五千年文化长河中寻找配得上这十个人物的诗句无疑是大海捞针,而我们的老夫子三天就完成选配工作,不得不佩服老夫子的才情见识。
老夫子不老,激情不老。传统的授课方式并没有束缚老夫子的发挥,爱唱爱跳的他正充分利用传统的弱势使之更富激情。无论上课或是做事,老夫子表现得极有活力。他的讲演极具感染力。
老夫子不老,热心不老。他总那么乐于助人,完全像个青年志愿者。凡是老夫子力所能及的事,他就极力帮助别人。有次协会要搞一个诗词讲座,想来要请老夫子绝非易事。周六老师都休息,老夫子家里住得也远,要老师特地赶来只为了讲那么一个来小时真让老师为难。没想到,老夫子二话不说,就问讲座的时间地点,他说他一定来。
老夫子不老,在我心中永远都不老。他不仅教与我们知识,还教会我们认真待事。如果没有认真,也就没有现在的何老夫子,如果没有认真也就不会有我现在的诉说。何老夫子知名度越来越高,可他去越来越谦虚。
老夫子永远不老。正如他自己说的:“‘老夫子'是学生给我的尊称,其实我一点儿也不老,我有的是激情。”